查询汉字

拼音:dùn,shūn; 部首:木; 笔画:13;

dùn,shūn

  1. (形声。从木,盾声。①(shǔn)本义:栏干的横木。②引申义:通“盾”。盾牌) 同引申义
    • 楚人有鬻楯与矛者。——《韩非子·难一》
    • 左执楯而导之。——《新唐书》

“楯” 相关成语

详解

汉字“楯”是一个形声字,从木,盾声。它有多种读音和含义,以下是对其详细的解释:
一、读音与基本含义
1. 楯(shǔn):本义指栏干的横木。这一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拖于楯轩”,这里的“楯”即指栏杆的横木。此外,“楯”在这一读音下还可以泛指栏杆,如楯柱、楯轩等。
2. 楯(dùn):引申义为通“盾”,即盾牌。在古代,“楯”有时被用作“盾”的通假字,表示一种防护的兵器。例如,《韩非子·难一》中有“楚人有鬻楯与矛者”的描述,其中的“楯”就是指的盾牌。
二、其他含义与用法
除了上述基本含义外,“楯”字在其他语境中还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例如,它可以表示拔擢,如“引楯万物,群美萌生”;在古代,它还可以指载棺木的车。此外,“楯”还与“輴”通,表示丧车的一种。
三、字形与结构
从字形上看,“楯”字由“木”和“盾”两部分组成,属于左右结构。其部首为“木”,总笔画为13画。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笔顺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汉字“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用法。通过对其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古老的汉字。
的同音字
的同部首
椿 槿 榿 楿 樿 橿 檿 櫿
的同笔画
弿 椿 楿 殿 溿 筿 絿 訿 詿 軿 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