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汉字

拼音:xiào,jiào; 部首:木; 笔画:10;

xiào,jiào

  1.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2. 学堂,学校
    •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 校,教学之宫。——《集韵》
    •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
    • 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
    • 校序(古代称学校)
    • 校学(学校。)

“校” 相关成语

  • 循名校实 - 犹循名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
  • 校短推长 - 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同“校短量长”。
  • 犯而勿校 -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同“犯而不校”。
  • 校短量长 - 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 校名责实 - 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 铢铢校量 - 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 犯而不校 -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 同年而校 - 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摸金校尉 - 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校” 相关歇后语

  • 校场里的土地 - 管得宽
  • 校长看教师 - 一视同仁
  • 校场坝的旗杆 - 光棍;光棍一条

详解

汉字“校”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形与字义演变
1. “校”字最早的字形可见于战国文字,其形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秦系简牍、小篆等阶段的演变,最终简化为现代的“校”字。
2. 在字义上,“校”最初指的是古代桎、梏一类的刑具,这是它的本义。后来,“校”字的意义逐渐扩展和引申。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引申为田猎时用来拦阻野兽的木栅栏。例如,《汉书·成帝纪》中提到的“校猎”,就是用木栅栏遮阻而猎取禽兽的意思。
2. 又引申指古代军队的一种建制或军职级别,也指军营。如《汉书·卫青传》中的“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这里的“校”指的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单位。同时,“校”也用作军衔的一级,如“校尉”。
3. 在文化教育中,“校”常用来指学堂或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即学校。这是现代“校”字最常用的意义。
4. “校”还可用作动词,表示比较、查对、订正等意义。如“校勘”、“校对”等词语中的“校”就是此意。
三、现代汉语中的“校”
在现代汉语中,“校”主要用作名词,表示学校或教育机构。同时,“校”也保留了一些古义,如在一些固定词语或成语中仍可见到其表示比较、订正等动词意义。
综上所述,“校”字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其字义也从最初的刑具逐渐扩展到军队建制、学校以及动词比较、订正等多个方面。在现代汉语中,“校”主要用作名词表示学校或教育机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古义用法。
的同音字
的同部首
椿 槿 榿 楿 樿 橿 檿 櫿
的同笔画
俿 倀 娿 峿 浿 诿 贿 趿 轿 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