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竹” 词语大全
-
丝竹
sī zhú
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 -
久竹
jiǔ zhú
草名。 -
义竹
yì zhú
丛竹的美称。 -
云竹
yún zhú
高耸入云之竹。 -
交竹
jiāo zhú
古代织机部件。由两根长二尺﹑粗如手指的竹棍构成。作用是夹住交错的经线,将经线一上一下分开。 -
修竹
xiū zhú
长长的竹子。 -
兔竹
tù zhú
中药。黄精的别名。 -
冷竹
lěng zhú
竹子。竹丛使人有清凉之感,故称。 -
凤竹
fèng zhú
1.即凤尾竹。 2.指乐器笙箫之属。 -
击竹
jī zhú
用两片竹板击打成节拍以合歌﹐犹今快板所用。 -
分竹
fēn/fèn zhú
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 -
刺竹
cì/cī zhú
1.亦称"竻竹"。 2.竹的一种,因多刺,故名。 -
剖竹
pōu zhú
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相当于后来的委任状。 -
勒竹
lè/lēi zhú
即竻竹。竹名。 -
包竹
bāo zhú
丛生的竹子。 -
匏竹
páo zhú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 -
卭竹
qióng zhú
竹名。因产于西汉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境,故名。 -
南竹
nán/nā zhú
1.南山的竹子。借指竹简。 2.即毛竹。竹的一种。 -
合竹
hé/gě zhú
谓如符竹之相合。符竹,即信符。 -
吹竹
chuī zhú
吹奏笙箫等管乐器。 -
品竹
pǐn zhú
1.评竹。 2.吹奏管乐器。 -
哭竹
kū zhú
相传三国吴孟宗母嗜食笋,值冬无笋,宗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
墨竹
mò zhú
1.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 2.竹的一种。 -
天竹
tiān zhú
1.常绿灌木。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花小﹐白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白色﹑淡红色或紫色。根﹑茎﹑果实均入药﹐根茎有清热﹑通经作用﹐果实有止咳﹑平喘作用。参见"南天竹"。 2.星名。参见"天英"。 -
妙竹
miào zhú
指能奏出动听乐声的竹制乐器。 -
孙竹
sūn/xùn zhú
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
孝竹
xiào zhú
竹名。又名子母竹。 -
孟竹
mèng zhú
见"孟宗竹"。 -
孤竹
gū zhú
1.独生的竹。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乐曲名。 4.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5.《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 6.竹的一种。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
密竹
mì zhú
密生之竹。 -
寒竹
hán zhú
1.即竹。因其经冬不凋,故称。 2.指竹制管乐器。 -
寻竹
xún zhú
大竹。 -
廪竹
lǐn zhú
指古代传说中包藏婴儿的巨竹。典出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后因以"廪竹"泛指神异人物的出生处。 -
嶰竹
xiè/jiè zhú
产于嶰谷的竹。传说黄帝使伶伦取嶰谷之竹以制乐器。见《汉书.律历志上》。后因以借指箫笛之类管乐器。 -
帝竹
dì zhú
传说中的竹名。 -
慈竹
cí zhú
竹名。又称义竹﹑慈孝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竹高至二丈许。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唐王勃有《慈竹赋》。 -
戏竹
xì/hū zhú
指挥奏乐的用具。 -
成竹
chéng zhú
见"成竹在胸"。 -
扫竹
sǎo/sào zhú
方言。大扫帚。 -
扶竹
fú zhú
1.即卭竹。因用以做手杖而着称于世,故名。 2.枝条两两相对骈生的竹子。 -
攒竹
zǎn/cuán zhú
1.削竹胶合。 2.指削竹胶合成的棒﹑柄。 3.人体穴位名。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穴歌》。 -
攧竹
diān zhú
博戏名。颠动竹筒使筒中某支竹签首先跌出﹐视签上标志以决胜负。 -
攡竹
chī zhú
竹名。 -
文竹
wén zhú
1.即斑竹。 2.一种可供盆栽观赏﹐或为瓶花衬叶的多年生竹。茎细弱﹐枝纤细呈叶状水平开展。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黑色。也称云片竹。 -
斑竹
bān zhú
竹子的一种,茎上有紫褐色的斑点。茎可以制装饰品、手杖、笔杆等。也叫湘妃竹。 -
方竹
fāng zhú
竹之一种。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径一至四厘米﹐质坚。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均有栽培。可供观赏﹐古人多用以制作手杖。 -
昆竹
kūn zhú
见"昆仑竹"。 -
木竹
mù zhú
1.竹的一种。 2.树木和竹子。 -
格竹
gé zhú
指明王守仁就竹子推究事物原理之事。 -
柴竹
chái zhú
竹子的一种。 -
暗竹
àn zhú
茂密荫蔽的竹丛。 -
月竹
yuè zhú
竹名。 -
朱竹
zhū zhú
1.朱笔画的竹,亦指红色的竹。朱笔画竹,始于宋苏轼,苏轼在试院时,兴至无墨,遂用朱笔画竹,别有风韵,后代仿效者颇多。 2.铁树的别称。详"朱蕉"。 -
杖竹
zhàng zhú
拄着竹杖。 -
束竹
shù zhú
捆成束的竹子。 -
松竹
sōng zhú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 -
枯竹
kū zhú
1.残旧的竹简。泛指古旧典籍。 2.干枯的竹子。 -
桃竹
táo zhú
竹的一种。质地坚实,为制箭﹑做手杖﹑编席的好材料。 -
桂竹
guì zhú
竹子的一种,秆高大,坚韧致密,用作建筑材料,也可制器物。产于台湾省。也作筀竹。 -
桐竹
tóng zhú
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
棘竹
jí zhú
竹名。也叫笆竹﹑篱竹。 -
椶竹
zōng zhú
1.亦作"?竹"。亦作"棕竹"。 2.常绿丛生灌木,叶形略似棕榈,但质薄尖细如竹叶。多栽培供观赏。干虽细镲罿可制手杖﹑伞柄等。 -
楗竹
jiàn zhú
指治理河道堤岸用的竹木桩。 -
楚竹
chǔ zhú
1.指湘妃竹。也称斑竹。 2.借指楚竹制的管乐器。亦借指用其吹奏之曲。 -
楛竹
kǔ/hù zhú
即“苦竹”。如:楛竹之笋。——明·刘基《苦斋记》。 -
楠竹
nán zhú
即毛竹。 -
横竹
héng/hèng zhú
1.竹竿横置。 2.指横笛。笛以竹制而横吹,故称。 -
残竹
cán zhú
指残存的古代典籍。 -
比竹
bǐ zhú
指竹制编管乐器,如笙钥之类。 -
毛竹
máo zhú
竹的一种。生长于南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秆高大粗劲﹐坚韧富弹性﹐可制作家具﹑农具﹑渔具﹑纸张和用于建筑等。笋鲜美﹐可食用。 -
水竹
shuǐ zhú
1.水和竹。常借指清幽的景色。 2.竹的一种。禾本科。生于河岸﹑湖旁﹑灌丛中或岩石山坡。竹材甚韧,宜劈篾编器物;笋可食。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汉竹
hàn zhú
竹的一种。 -
汗竹
hàn/hán zhú
借指史籍﹑书册。 -
沛竹
pèi zhú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竹子。 -
泣竹
qì zhú
相传三国吴孟宗以孝着称。其母嗜笋,冬天无笋,孟宗到竹林中哀叹悲泣,竹笋为之出。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 -
泪竹
lèi zhú
即斑竹。 -
洗竹
xǐ/xiǎn zhú
削去丛竹的繁枝。 -
烟竹
yān zhú
竹林;竹子。因竹林多雾气,故称。 -
涩竹
sè zhú
竹的一种。 -
深竹
shēn zhú
茂密的竹林。 -
渔竹
yú zhú
钓竿。 -
湘竹
xiāng zhú
1.即湘妃竹。 2.借指竹席。 -
潭竹
tán zhú
猫竹的别名。 -
濮竹
pú zhú
竹名。 -
炮竹
páo/bāo/pào zhú
即爆竹。 -
烛竹
zhú zhú
竹名。可代烛用,故名。又名丞相竹。 -
燎竹
liáo/liǎo zhú
通称爆竹。古时指以火燃竹,毕剥有声,用以驱鬼。 -
爆竹
bào zhú
用纸把火药卷起来,两头堵死,点着引火线后能爆裂发声的东西,多用于喜庆事。也叫炮仗或爆仗。 -
猫竹
māo/máo zhú
竹的一种。 -
玉竹
yù zhú
1.竹子的美称。 2.竹的一种。 3.萎蕤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萎蕤》。 -
班竹
bān zhú
即斑竹。 -
瑞竹
ruì zhú
竹之一种,似合欢竹。元李衎《竹谱详录.神异品.瑞竹》:"瑞竹生洛阳。司马温公独乐园中竹一本,去地二尺,分为二干,并生六节,节间容线,复合为一。"世多以之象征吉祥。 -
皇竹
huáng zhú
大竹名。 -
看竹
kàn/kān zhú
晋王徽之爱竹,曾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后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
石竹
shí/dàn zhú
1.多年生草本植物。常植于庭院供观赏。 2."瞿麦"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瞿麦》。 -
破竹
pò zhú
1.劈竹子。喻循势而下,顺利无阻。 2.喻迅速破亡的形势。 -
磕竹
kē zhú
用两块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凶。俗称笃笤。 -
祖竹
zǔ zhú
老竹。 -
秀竹
xiù zhú
秀美的竹子。 -
积竹
jī zhú
犹攒竹。 -
稚竹
zhì zhú
1.亦作"稺竹"。 2.幼竹;新长的竹。 -
空竹
kōng/kòng/kǒng zhú
用竹木制成的玩具,在圆柱的一端或两端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 -
竹妃
zhú fēi/pèi
即竹夫人。 -
竹刺
zhú cì/cī
竹扦。 -
竹屿
zhú yǔ
竹林茂盛的小岛。 -
竹布
zhú bù
1.即竹疏布。 2.指淡蓝色的布纹致密的棉布﹐常用来做夏季服装。也有白色的﹐叫白竹布。 -
竹扉
zhú fēi
用竹子编造的门。 -
竹伞
zhú sǎn
一种用竹作骨架制成的伞。 -
竹冈
zhú gāng
竹林茂盛的山脊。 -
竹批
zhú pī
竹制刑具。 -
竹亭
zhú tíng
1.竹林中的亭子。宋杨万里有《又题寺后竹亭》诗:"行尽空房忽画阑﹐竹光和月入亭寒。" 2.用竹建造的亭子。 -
竹帛
zhú bó
竹简和白绢,古代可供书写。代指史册:功迹著于竹帛。 -
竹弩
zhú nǔ
一种用机括发箭的竹弓。 -
竹孙
zhú sūn/xùn
竹节上生的新枝。 -
竹卜
zhú bǔ/bo
折竹占卜。 -
竹关
zhú guān
竹门。借指简陋的居室。 -
竹干
zhú gān/gàn
竹箭。 -
竹埤
zhú pí/pì
竹篱。唐杜甫《题省中壁》诗:"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溜常阴阴。"仇兆鳌注引张綖曰:"竹埤谓……以竹编为储胥。"一说埤,与"卑"同。见仇注引陈廷敬说。 -
竹席
zhú xí
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 -
竹兵
zhú bīng
古代蜀人以竹为弓矢﹐故称竹兵。兵﹐兵器。 -
竹匠
zhú jiàng
用竹子编作器具的手工业者。 -
竹夹
zhú jiā/jiá/gā/xiá
竹制的夹箝。 -
竹垆
zhú lú
见"竹炉"。 -
竹扦
zhú qiān
竹制的尖头棒条。 -
竹坞
zhú wù
1.竹林茂盛的山坞。 2.竹舍﹐竹楼。 -
竹拂
zhú fú/bì
一种竹制的拂子。捶破小竹的一节而成﹐用以驱除蚊蝇。 -
竹园
zhú yuán
种竹之园。 -
竹担
zhú dān/dàn/dǎn
1.亦作"竹檐"。 2.竹制的扁担。 -
竹实
zhú shí
1.竹子所结的子实﹐形如小麦。也称竹米。 2.即竹肉。 -
竹寺
zhú sì
竹林中的寺院。 -
竹兜
zhú dōu
一种有坐位而无轿厢的竹制的轿子。 -
竹光
zhú guāng
1.竹林中的光影。 2.谓竹子表皮光滑。 -
竹巾
zhú jīn
竹笠的别称。 -
竹使
zhú shǐ
见"竹使符"。 -
竹屋
zhú wū
用竹子作材料建造的房屋。亦泛指简陋的小屋。 -
竹刀
zhú dāo
竹制的刀。 -
竹子
zhú zǐ
1.即竹。 2.竹笋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
竹凤
zhú fèng
凤凰。传说凤鸟非竹实不食﹐故称。 -
竹床
zhú chuáng
亦作“竹牀”。竹制的床。 -
竹坛
zhú tán
用竹子搭建的祭台。道教用于祭祀。 -
竹叶
zhú yè/xié
1.竹的叶子。 2.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
竹墙
zhú qiáng
竹编篱笆墙。 -
竹帘
zhú lián
用竹篾或竹丝编制的帘子。多用遮蔽门窗。 -
竹户
zhú hù
竹编的门。 -
竹所
zhú suǒ
在竹林中建造的房舍。喻幽静的住所。 -
竹弹
zhú dàn/tán
指传说中黄帝时的《弹歌》。即《断竹》歌。 -
竹奴
zhú nú
竹夫人的别称。 -
竹堑
zhú qiàn/zàn/jiàn
两侧植竹的护城河。 -
竹径
zhú jìng
亦作“竹迳”。竹林中的小径。 -
竹丝
zhú sī
古代纸的品种之一。 -
竹册
zhú cè
册封大臣时所用的竹简。 -
竹刻
zhú kè
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用刻刀在竹制器具上雕刻字、画,有浮雕、镂雕、阴刻等方法。以上海嘉定所产最著名。竹根雕有时也称“竹刻”。 -
竹幕
zhú mù
犹铁幕。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诬蔑用语。意谓封锁国境﹐使人民无以知国外消息﹐亦使外人无从得其内情。 -
竹乳
zhú rǔ
钟乳石的一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石钟乳》。 -
竹兔
zhú tù
一种食竹叶的小兔。 -
竹刑
zhú xíng
古代刑书﹐因写在竹简上﹐故名。 -
竹排
zhú pái/pǎi
竹筏。 -
竹人
zhú rén
1.吹奏竹制管乐器的乐工。 2.篔筜竹中的实。 -
竹姬
zhú jī
即竹夫人。 -
竹冠
zhú guān/guàn
即竹皮冠。 -
竹几
zhú jī/jǐ
即竹夫人。 -
竹作
zhú zuò
竹器的制作。 -
竹嘂
zhú jiào
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竹梆。 -
竹扫
zhú sǎo/sào
台湾民间婚俗﹐在新娘出嫁时所坐的轿或车前系以绿竹﹐称为"竹扫"。 -
竹手
zhú shǒu
用竹条制的搔痒器物。一端成手爪形。又名不求人。 -
竹圃
zhú pǔ
栽竹的园地。 -
竹工
zhú gōng
制造竹器的工匠。 -
竹律
zhú lǜ
指律管。古代候气之具。借指节候。 -
竹器
zhú qì
用竹子作材料编制的器具的总称。 -
竹华
zhú huá/huà/huā
指日光穿射的帘影。 -
竹义
zhú yì
谓竹丛生不相离异。比喻有情义。 -
竹书
zhú shū
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
竹养
zhú yǎng
见"竹瀁"。 -
竹宫
zhú gōng
1.用竹建造的宫室。 2.作祠坛的泛称。 -
竹丬
zhú pán
方言。竹片。 -
竹堂
zhú táng
用竹建造的厅堂。亦指竹林中的厅堂。 -
竹垞
zhú chá
清朱彝尊别号。因家有竹垞﹐故称。 -
竹巷
zhú xiàng/hàng
竹林中的小路。 -
竹笑
zhú xiào
宋苏轼《石室先生画竹赞》:"竹亦得风﹐夭然而笑。"后以"竹笑"形容竹子遇风摆动的姿态。 -
竹溪
zhú xī
竹林与溪水。指清幽的境地。 -
竹琴
zhú qín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是渔鼓(道情)传入四川后发展形成。一般都是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唱腔分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与四川扬琴相同﹐但在润腔手法上有异。曲词由散文﹑韵文交织组成。 -
竹母
zhú mǔ
1.带有笋芽的竹鞭。 2.指老竹。 -
竹白
zhú bái
1.竹子杀去青皮的部分。 2.借指史乘。 -
竹斋
zhú zhāi
室外植竹的书斋。 -
竹溜
zhú liū/liù
竹制的引水道。 -
竹木
zhú mù
1.竹与树木。 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
竹策
zhú cè
竹杖。 -
竹炉
zhú lú
1.亦作"竹垆"。 2.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
竹筒
zhú tǒng
见"竹筩"。 -
竹牒
zhú dié
竹简。 -
竹泪
zhú lèi
竹上的露滴。 -
竹斑
zhú bān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诗文中常用作哀痛死者典实。 -
竹村
zhú cūn
1.亦作"竹邨"。 2.竹林茂盛的村庄。 -
竹殿
zhú diàn
1.洛阳古代宫殿名。 2.庭院植有竹林的宫殿。 -
竹笪
zhú dá
粗竹席。 -
竹桥
zhú qiáo
用竹建造的小桥。 -
竹炭
zhú tàn
用竹子烧制而成的一种黑色燃料。 -
竹栅
zhú zhà/shān/shi/cè
用竹子编造的栅栏。 -
竹简
zhú jiǎn
古时书写用的竹片: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竹简。 -
竹磵
zhú jiàn
见"竹涧"。 -
竹杪
zhú miǎo
竹枝的末梢。 -
竹杯
zhú bēi
竹制的杯珓。占卜用具。在神前问卜﹐将竹杯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 -
竹枪
zhú qiāng
1.亦作"竹鎗"。 2.一种竹制的刺击兵器。 3.指一种儿童玩具。前蜀韦庄有《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陈列》诗。 -
竹筛
zhú shāi
竹编用具。底面多小孔﹐用以分离物的粗细。 -
竹炮
zhú páo/bāo/pào
爆竹。 -
竹筲
zhú shāo
古代盛饭的竹器﹐容一斗二升﹐一说容五升。 -
竹月
zhú yuè
竹林中的月色。 -
竹盖
zhú gài/gě/hé
用竹子编作屋盖。比喻简陋的屋子。 -
竹筯
zhú zhù
竹筷。 -
竹笮
zhú zuó/zé
引舟的竹索。笮﹐通"筰"。 -
竹笋
zhú sǔn
竹的芽﹑嫩茎。 -
竹檐
zhú yán
见"竹担"。 -
竹笼
zhú lóng/lǒng
用竹片编织的盛器。 -
竹泉
zhú quán
泉名。在湖北省南部﹑长江南岸﹐邻接湖南省。 -
竹撞
zhú zhuàng
用篾条做的小竹匣子。 -
竹笱
zhú gǒu
口内装有逆向竹片﹐类似捕鱼竹笼的一种竹制器具。 -
竹楗
zhú jiàn
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竹木等器材。 -
竹窠
zhú kē
竹丛深处。 -
竹矛
zhú máo
竹制长柄直刺兵器。 -
竹浦
zhú pǔ
多竹的水滨。 -
竹棚
zhú péng
用竹子搭建的轻便建筑物。 -
竹榻
zhú tà
供躺卧用的竹制小床。 -
竹笏
zhú hù
古代大臣入朝时所执的竹制手板。 -
竹牛
zhú niú
野牛的一种。 -
竹笓
zhú pí/bì
见"竹篦"。 -
竹楣
zhú méi
方言。竹林。 -
竹栈
zhú zhàn
用竹子修筑的栈道。 -
竹柲
zhú bì/bié
即竹闭。 -
竹秋
zhú qiū
宋赞宁《笋谱》:"凡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
竹签
zhú qiān
一端尖锐的细长竹杆或竹片。 -
竹滕
zhú téng
一种拔契(Smilax bonanox),有四棱的茎,具星状糠秕形的基部。 -
竹杷
zhú pá
竹制农具名。耙疏用具。 -
竹筱
zhú xiǎo
1.小竹;细竹。 2.指竹的细枝条。 3.竹林。 -
竹椽
zhú chuán
竹制的安在檩条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椽子。 -
竹板
zhú bǎn
1.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 2.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 -
竹沥
zhú lì
用火炙烤淡竹或其他竹类后沥出的液汁。可入药。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等症。 -
竹笕
zhú jiǎn
引水的长竹管。 -
竹筥
zhú jǔ
竹编圆形盛器。 -
竹牌
zhú pái
一种竹制的牌类赌具。 -
竹笥
zhú sì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 -
竹杠
zhú gàng/gāng
旗杆;竹竿。 -
竹烟
zhú yān
竹林中的雾霭。 -
竹梜
zhú jiā
竹筷。 -
竹楼
zhú lóu
傣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用数十根柱子支撑,离地2.5米处铺木板或竹篾,顶上盖茅草。楼下关牲畜、舂米或作贮藏用。楼上为住屋。住屋外有阳台、走廊,并有木梯通地面。住屋分内外两间,外室有火塘,供吃饭、休息、会客用;里室为卧房,外人不能入内。 -
竹杖
zhú zhàng
竹制的手杖。 -
竹牙
zhú yá
1.亦作"竹芽"。 2.笋的别称。 -
竹林
zhú lín
1.竹子丛生处。 2."竹林七贤"的省称。 3.鸟名。 -
竹筋
zhú jīn
用竹子作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钢筋﹐称为竹筋。 -
竹涧
zhú jiàn
1.亦作"竹磵"。 2.竹林环绕的山涧。 -
竹笠
zhú lì
竹丝或竹篾编成的笠帽。 -
竹瀁
zhú yǎng/yàng
1.亦作"竹养"。 2.竹浪。指成片的竹林。 -
竹祖
zhú zǔ
带有笋芽的竹鞭。亦借指老竹。 -
竹笔
zhú bǐ
古代用竹子制造的笔。 -
竹筠
zhú yún/jūn
《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筠﹐坚韧的竹皮。后以"竹筠"喻坚贞。 -
竹筩
zhú tǒng
1.亦作"竹筒"。 2.竹制的管形盛器;竹管。 3.古代少数民族妇女的一种管状饰物。 -
竹筭
zhú suàn
古代计算用的竹筹。 -
竹筳
zhú tíng
细竹枝。 -
竹町
zhú tǐng/dīng
犹竹径。 -
竹石
zhú shí/dàn
竹与石。 -
竹竿
zhú gān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2.竹子的主干。 3.指竹子。 -
竹柏
zhú bǎi/bó/bò
1.谓竹与柏。 2.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 3.柏树的一种。 -
竹筐
zhú kuāng
方形的盛物竹器。 -
竹枕
zhú zhěn
竹制的枕头。 -
竹枝
zhú zhī/qí
1.竹子的小枝。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
竹矢
zhú shǐ
竹制的箭。 -
竹皮
zhú pí
指笋壳。即箨。竹初生时的外壳。 -
竹王
zhú wáng
汉时夜郎国王。传说生于大竹中﹐故名。 -
竹笘
zhú shān
旧时儿童练习写字所用的竹板。 -
竹筏
zhú fá
用粗竹竿编排而成的渡水用具。 -
竹烛
zhú zhú
将竹片置之水池中浸泡若干天﹐取出晾干后用以为照明之物﹐故称。 -
竹符
zhú fú
1."竹使符"的省称。 2.泛指地方长官印符。 -
竹笛
zhú dí
竹制管乐器。横吹﹐有吹孔一﹐指孔六﹐近吹孔处另有膜孔﹐蒙以芦膜或竹膜。尾部常有二至四个出音孔﹐通常可吹奏四个调﹐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
竹根
zhú gēn
1.竹子的根。 2.竹根制作的酒器。 -
竹笆
zhú bā
竹篱。在养鱼荡中亦用以安置在流水出入口上﹐以防鱼逃走。 -
竹爆
zhú bào
爆竹。 -
竹槛
zhú jiàn/kǎn
竹栏杆。 -
竹椠
zhú qiàn
供书写用的竹片。 -
竹洞
zhú dòng
竹林深处搭建的简陋竹屋。 -
竹虱
zhú shī
一种寄生在竹上的小虫。 -
竹菜
zhú cài
1.植物名。生竹林下﹐羽状复叶似水芹﹐茎叶皆细而可食。 2.鸭跖草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鸭跖草》。 -
竹箕
zhú jī
用竹编的簸箕。 -
竹鸡
zhú jī
鸟名。形似鹧鸪而小﹐上体橄榄褐色﹐胸部棕色多斑。多生活在竹林里。 -
竹茹
zhú rú
一种中药。淡竹或苦竹茎﹐经除去绿色表层后﹐用刀刮出的带状物。能清热除烦﹑和胃止呕等。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竹》。 -
竹鱼
zhú yú
鱼名。 -
竹舆
zhú yú
竹轿。 -
竹锥
zhú zhuī
竹笔。 -
竹苓
zhú líng
雷丸的别称。 -
竹篰
zhú bù
用竹篾编的笼子。 -
竹闭
zhú bì
弓檠﹐保护弓的竹片。 -
竹舟
zhú zhōu
竹筏。 -
竹轿
zhú jiào
即竹兜。 -
竹肤
zhú fū
竹的表皮。 -
竹箄
zhú pái/bēi
覆盖甑底的竹席。 -
竹边
zhú biān
边笋。竹鞭末端长出的笋。 -
竹青
zhú qīng
竹子外面的一层青绿色表皮。 -
竹行
zhú xíng/háng
收购和出售竹子的营业机构。 -
竹雨
zhú yǔ/yù
落在竹叶上的雨滴。 -
竹路
zhú lù
竹林中的小路。 -
竹船
zhú chuán
竹筏的美称。 -
竹落
zhú luò/là
1.亦称"竹络"。 2.竹笼。 -
竹繵
zhú dàn/tán/chán
竹绳。繵﹐同"缠"。 -
竹驿
zhú yì
指传送山泉的竹筒。 -
竹簧
zhú huáng
竹雕工艺之一。即翻簧。把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照相架等为主﹐色泽光润﹐类似象牙。 -
竹蔑
zhú miè
用来编制竹器的扁平竹条。 -
竹编
zhú biān
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经对竹子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成一定粗细的篾丝编结起来制成。产品一般是各种生活日用品,工艺精者,所用篾丝细如绢纱。 -
竹箙
zhú fú
盛箭的竹器。 -
竹芋
zhú yù
1.原产于美洲热带的一种竹芋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肉质,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中国南方有栽培。2.竹芋属植物的泛称。 -
竹节
zhú jié
1.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 2.喻坚贞。 -
竹箧
zhú qiè
小竹箱。 -
竹箯
zhú biān
用竹编的轿。 -
竹阁
zhú gé
1.用竹子建造的楼阁。 2.楼阁名。在浙江杭州孤山附近﹐今废。 -
竹胎
zhú tāi
笋的别称。 -
竹篁
zhú huáng
竹林。 -
竹篆
zhú zhuàn
指写在竹简上的蝌蚪文。蝌蚪文又称蝌蚪篆。 -
竹馆
zhú guǎn
用竹建造的房舍。亦泛指幽居别墅。 -
竹芽
zhú yá
见"竹牙"。 -
竹郎
zhú láng/làng
1.即竹王。 2.竹的美称。 -
竹菰
zhú gū
见"竹肉"。 -
竹阵
zhú zhèn
指繁密整饬的竹林。 -
竹鞭
zhú biān
1.某些竹类的根状茎。竹鞭横卧地下﹐具较长的节间﹐节上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长成笋或新竹鞭。 2.用竹做成的鞭子。 -
竹膏
zhú gāo/gào
竹黄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竹黄》。 -
竹篙
zhú gāo
撑船的长竹竿。 -
竹蕈
zhú xùn
即竹肉。 -
竹菇
zhú gū
即竹肉。 -
竹韵
zhú yùn
指风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声音。 -
竹篮
zhú lán
有提梁的竹编盛物器。 -
竹邨
zhú cūn
见"竹村"。 -
竹联
zhú lián
悬挂在壁间或柱上的竹制对联。 -
竹院
zhú yuàn
栽竹的庭院。 -
竹风
zhú fēng
竹间之风。 -
竹马
zhú mǎ
1.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 2.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 -
竹籁
zhú lài
1.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 2.指笛声。 -
竹脚
zhú jiǎo/jué
方言。种竹时为加高地势而堆积的泥土。 -
竹门
zhú mén
竹制之门。 -
竹蛇
zhú shé
即竹根蛇。 -
竹薄
zhú báo/bó
竹帘。 -
竹阴
zhú yīn
谓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
竹迷
zhú mí
即竹醉日。 -
竹醉
zhú zuì
指竹醉日。 -
竹粉
zhú fěn
笋壳脱落时附着在竹节旁的白色粉末。 -
竹露
zhú lù/lòu
竹叶上的露水。 -
竹花
zhú huā
竹子开的花。 -
竹蔗
zhú zhè
甘蔗的一个品种。皮绿色似竹﹐故称。 -
竹黄
zhú huáng
1.中药名。也称竹膏。为大竹枝节中的分泌物。 2.一种竹制工艺品﹐也称翻黄﹐可作果盒﹑文具盒等。 -
竹簰
zhú pái
大的竹筏。 -
竹缕
zhú lǚ
古代上元节挂的一种用竹丝编的彩灯。 -
竹篦
zhú bì
1.亦作"竹笓"。 2.即批头棍。一种用竹片扎成的刑具。 3.竹制梳头用具。即篦子。 -
竹箨
zhú tuò
笋壳。 -
竹素
zhú sù
犹竹帛。多指史册﹑书籍。 -
竹箸
zhú zhù
竹筷。 -
竹薮
zhú sǒu
竹子丰茂的地区。 -
竹鎗
zhú qiāng/chēng
见"竹枪"。 -
竹肉
zhú ròu
1.亦称"竹菰"。生在朽竹根节上的菌类。 2.《晋书.孟嘉传》:"桓温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嘉答曰:'渐近使之然。'"丝﹐弦乐;竹﹐管乐;肉﹐歌喉。后以"竹肉"泛指器乐与歌唱。 -
竹箦
zhú zé
粗篾席。 -
竹蓐
zhú rù
即竹肉。 -
竹纸
zhú zhǐ
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 -
竹米
zhú mǐ
即竹实。 -
竹篾
zhú miè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
竹箱
zhú xiāng
竹编的简便箱子。 -
竹篱
zhú lí
用竹编的篱笆。 -
竹蝗
zhú huáng
竹类主要害虫。成虫绿色﹐从头顶到翅基有一黄带﹐头顶为锐角﹐足腿节有一大黑斑。取食竹叶﹐常猖獗成灾。 -
竹篓
zhú lǒu
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盛器。 -
竹雕
zhú diāo
以竹子作材料的雕刻工艺。分竹刻﹑竹根雕﹑留青﹑翻簧等多种制作技法。 -
竹轩
zhú xuān
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
竹色
zhú sè/shǎi
竹子的色泽。 -
竹管
zhú guǎn
1.指部分竹的茎杆。也称竹筒。因其中空﹐成管筒状﹐故称。通节可用以引水﹐截断可制盛器等。 2.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3.指笔。 4.竹子。 -
竹西
zhú xī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府甘泉县(今江苏省扬州市)北。 -
竹茭
zhú jiāo
1.用作燃料的枯竹。 2.竹制的杯珓﹐旧时用以占卜吉凶。 -
竹茬
zhú chá
竹子砍过后的残留竹茎。 -
竹箘
zhú jùn/qūn
竹笋。 -
竹箔
zhú bó
一种鱼栅。外荡养鱼常用竹片编成竹帘﹐用固定在水底的竹桩夹住﹐防止逃鱼﹐并装有箔门﹐便于船舶通行。 -
竹鼠
zhú shǔ
在竹林穴居的野鼠﹐似家鼠而稍大﹐背部棕灰色﹐腹部灰色﹐四肢和尾短﹐食竹笋和地下茎。 -
竹萌
zhú méng
笋的别称。 -
竹缆
zhú lǎn
用竹篾绞成的粗索。常用以拴船。 -
竹簟
zhú diàn
竹席。 -
竹箭
zhú jiàn
1.即筱。细竹。 2.竹制的利箭。《慎子》佚文:"河之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后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
竹絙
zhú huán/gēng
用竹篾绞成的粗索。 -
竹络
zhú luò/lào
见"竹落"。 -
竻竹
lè/jīn zhú
一种有刺而坚硬的竹。俗称刺竹。也称勒竹﹑涩勒。 -
竹龙
zhú lóng
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 -
笆竹
bā zhú
竹名。即棘竹。 -
笛竹
dí zhú
竹之一种﹐可以制笛。 -
符竹
fú zhú
《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
笼竹
lóng/lǒng zhú
见"笼葱竹"。 -
筇竹
qióng zhú
1.竹名。因高节实中﹐常用以为手杖﹐为杖中珍品。 2.手杖。 -
筀竹
guì zhú
一种竹子。 -
筋竹
jīn zhú
1.亦作"?竹"。 2.一种中实而强劲的竹﹐竹梢尖锐﹐可作矛用。 -
筒竹
tǒng zhú
1.竹筒。 2.犹鞭炮。 -
筠竹
yún/jūn zhú
斑竹。 -
筰竹
zuó zhú
竹名。 -
箬竹
ruò zhú
竹名﹐也叫箬竹。竹之一种。叶片巨大﹐质薄﹐多用以衬垫茶叶篓或作各种防雨用品﹐也用以包裹粽子。 -
箪竹
dān zhú
竹名。 -
箣竹
cè zhú
竹的一种,茎高达20米,质坚韧,可做扁担、家具等。 -
箭竹
jiàn zhú
竹子的一种,秆高约3米,深紫色,嫩枝叶是猫熊爱吃的食物。 -
篁竹
huáng zhú
1.竹名。 2.竹丛。 -
篃竹
mèi zhú
竹名。 -
篪竹
chí zhú
竹名。 -
簕竹
lè zhú
竹子的一种,高达15米左右,叶子披针形,背面有稀疏的短毛。 -
簟竹
diàn zhú
竹名。 -
紫竹
zǐ zhú
竹的一种。亦名黑竹。茎成长后为紫黑色,故称。可制笙﹑竽﹑箫﹑管﹑手杖﹑几架等。见《说郛》卷六六引《续竹谱》。 -
緑竹
lǜ/lù zhú
菉草与萹竹。 -
编竹
biān zhú
指用细竹竿或竹片编织成的篱笆。 -
翠竹
cuì zhú
绿竹。 -
肉竹
ròu zhú
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 -
腐竹
fǔ zhú
卷紧成条状的干豆腐皮。 -
芦竹
lú zhú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叶片扁平,披针形,圆锥花序。多生长在河岸、路边。茎杆可作轻工业和特种手工业的原料。也叫“荻芦竹”。 -
苦竹
kǔ zhú
又名伞柄竹。禾本科。秆圆筒形,高达四米。箨鞘细长三角形,箨叶披针形。笋有苦味,不能食用。茎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柄﹑笔管等。 -
茅竹
máo zhú
毛竹的别称。竹的一种,高可达二三丈,茎壁厚,性坚韧,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还可制造器物。 -
荻竹
dí zhú
即荻。 -
菉竹
lù zhú
荩草的别名。 -
萹竹
biān zhú
即萹蓄。 -
蕲竹
qí zhú
湖北蕲春所产的竹。可作簟﹑笛﹑杖。 -
虎竹
hǔ zhú
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
觚竹
gū zhú
古国名。觚,通"孤"。 -
诗竹
shī zhú
竹名。因叶大而坚厚﹐可代笺写诗﹐故名。 -
豪竹
háo zhú
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 -
贞竹
zhēn zhú
竹。竹经寒不凋,四季常青,故称。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