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菉竹 lù zhú

荩草的别名。

相关:

详解

菉竹的解释如下:
1. 词语含义:
- 菉竹,拼音为lù zhú,是一个汉语词语,它是藎草的别名。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卫风·淇澳》中的“瞻彼淇澳,菉竹猗猗”,其中的“菉竹”指的就是这种如竹子一样的荩草,因其外形与竹子相似而得名。
2. 植物特性:
- 菉竹(藎草)在形态上虽与竹子相似,但并非真正的竹子。它拥有如竹节般的结构,但茎秆并非像竹子那样坚硬和直立。
- 这种植物通常生长茂盛,给人以郁郁葱葱的感觉,正如《诗经》中所描述的那样。
3. 其他名称:
- 菉竹(藎草)还有多个别名,如王刍、草、黄草、蓐、鸱脚莎、晋灼、菉蓐草、细叶秀竹、马耳草、马耳朵草等,这些别名都体现了这种植物在不同地区或文化中的不同称呼。
4. 用途:
- 菉竹(藎草)在农村地区有多种用途。其茎秆可以作为肥料使用,有助于土壤修复和改良。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尤其是大型家畜如牛、马等。其叶子也富含营养成分,适合作为家禽和家畜的饲料。
- 在建筑方面,菉竹的茎秆可以用作建材,如搭建房屋、制作横梁、地板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制作篱笆、围栏、扶手等,起到美化环境和增加私密性的作用。
- 在工艺品制作方面,菉竹的茎秆可以用来编制各种手工艺品,如芦笛、芦苇编织品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综上所述,菉竹(藎草)是一种具有丰富特性和广泛用途的植物。它在古代文学中常被提及,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在现代社会,它仍然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