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知人之明 zhī rén zhī míng

解释: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出处: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 《后汉书·吴佑传》

例句: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

用法:作宾语;指看人的眼力

近义:知人之鉴|

接龙:明枪暗箭

相关:

  • 丧明之痛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 个中之人 - 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 人所共知 - 人人都知道。
  • 兼人之勇 - 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 兼人之材 - 一个人具备两个人的才能。形容才力过人。
  • 成人之善 - 成全别人做善事。
  • 成人之美 -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 攘人之美 - 夺取别人的好处。
  • 故人之情 - 故人:老朋友。老朋友之间的感情。
  • 欺人之论 - 欺骗人的话。
  • 欺人之谈 - 骗人的鬼话。
  • 渔人之利 -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知人下士 -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 知人则哲 - 指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
  • 知人善任 -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 知生之民 - 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 知足之计 - 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
  • 贫贱之知 -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 路人皆知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高明妇人 - 旧指有见识的妇女。

详解

“知人之明”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他人的品质、能力和性格,显示出超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赞美那些擅长观察和评价人物的人。
详细解释:
1. 知人:“知”在这里是了解、认识的意思,“人”指的是他人。“知人”即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他人,包括其品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质。
2. 之明:“之”是助词,用于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的”;“明”在这里指的是明智、洞察力。“之明”即指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综合来看,“知人之明”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判断,是一种高度赞扬个人识人能力的表达方式。它暗示了这种能力在人际交往、选拔人才、领导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
示例:
* 李经理在选拔团队成员时总能精准地找到合适的人选,他真是有知人之明。
* 作为一个领导者,拥有知人之明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
近义词:慧眼识珠,意指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发现和赏识有价值的人或事物。
反义词:有眼无珠,用来形容人不具备识别能力,看不出人或事物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