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知生之民 zhī shēng zhī mín

解释: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出处: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接龙:民心不一

相关:

  • 养生之道 -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 再生之德 - 德:恩惠。使自己再生的恩德。
  • 平生之好 - 平生:一生;好:爱好。指一生的爱好。
  • 平生之志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向。
  • 愚民安知 -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 有生之年 - 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余年。
  • 民不聊生 -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 民生凋敝 - 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 民生国计 -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 民生在勤 -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 民生涂炭 - 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生知安行 - “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省语。古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 生花之笔 -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生财之路 - 发财的门路。
  • 生财之道 - 发财的门路。
  • 知命之年 -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 知己之遇 - 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
  • 知希之贵 - 希:少;贵:珍贵。了解的人少,就会显得珍贵。
  • 祖生之鞭 - 比喻奋勉争先或先占一着之意。
  • 贫贱之知 -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详解

成语“知生之民”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拼写:
- 拼音:zhī shēng zhī mín
2. 含义:
- “知生”意为求生存,“之民”指的是人民。整体而言,“知生之民”这个成语是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3. 出处:
- 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宋国庄周的《庄子·盗跖》。原文是:“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这句话描述了远古时期,人们还不知道穿衣服,夏天积攒木柴,冬天用来烧火取暖,所以称他们为“知生之民”。
4. 使用场景与语境: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与艰苦环境斗争中努力生存的人们,尤其是在历史或文化语境中讨论古代人民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时。
5. 相关文化与历史背景:
-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存智慧。通过“知生之民”这一成语,可以窥见古代人民与自然环境斗争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智慧和韧性。
综上所述,“知生之民”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成语,它描绘了远古人民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求生存的生动画卷,并体现了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