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不拔之策 bù bá zhī cè

解释:不拔:牢固不可拔除,即不可动摇;策:计策。稳妥可靠的计策。

出处: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娄敬委辂脱輓,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徒之长安,适也。 — 汉·扬雄《解嘲》

接龙:策勋饮至

相关:

  • 万世不拔 - 拔:动摇。永远不动摇。
  • 不世之材 - 不世:少有的,非常的。当世少有的人才。
  • 不刊之典 -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 不孝之子 - 不孝顺的子孙。
  • 不实之词 - 浮夸的言辞。
  • 不情之请 - 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 不惑之年 -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不易之分 - 易:变;分:节操。忠贞不二的节操。
  • 不次之位 - 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 不此之图 - 此:这个;图:图谋,计划。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 不测之忧 - 指意外的祸患。
  • 不经之谈 - 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 不羁之民 - 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 不腆之仪 - 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 不赀之赏 - 赀:计算,估量;赏:赏赐。不可估量的赏赐。指极大的赏赐。
  • 不速之客 - 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 不食之地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却之不恭 - 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置之不论 - 之:代词,它。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详解

成语:不拔之策
拼音:bù bá zhī cè
解释:
1. 不拔:这个部分意味着牢固不可拔除,或者说不可动摇。它象征着稳定性和坚定性。
2. 策:在这里,“策”指的是计策或策略。
不拔之策作为一个整体,其含义是稳妥可靠的计策。这个成语用于形容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稳固且不太可能失败的计划或策略。
出处:该成语出自《解嘲》。
用法:在句子中,不拔之策可以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某个计策或方案的稳妥性和可靠性。
示例:在面临复杂的商业决策时,他提出了一个不拔之策,确保了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不拔之策是一个形容稳妥可靠计策的成语,源自于古代文献,并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