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不食之地 bù shí zhī dì

解释: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 《礼记·檀弓上》

例句:山林、溪谷,~。 — 《资治通鉴·周纪赧王四十二年》

用法:作宾语;同“不毛之地”

近义:不毛之地|不牧之地|

反义:鱼米之乡|

接龙:地尽其利

相关:

  • 一隅之地 -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 不世之材 - 不世:少有的,非常的。当世少有的人才。
  • 不刊之典 -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 不实之词 - 浮夸的言辞。
  • 不情之请 - 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 不易之分 - 易:变;分:节操。忠贞不二的节操。
  • 不此之图 - 此:这个;图:图谋,计划。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 不测之忧 - 指意外的祸患。
  • 不经之谈 - 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 不腆之仪 - 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 不赀之赏 - 赀:计算,估量;赏:赏赐。不可估量的赏赐。指极大的赏赐。
  • 不速之客 - 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 却之不恭 - 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地不爱宝 - 爱:吝惜。大地不吝啬它的宝藏。多指地下有文物出土。
  • 盈尺之地 - 几尺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 置之不论 - 之:代词,它。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 耳食之徒 - 指全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人。
  • 食不充口 -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同“食不糊口”。
  • 食而不化 -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详解

成语“不食之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拼音
* 读音:bù shí zhī dì
二、意思解释
* “不食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不能耕种的土地。其中,“不食”意为不生产粮食。
三、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上》,原文为:“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死后希望被葬在不能耕种的土地上,以免占用可耕种土地资源的思想。
四、用法与语法
* “不食之地”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属于偏正式结构。它含有贬义,强调土地的贫瘠和不可耕种性。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不毛之地、不牧之地。这些成语都用来形容土地贫瘠、无法耕种或放牧。
* 反义词:鱼米之乡。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
综上所述,“不食之地”是一个形容土地贫瘠、无法耕种的汉语成语,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