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陵上替 xià líng shàng tì
解释: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出处: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 《左传·昭公十八年》
例句:~,虽令不从,此其效也。 — 明·刘基《春秋明经·城费叔弓帅师围费》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接龙:替天行道
相关:
- 上下一心 - 上上下下一条心。
- 上下打量 - 对某人估量揣度。
- 上下无常 - 旧指官位的上升与下降没有一定的规律。
- 上下有服 - 指旧时等级,上下级服装有严格区别。
- 上勤下顺 - 勤:勤奋。顺:顺从,服从。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
- 上嫚下暴 - 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同“上慢下暴”。
- 上窜下跳 - 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 上蒸下报 - 泛指乱伦的性行为。
- 下塞上聋 -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 丰上杀下 - 丰:丰满;上:上部;杀:尖瘦;下:下部。额头宽而脸颊瘦。形容脸形上宽下尖。
- 举国上下 - 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买上告下 -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冠上履下 -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 凌上虐下 -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 损上益下 - 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 欺上压下 - 欺骗上级,压制下级。
- 欺上瞒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瞒上欺下 - 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 附上罔下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 附下罔上 -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详解
成语“下陵上替”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拼音
* 读音:xià líng shàng tì
二、意思解释
* “下陵上替”意指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即上下失序,纲纪废坠。其中,“陵”通“凌”,意为超越、凌驾。
三、用法
* 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主要用于书面语。
四、出处
* 成语“下陵上替”出自《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这句话表达了在上下失序、纲纪废坠的情况下,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
五、示例
* 明·刘基在《春秋明经·城费叔弓帅师围费》中使用了“下陵上替”这个成语,作为谓语来描述一种社会状况。
综上所述,“下陵上替”是一个描述社会秩序混乱、纲纪废坠的成语,源于《左传·昭公十八年》,在书面语中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
一、读音与拼音
* 读音:xià líng shàng tì
二、意思解释
* “下陵上替”意指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即上下失序,纲纪废坠。其中,“陵”通“凌”,意为超越、凌驾。
三、用法
* 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主要用于书面语。
四、出处
* 成语“下陵上替”出自《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这句话表达了在上下失序、纲纪废坠的情况下,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
五、示例
* 明·刘基在《春秋明经·城费叔弓帅师围费》中使用了“下陵上替”这个成语,作为谓语来描述一种社会状况。
综上所述,“下陵上替”是一个描述社会秩序混乱、纲纪废坠的成语,源于《左传·昭公十八年》,在书面语中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