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火” 词语大全
-
一火
yī huǒ
1.一点灯光或火光。 2.一把火。 3.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 4.同"一伙"。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 -
丹火
dān huǒ
1.赤色的火焰。 2.炼丹之火。 -
三火
sān huǒ
1.三堆火。 2.燃烧三日夜的炉火。 3.三度被焚烧。 4.即三毒。 -
上火
shàng/shǎng huǒ
1.燃亮灯火。 2.方言。生气;发怒。 3.中医把大便干燥﹑口舌生疮﹑眼膜发炎等症状叫上火。 -
下火
xià huǒ
1.点火。 2.指佛教徒火葬时举行燃火的仪式。 -
丙火
bǐng huǒ
明亮的火光。亦特指太阳。 -
业火
yè huǒ
1.佛教谓恶业害身如火。亦指地狱焚烧罪人之火。 2.怒火。 -
中火
zhōnɡ huǒ
1.途中午休用饭。 2.中官。古官名。 -
举火
jǔ huǒ
〈书〉①点火:~为号。②专指生火做饭。 -
乞火
qǐ huǒ
1.求取火种。 2.《汉书.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
云火
yún huǒ
1.《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杜预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 2.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 3.灯火。 -
五火
wǔ huǒ
五种火攻战术。 -
仗火
zhàng huǒ
指战斗。 -
交火
jiāo huǒ
交战;互相开火。 -
人火
rén huǒ
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 -
付火
fù huǒ
谓烧毁。 -
伏火
fú huǒ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
传火
chuán/zhuàn huǒ
1.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 2.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
余火
yú huǒ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按,大火﹐即心宿。夏历五月黄昏,大火见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历七月之后,星位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后因称西降的大火星为"余火"。 -
佚火
yì/dié huǒ
失火。语本《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孔传:"言火逸而害玉。" -
佛火
fó/fú/bì/bó huǒ
指供佛的油灯香烛之火。 -
作火
zuò huǒ
用火;燃火。 -
候火
hòu huǒ
1.烽火。 2.候馆迎客之灯火。 -
借火
jiè huǒ
(~儿)吸烟时向别人借用引火的东西或利用别人点燃的烟来引火。 -
停火
tíng huǒ
交战一方或双方暂时停止军事对抗行为的状态。在战争中,有时为了撤退平民和伤员或处理战死者遗体,交战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实行有限期的停火。为了实现停战,可先举行停火谈判。有时交战一方为了某种目的,也可宣布实行单方面停火。 -
光火
guāng huǒ
〈方〉发怒;恼怒。 -
入火
rù huǒ
入伙,加入某一集体或集团。 -
兵火
bīng huǒ
指战争:家中藏书都毁于兵火|兵火连年,民不聊生。 -
养火
yǎng huǒ
谓不断供给燃料,使燃烧之火保持不灭。 -
兽火
shòu huǒ
兽炭之火。指炉火。 -
内火
nèi/nà huǒ
1.内热。 2.指世俗人炽热的欲望。 -
冒火
mào/mò huǒ
1.不顾火烧。 2.比喻发怒或发急。 -
农火
nóng huǒ
指农舍灯光。 -
军火
jūn huǒ
武器和弹药的总称:~库。 -
冥火
míng huǒ
夜火。 -
净火
jìng/chēng huǒ
通常指在灾难(如牛瘟)时以摩擦干木取得的火,认为它能避邪;特指圣约翰节(六月二十四日)夜晚点起的驱除病灾及厄运用的篝火。 -
凡火
fán huǒ
世俗人的情感欲望。 -
出火
chū huǒ
1.生火。 2.发火。 3.发泄性欲。 -
刀火
dāo huǒ
指战乱。 -
列火
liè huǒ
犹烈火。 -
利火
lì huǒ
1.喻强烈的利欲。 2.犹厉害,威风。 -
动火
dòng huǒ
(~儿)发怒:什么事值得这么~ㄧ他一听这话就动起火来。 -
劫火
jié huǒ
1.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2.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 3.借指兵火。 -
势火
shì huǒ
方言。犹势头。 -
升火
shēng huǒ
生火。 -
午火
wǔ huǒ
谓正午烈日。 -
厝火
cuò huǒ
"厝火积薪"的简缩语。喻隐伏的危机。 -
去火
qù huǒ
1.除去火源。喻除去根本原因。 2.中医指消除体内的火气。 -
发火
fā/fà huǒ
①开始燃烧:~点。②子弹、炮弹的底火经撞击后火药爆发。③〈方〉发生火警;失火。④(炉灶)生火容易旺。⑤(~儿)发脾气:有话好好说,不必~。 -
变火
biàn huǒ
相传古代钻木取火,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换,取火的木材也相应变换,称"变火"。语出《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注:"郑司农说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贾公彦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孙诒让正义:"谓五时各以其木为燧,钻以取火。《庄子.外物篇》云'木与木相摩则然'是也。" -
号火
hào/háo huǒ
烽火;旧时军中为传信号而举的火。 -
合火
hé/gě huǒ
见"合伙"。 -
同火
tóng/tòng huǒ
古代兵制,十人共灶同炊,称为"同火"。后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从事某种活动者。 -
君火
jūn huǒ
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
向火
xiàng huǒ
面向火,即烤火: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
吐火
tǔ/tù huǒ
1.发出火光。 2.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吹火
chuī huǒ
1.对火吹气。 2.指点灯照明。 -
堠火
hòu huǒ
烽火。 -
塌火
tā huǒ
方言。谓子弹打不响,不能发火。 -
塘火
táng huǒ
火塘里的火。 -
堪火
kān huǒ
方言。险些;几乎。 -
堤火
dī huǒ
防火。 -
哑火
yǎ/yā huǒ
1.火药引爆后不爆炸或炮弹、子弹等打不响。2.比喻该说话时不说话。如:那么爱说话的人,今天怎么哑火了。 -
喷火
pēn/pèn huǒ
1.形容花开色红。 2.形容骄阳酷热。 -
回火
huí huǒ
①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不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冷却,使能保持一定的硬度,增加韧性。也叫配火。②氧炔吹管等的火焰向反方向燃烧。 -
国火
guó huǒ
传说中,古帝王在四季用不同的树木取火,以驱除疾病。 -
圣火
shèng huǒ
1.古时民间称以炙灼治病时所燃之火。因偶有验﹐故称。亦有巫人﹑术士借此托神佛之名者。 2.指神佛像前所置的油灯。 -
地火
dì/de huǒ
1.谓庄稼遭受虫害。 2.指炉火。 3.地下的火。 -
壮火
zhuàng huǒ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
备火
bèi huǒ
犹言扎营。 -
大火
dà huǒ
1.星宿名。即心宿。 2.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卯﹐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氐﹑房﹑心三宿。 -
天火
tiān huǒ
由雷电或物体自燃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大火。 -
失火
shī huǒ
1.发生火灾。 2.火熄灭。 -
妒火
dù huǒ
指极强烈的忌妒心:~中烧。 -
实火
shí huǒ
中医名词。指邪火盛实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表现为高热﹑狂躁﹑昏瞀﹑抽搐等。随病邪所在脏腑之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如肝火旺盛,表现为头痛目赤;胃火旺盛,可见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 -
客火
kè huǒ
本指旅客在旅店里吃饭。亦指代客店。 -
家火
jiā huǒ
见"家伙"。 -
宿火
sù/xiǔ/xiù huǒ
隔夜未熄的火;预先留下的火种。 -
寒火
hán huǒ
1.冷的火。喻不可能有之事。 2.冬天的灯火。 3.古人称似火而不能引起燃烧的光。 -
对火
duì huǒ
(~儿)吸烟时借别人燃着的烟点燃自己的烟。 -
封火
fēng huǒ
把炉火压住,让它燃烧不旺,但不熄灭。 -
小火
xiǎo huǒ
煴火;无焰的火。 -
山火
shān huǒ
1.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 -
岁火
suì huǒ
地方风俗。吴中习俗,除夕每家在门口烧柴满盆以取暖,叫岁火。 -
巴火
bā huǒ
相传后汉栾巴喷酒灭火的故事。《后汉书.栾巴传》:"﹝栾巴﹞迁沛相。所在有绩,征拜尚书。"李贤注引《神仙传》:"巴为尚书,正朝大会,巴独后到,又饮酒西南噀之。有司奏巴不敬。有诏问巴,巴顿首谢曰:'臣本县成都市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臣不敢不敬。'诏即以驿书问成都,成都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后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巴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成都,与亲故别也。"后诗文中因以"巴火"为火的泛称。 -
平火
píng huǒ
1.亦作"平伙"。 2.谓平均分摊。 -
底火
dǐ/de huǒ
1.子弹底部的发火装置。2.指增添燃料以前炉火中原有的火。如:底火不旺。 -
开火
kāi huǒ
(~儿)①放枪发炮,开始打仗:前线~了。②比喻进行抨击:向官僚主义~。 -
引火
yǐn huǒ
1.导火使之延烧。 2.指火种。 -
御火
yù huǒ
谓避火灾。 -
心火
xīn huǒ
1.指内心的激动或忿怒等情绪。 2.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3.星名。即心宿。 -
忙火
máng huǒ
见"忙活"。 -
怀火
huái huǒ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后以"怀火"为策励自强的典故。 -
怒火
nù huǒ
1.熊熊燃烧的火焰。 2.比喻强烈的愤怒。 -
急火
jí huǒ
急火1#指烧煮东西时的猛火:~煮不好饭。 -
性火
xìng huǒ
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与具体的"事火"相对。 -
恨火
hèn huǒ
犹怒火。 -
恼火
nǎo huǒ
生气:你不要搞得他恼火。 -
悬火
xuán huǒ
悬灯。也称提灯。 -
情火
qíng huǒ
谓如火一般热烈的爱情。 -
惹火
rě huǒ
触犯人的爱好或成见,使其不快。 -
慢火
màn huǒ
文火,微火。 -
戒火
jiè huǒ
1.慎于用火。 2.草名。即景天。 -
愤火
fèn huǒ
怒火。 -
慎火
shèn huǒ
1.小心防火。 2.草名。或种于屋上以防火,故名。又称景天。 -
慧火
huì huǒ
佛教语。谓能烧去一切烦恼的智慧。 -
戍火
shù huǒ
戍卒在驻地所燃之火。 -
战火
zhàn huǒ
战事;战争。 -
截火
jié huǒ
指烟抽到中途断火熄灭。 -
打火
dǎ/dá huǒ
1.用打火刀敲击火石以取火。参见"打火刀"﹑"打火石"。 2.生火,烧火。 3.旅途中休息做饭。 4.谓用树枝等将森林火灾打灭。 -
扣火
kòu huǒ
扳动枪机。 -
执火
zhí huǒ
螃蜞的别称。 -
扳火
bān huǒ
扣动枪机,开枪。 -
扬火
yáng huǒ
使火炽盛。 -
掌火
zhǎng huǒ
主管用火。 -
改火
gǎi huǒ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 -
把火
bǎ huǒ
手持炬火。 -
抢火
qiǎng/qiāng/chēng huǒ
犹言趁火打劫。 -
拉火
lā/lá huǒ
1.方言。拉风箱吹风助燃。 2.引爆装置。 -
拨火
bō huǒ
拨旺炉火。引申为挑拨﹐煽动。 -
拼火
pīn huǒ
交火;火并。 -
拱火
gǒng huǒ
〈方〉(~儿)用言行促使人发火或使火气更大:他已经烦得够受的,你就别再~了。 -
挂火
guà huǒ
〈方〉(~儿)发怒;生气:有话慢慢说,别~。 -
掏火
tāo huǒ
方言。取火。 -
探火
tàn huǒ
探望烽火。 -
接火
jiē huǒ
(~儿)①开始用枪炮互相射击:先头部队跟敌人~了。②内外电线接通,开始供电:电灯安好了,但是还没~。 -
撤火
chè huǒ
1.撤去炉火。 2.方言。畏惧﹐怯懦。 -
攒火
zǎn/cuán huǒ
古代的一种守城器具。用以烧敌。 -
放火
fàng huǒ
①有意破坏,引火烧毁房屋、粮草、森林等。②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
救火
jiù huǒ
在失火现场进行灭火和救护工作:~车ㄧ消防队员正在~。 -
散火
sàn/sǎn huǒ
1.散发火光。 2.谓团体或组织等解散。 -
敲火
qiāo huǒ
敲击火石以取火。 -
春火
chūn huǒ
春季烧畬之火。 -
文火
wén huǒ
煮东西时所用的小而缓的火。 -
斗火
dǒu/dòu huǒ
方言。对火,引火。 -
断火
duàn huǒ
断绝用火;不用火烹煮加工食物。旧俗清明节前一日起禁火三日﹐称断火。 -
新火
xīn huǒ
1.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 2.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
旗火
qí huǒ
即旗花。 -
无火
wú huǒ
1.没有火光。 2.指古寒食节禁烟火。 3.无烽火。谓边境安靖。 -
日火
rì huǒ
日光。太阳于五行中属火,故称。 -
昆火
kūn huǒ
昆仑山之火。借指烈火。语本《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
明火
míng huǒ
1.古代占卜和祭祀时,用铜镜映日聚光所点燃的火。 2.明亮的火光。 3.谓公开抢劫。 -
星火
xīng huǒ
①微弱的火:星火燎原。②流星。比喻紧急:急如星火。 -
映火
yìng huǒ
遮蔽火光。 -
柴火
chái huǒ
1.柴禾,柴草。 2.木柴燃烧产生的火。 -
榆火
yú huǒ
《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汉郑玄注:"郑司农说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 -
智火
zhì huǒ
见"智慧火"。 -
暗火
àn huǒ
1.将熄灭之火;肉眼看不到光焰的火。 2.喻潜存的力量。 -
朱火
zhū huǒ
1.红色的火焰。 2.特指烛火,灯火。 3.指夏天;暑气。 4.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 -
权火
quán huǒ
古时祭祀时所举的燎火。 -
束火
shù huǒ
扎火把;用火把照。 -
来火
lái huǒ
(~儿)指生气:他一听这话就来了火。 -
松火
sōng huǒ
1.燃松柴的火。 2.照明用的松明。 -
构火
gòu huǒ
置火笼中。构,通"篝"。 -
枪火
qiāng huǒ
指枪支弹药。 -
柘火
zhè huǒ
《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郑玄注引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后因以"柘火"代指季夏的火星。 -
柳火
liǔ huǒ
指榆柳之火。上古炊爨先要钻木取火。唐宋时风俗,皇帝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赐给近臣姻戚。 -
楮火
chǔ huǒ
祭祀时焚烧纸钱的火光。 -
榴火
liú huǒ
〈书〉石榴花的火红的颜色。 -
槐火
huái huǒ
用槐木取火。相传古时往往随季节变换燃烧不同的木柴以防时疫,冬取槐火。 -
欲火
yù huǒ
佛教比喻尘世间的欲念炽盛如火,多用指淫欲。 -
洋火
yáng huǒ
火柴。 -
武火
wǔ huǒ
指烧菜煮饭等时所用的猛烈的火。与"文火"相对而言。 -
残火
cán huǒ
馀火。 -
水火
shuǐ huǒ
①水和火,生活中离不开的:民非水火不能生活。②比喻灾难:救民于水火之中。③火与水不相容,比喻势不两立:两人犹如水火。④大小便的代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小说:朱仝独自带过雷横,只做水火。 -
汉火
hàn huǒ
汉代边防报警的烽火。亦借指其他朝代时的边防烽火。 -
汗火
hàn/hán huǒ
蒙汗药,迷药。 -
江火
jiāng huǒ
江船上的灯火。 -
汤火
tāng/shāng huǒ
1.滚水与烈火。 2.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 3.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 -
油火
yóu huǒ
灯火。借指灯火费。 -
泉火
quán huǒ
墓穴的灯火。 -
洁火
jié huǒ
谓明净的灯火。 -
泼火
pō huǒ
1.见"泼火雨"。 2.指暑气。 -
泻火
xiè huǒ
中医谓清泻邪火实热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实火炽盛而致高热﹑烦渴﹑吐血﹑衄血﹑目赤﹑口苦﹑尿赤等症。 -
活火
huó huǒ
有焰的火。 -
流火
liú huǒ
①〈方〉丝虫病。②中医指发病部位在小腿的丹毒。 -
煞火
shā/shà huǒ
犹过瘾。 -
煤火
méi huǒ
煤燃烧时的火焰。亦指作燃料的煤。 -
淬火
cuì huǒ
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突然浸在水或油中使其冷却,以增加硬度。 -
添火
tiān huǒ
1.增设火炉,用于取暖。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添火》记载﹐北京居民照例于十月初一添设煤火﹐次年二月初一撤火。 2.向炉子里加燃料。谓烧饭。 -
渊火
yuān huǒ
深渊和烈火。喻苦难的处境。 -
渔火
yú huǒ
渔船上的灯火:江枫渔火对愁眠。 -
温火
wēn huǒ
1.用火加热。 2.焖菜或煮东西所用的比较弱的火。 -
溜火
liū/liù huǒ
中医学病名。即丹毒。也称流火。 -
漏火
lòu huǒ
失火。 -
潜火
qián huǒ
谓灭火;防火。 -
火火
huǒ huǒ
1.谓火攻时,当更用火助之。 2.指一伙一伙的人。 3.形容极热。 -
灭火
miè huǒ
1.把火弄灭。 2.使发动机熄火。 -
灯火
dēng huǒ
亮着的灯烛等照明物。也泛指亮着的灯:灯火熄灭了|万家灯火。 -
灰火
huī huǒ
1.火灰,物体燃烧后的余烬。 2.葭灰与燧火。指岁月﹑节候。 -
灵火
líng huǒ
指炼丹之火。 -
灶火
zào huǒ
炊烟。 -
灾火
zāi huǒ
火灾。 -
灼火
zhuó huǒ
燃火。 -
炉火
lú huǒ
1.生了火的炉子。 2.谓道士炼制丹药。 3.炉中之火。 -
炊火
chuī huǒ
1.烧饭的烟火。比喻子嗣或人烟。 2.烧火。 -
炎火
yán huǒ
1.烈火。 2.传说中的火焰山。 -
炀火
yáng huǒ
烈火。 -
炬火
jù huǒ
1.点燃的火把。 2.指点燃火把。 3.喻光焰四射﹑引导来者的杰出作品。 -
炭火
tàn huǒ
燃烧的炭。 -
炮火
páo/bāo/pào huǒ
1.枪炮。 2.指战场上发射的炮弹与炮弹爆炸后发出的火焰。 -
炽火
chì huǒ
1.烈火。 2.燃点灯烛。 -
炼火
liàn huǒ
烧炭使灼热以除去烟气。 -
点火
diǎn huǒ
①引着火;使燃料开始燃烧:上午七点整,火箭发动机~。②比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煽风~。 -
烂火
làn huǒ
1.烈火。 2.火药的一种。 -
烘火
hōng huǒ
烤火,向火取暖。 -
烛火
zhú huǒ
1.火炬,火把。 2.蜡烛火。 -
烈火
liè huǒ
猛烈的火:熊熊的~◇斗争的~。 -
烟火
yān huǒ
①炊烟。借指住户人家:狗吠鸡鸣,烟火稠密。②犹烽火。边境有入侵:北边又起烟火。③指熟食:不食人间烟火。④指后代继承者:四时祭扫,烟火不绝。⑤也作“焰火”。烟火剂燃放时所发出的各种颜色的火花,有时即指烟火剂本身。有平地小烟火和空中大烟火两类。一般系包扎品,内装药剂。点燃后烟火喷射,呈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景象。始于宋代。今又称“礼花”,为节日所常用。 -
烤火
kǎo huǒ
靠近火取暖:~费(发给职工用于冬天取暖用的钱)。 -
烧火
shāo huǒ
1.使燃料燃烧。 2.指担负做饭﹑做菜等炊事工作。 -
烰火
fú/páo huǒ
火热的蒸气。 -
热火
rè huǒ
1.烧火。 2.炽热的火焰。比喻激情。 -
烽火
fēng huǒ
①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②比喻战火或战争:~连天。 -
焰火
yàn huǒ
即“烟火⑤”。 -
焙火
bèi huǒ
焙烘的火力。 -
焦火
jiāo huǒ
1.烈火。 2.炬火,火把。焦,通"爝"。 -
然火
rán huǒ
1.点火。 2.指点燃的火。 -
熄火
xī huǒ
发动机中的火焰熄灭(如因燃烧不正常或因燃料告罄而熄灭)。 -
熏火
xūn/xùn huǒ
熏香之火。 -
熛火
biāo huǒ
火焰。 -
煨火
wēi huǒ
燃起炭火。 -
煴火
yūn/yǔn huǒ
无焰的微火。 -
熟火
shú huǒ
木炭烧透后的文火。 -
燃火
rán huǒ
1.燃烧着的火。 2.点火。 -
燎火
liáo/liǎo huǒ
1.延烧着的火。 2.篝火。 -
燧火
suì huǒ
1.钻燧所生的火。 2.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燥火
zào huǒ
1.烈火。 2.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 -
爖火
lóng huǒ
烧火;生火。 -
爝火
jué huǒ
炬火,小火。 -
爟火
guàn huǒ
1.古代谓祓除不祥的火。 2.祭祀时所举的火。 3.泛指炬火。 4.古时报告敌情所举的烽火。 -
爨火
cuàn huǒ
灶膛里的火。 -
爱火
ài huǒ
1.惜火。 2.佛教语。喻情爱。 -
犀火
xī huǒ
犀角燃烧的火焰。喻锐利的目光。 -
狐火
hú huǒ
见"狐鸣鱼书"。 -
狼火
láng huǒ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 -
猎火
liè huǒ
1.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战火。 -
猛火
měng huǒ
猛烈燃烧的火。 -
玩火
wán huǒ
1.[儿童]点火或拿着燃烧的东西玩耍。 2.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 -
琢火
zhuó/zuó huǒ
琢石冒出火星。比喻人生短促。 -
生火
shēng huǒ
1.产生焦躁的情绪。 2.产生火气﹑热气。 3.取火;使柴﹑炭等燃烧起来。 4.指锅炉工。 -
电火
diàn huǒ
1.电闪。 2.旧称电灯光。 3.放电时所发出的火花。 -
畜火
xù/chù huǒ
养火;生火。 -
畬火
shē/yú huǒ
火耕时所放的火。 -
痰火
tán huǒ
中医术语。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
窝火
wō huǒ
憋气;气恼。 -
盖火
gài/gě/hé huǒ
盖在炉口上压火的铁器,圆形,中凸,顶端有小孔 。 -
盗火
dào huǒ
1.盗贼所放的火。 2.窃取火种。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因此触怒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但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 -
真火
zhēn huǒ
1.谓心中的火。比喻旺盛的生命力。 2.犹言怒气。 -
着火
zhuó/zháo/zhāo/zhe huǒ
冒火;失火。 -
瞎火
xiā huǒ
指打不响的子弹。 -
石火
shí/dàn huǒ
以石敲击,迸发出的火花。其闪现极为短暂。 -
硬火
yìng huǒ
1.烈火。 2.比喻强硬的对手。 -
磷火
lín huǒ
俗称“鬼火”。系人或动物尸体腐烂分解出磷化氢,自燃后发出的青白色火焰。 -
社火
shè huǒ
中国节日或庙会期间民间举行的各种杂戏。流行于全国各地。主要内容有踩高跷、划旱船、跑竹马、扭秧歌、耍龙灯、舞狮子等。 -
祅火
yāo huǒ
怪异之火。 -
神火
shén huǒ
犹灵火。 -
祥火
xiáng huǒ
吉祥之火。 -
禀火
bǐng huǒ
承受火的锻炼。 -
禁火
jīn/jìn huǒ
1.谓管制燃火以防灾。 2.旧俗寒食停炊称"禁火"。 3.皇宫中的烟火。 -
私火
sī huǒ
指民间日常生活用火。 -
秋火
qiū huǒ
1.秋季的大火星。 2.秋天的萤火。 -
种火
zhǒng/zhòng huǒ
1.犹火种。 2.比喻欲火。 -
秦火
qín huǒ
指秦始皇焚书事。 -
积火
jī huǒ
1.积久焚烧的大火。 2.邪火内积。中医谓火为致病因素之一。 -
笼火
lóng/lǒng huǒ
用柴引火烧煤炭;生火:今天不冷,甭~了。 -
篝火
gōu huǒ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营火会上燃起熊熊的~。 -
红火
hóng/gōng huǒ
形容旺盛、兴隆、热闹:五月的石榴花越开越~丨她家的日子越过越~丨小店办得日趋~丨联欢晚会节目很多,开得很~。 -
纵火
zòng/zǒng huǒ
放火。 -
纸火
zhǐ huǒ
香烛纸锭之类的迷信品。 -
细火
xì huǒ
文火。 -
继火
jì huǒ
傍晚举火以接日光。 -
绩火
jì huǒ
夜间纺织时照明的灯火。 -
缓火
huǎn huǒ
犹文火。 -
老火
lǎo huǒ
1.指烈日。 2.肝火。 3.方言。严重;厉害;事情费力难办。 -
耐火
nài huǒ
1.经得起火烧。 2.指燃料经烧。 -
肝火
gān huǒ
指容易急躁的情绪;怒气:动~ㄧ~旺。 -
肺火
fèi huǒ
中医称肺部的邪热。 -
胃火
wèi huǒ
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因胃热偏旺、情志郁火犯胃或过食辛热引起。“胃火旺”的人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泛酸、口干渴、便干结、舌红、苔黄腻等。 -
膏火
gāo/gào huǒ
〈书〉灯火(膏:灯油)。比喻夜间工作的费用(多指求学的费用)。 -
自火
zì huǒ
同伙﹐自家人。 -
芋火
yù huǒ
煨芋之火。相传唐代衡岳寺僧明瓒性懒食残,号懒残。李泌尝读书寺中,异其所为,深夜往谒,懒残拨火取芋以啖之,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后泌显达,封为邺侯。事见《宋高僧传》卷十九。 -
荒火
huāng huǒ
野火。 -
荧火
yíng huǒ
1.萤火虫。 2.指萤火虫之光。 -
荼火
tú huǒ
荼,茅草花,白色。火,火焰,赤色。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的场面。 -
萤火
yíng huǒ
1.萤火虫。 2.比喻微弱的灯火或亮光。 -
营火
yíng huǒ
夜间露营时燃起的火堆。 -
落火
luò/là huǒ
喻怒气消退。 -
薪火
xīn huǒ
1.点燃火的柴草;燃火把。 2.柴火。 3.比喻学术传授不绝。 4.喻指死。 -
藜火
lí huǒ
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汉刘向校书天禄阁,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向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后因以"藜火"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 -
藻火
zǎo huǒ
1.古代官员衣服上所绣作为等差标志用的水藻及火焰形图纹。 2.借指官服。 -
虚火
xū huǒ
指阴液亏损引起的虚热症,即中医所指的“阴虚生内热”。临床表现为低热、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痛、鼻衄、颧红、盗汗、唇干舌红、脉虚细数等。 -
蜡火
là/zhà huǒ
蜡烛火。 -
蟹火
xiè huǒ
捕蟹时所用的灯火。 -
行火
xíng/háng huǒ
用火。 -
被火
bèi huǒ
遭火灾。 -
观火
guān/guàn huǒ
比喻观察事物明白清楚。 -
讹火
é huǒ
1.怪火。 2.指磷火。 -
请火
qǐng huǒ
乞求火种。 -
豆火
dòu huǒ
谓火小如豆。 -
败火
bài huǒ
中医指泻火﹑清热。 -
运火
yùn huǒ
谓炼丹士用火冶炼。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