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寒火 hán huǒ

1.冷的火。喻不可能有之事。 2.冬天的灯火。 3.古人称似火而不能引起燃烧的光。

相关:

详解

寒火 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寒火”原指“冷的火”,这本身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常用来比喻“不可能有之事”。
2. 其他含义:
- “寒火”也可以指“冬天的灯火”,这里的“寒”用来形容冬季的寒冷,而“火”则代表灯火带来的温暖和光明。
- 在古代文献中,“寒火”还曾被用来描述“似火而不能引起燃烧的光”,这可能与某些特殊的光学现象或自然现象有关。
- 在江淮方言中,“寒火”有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冬天人体受凉后嘴角出现的上火现象。这种上火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甚至可能会裂开。
3. 出处:
- 最早关于“寒火”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五行》,其中提到“五行之性,火热水寒,有温水无寒火何?”这句话探讨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性质,并指出虽然有温水,但不存在寒火。
- 其他文献如《晋书·纪瞻传》、《本草纲目》等也提到了“寒火”这一词汇,但具体解释和用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寒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语,既可以用来比喻不可能的事情,也可以指冬天的灯火或特定方言中的上火现象。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准确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