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二个字:台” 词语大全

  • 三台 sān tái/tāi
    1.星名。 2.喻三公。
  • 上台 shàng/shǎng tái/tāi
    1.星名。在文昌星之南。 2.泛指三公﹑宰辅。
  • 下台 xià tái/tāi
    1.官名。指司空。 2.星名。
  • 世台 shì tái/tāi
    犹世兄。
  • 丛台 cóng tái/tāi
    1.台名。战国赵筑,在河北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 2.台名。战国楚筑,在今河南商水县。
  • 东台 dōng tái/tāi
    1.官署名。唐高宗时曾改门下省为东台,后因以沿称门下省。 2.唐时东都御史台的省称。
  • 两台 liǎng tái/tāi
    1.指唐武则天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 中台 zhōnɡ tái
    1.星名。 2.汉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
  • 丹台 dān tái/tāi
    1.道教指神仙的居处。 2.指吕洞宾炼丹台。在今杭州北高峰南。 3.《史记.货殖列传》载,秦时,蜀寡妇清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秦始皇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女怀清台。后以"丹台"为寡妇而富有资产的典故。 4.红色的楼台。 5.指古代帝王为功臣绘制画象的台阁。汉有云台,唐有凌烟阁。
  • 义台 yì tái/tāi
    古代行礼仪之台。
  • 乌台 wū tái/tāi
    指御史台。
  • 书台 shū tái/tāi
    读书的处所。
  • 乳台 rǔ tái/tāi
    古代帝王﹑皇后山陵法物之一。
  • 二台 èr tái/tāi
    指南朝宋徐羡之和傅亮。时二人职居台辅之位,故称。
  • 云台 yún tái/tāi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 五台 wǔ tái/tāi
    1.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台名,合称"五台"。 2.见"五台山"。
  • 井台 jǐng tái/tāi
    (~儿)井口周围高出地面的部分。
  • 亚台 yà tái/tāi
    1.指职位仅次于宰相的官。古称宰相为台辅。因以谓仅次于其位者为亚台。 2.唐代御史大夫的别称。
  • 京台 jīng tái/tāi
    战国时楚国的高台。《战国策.楚策四》:"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鲍彪注:"京﹐高也。"一说为台名﹐吴师道补正:"或台名。"
  • 仙台 xiān tái/tāi
    《初学记》卷十一引晋司马彪《续汉官志》:"尚书省在神仙门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台"。
  • 仪台 yí tái/tāi
    1.古台名。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泛称行礼仪的高台。
  • 倒台 dǎo/dào tái/tāi
    垮台;崩溃瓦解。
  • 候台 hòu tái/tāi
    即烽火台。古代边境要地为守望报警而筑的高台。
  • 债台 zhài tái/tāi
    《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台"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后因以"债台"喻指负债。
  • 兄台 xiōng tái/tāi
    对朋辈的敬称。
  • 元台 yuán tái/tāi
    指三台星中的上阶二星。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其上阶二星,上星象征天子,下星象征女主;又称天柱星,象征三公之位。见《晋书.天文志》。故以"元台"喻天子﹑女主或首辅。
  • 公台 gōng tái/tāi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
  • 兰台 lán tái/tāi
    1.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 2.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 3.泛指宫廷藏书处。 4.指御史台。汉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 5.唐代指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 7.道教指肝脏。
  • 内台 nèi/nà tái/tāi
    1.尚书省。 2.指御史台。
  • 军台 jūn tái/tāi
    清设在新疆﹑蒙古西北两路的邮驿。专管军报和文书的递送。
  • 出台 chū tái/tāi
    演员上场表演。喻指新的方针、政策、规定等正式公布实行:酝酿已久的改革方案终于出台了。
  • 券台 quàn/xuàn tái/tāi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 2.墓前的祭台。
  • 冰台 bīng tái
    冰人。
  • 凉台 liáng/liàng tái/tāi
    可供乘凉的阳台或晒台。
  • 凤台 fèng tái/tāi
    1.古台名。 2.泛指华美的楼台。
  • 凿台 záo/zuò tái/tāi
    台名。台址在今山西太原之南榆次西。
  • 制台 zhì tái/tāi
    明清时对总督的敬称。
  • 前台 qián tái/tāi
    1.前面的台。 2.舞台的前部。演员演出的地方。引申为公开的场合﹐含贬义。 3.剧场中舞台以外部分的总称﹐包括观众席﹑票房等。
  • 剧台 jù tái/tāi
    戏台,舞台。
  • 协台 xié tái/tāi
    清代副将的别称。
  • 南台 nán/nā tái/tāi
    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 印台 yìn tái/tāi
    盖图章(主要是橡皮图章或木戳)用的印油盒。亦称打印台。
  • 危台 wēi tái/tāi
    高台。
  • 厄台 è tái/tāi
    古迹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相传为孔子行经陈蔡断粮处。本名弩台,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基上,故俗称"厄台"。事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 压台 yā tái
    1.指唱压台戏,借指拿出最后最好的一手。 2.指稳定局面,使局势平静。
  • 厮台 sī tái/tāi
    犹厮役。
  • 双台 shuāng tái/tāi
    1.指东汉高士严光隐居钓鱼处之两座高台。在今浙江富阳。 2.借指高士隐居之处。
  • 台台 tái/tāi tái/tāi
    喜悦貌。
  • 后台 hòu tái/tāi
    ①剧场中在舞台后面的部分。演出的艺术工作属于后台的范围。②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 吧台 bā tái
    酒吧里供应饮料等的柜台。
  • 吴台 wú tái/tāi
    指春秋吴王阖闾(一说夫差)所筑之姑苏台(在江苏吴县西南)。
  • 吹台 chuī tái/tāi
    犹告吹;垮台。
  • 呼台 hū tái
    寻呼台的简称。
  • 咍台 hāi tái/tāi
    1.亦作"咍?"。 2.睡觉打鼾声。
  • 塔台 tǎ tái/tāi
    飞机场上的塔形建筑物,设有电台,担任地面与空中的联系。
  • 塌台 tā tái/tāi
    1.犹言垮台。 2.犹言拆台。
  • 啸台 xiào tái/tāi
    即阮公啸台。又名阮籍台。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南。
  • 圆台 yuán tái/tāi
    以直角梯形的直角腰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几何体。旋转轴称为圆台的轴,在轴上的此边的长度称为圆台的高,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分别称为圆台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称为圆台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此边都称为圆台的母线。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为l,高为h的圆台的侧面积为s=π(r+r′)l,体积为v=[sx(]1[]3[sx)]πh(r^2+rr′+r′^2)。
  • 囿台 yòu tái/tāi
    古代天子三台之一,为观赏鸟兽鱼鳖之台。
  • 圪台 gē tái/tāi
    方言。土台;小土冈。
  • 地台 dì/de tái/tāi
    高于或低于海平面而至少有一边高出于附近邻域的平的或接近于平的地区,通常小于台地。
  • 均台 jūn tái/tāi
    夏代监狱的别名。
  • 坍台 tān tái/tāi
    1.方言。丢脸;出丑。 2.垮台。
  • 坐台 zuò tái/tāi
    在一些东地中海地区地板上,比其余部分高出的部分,上面铺着毯子和垫子,供人们就坐。
  • 坟台 fén tái/tāi
    坟前用以供放祭品之台。
  • 坪台 píng tái/tāi
    方言。指山区的小块平地。
  • 墨台 mò tái/tāi
    复姓。
  • 墩台 dūn tái/tāi
    报警台。
  • 夏台 xià tái/tāi
    1.夏代狱名。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省禹县南。 2.代指牢狱。
  • 外台 wài tái/tāi
    1.官名。后汉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 2.官名。兰台。 3.官名。汉因秦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三台"。
  • 夜台 yè tái/tāi
    坟墓。亦借指阴间。
  • 天台 tiān tái/tāi
    山名。
  • 如台 rú tái/tāi
    1.奈何。怎样办;如何处置。 2.奈何。为什么。
  • 妆台 zhuāng tái/tāi
    1.梳妆台。 2.指女子的住处。 3.借指女子。
  • 嬴台 yíng tái/tāi
    古代传说中萧史﹑弄玉所居之凤台。
  • 学台 xué tái/tāi
    清代学政的俗称。
  • 宝台 bǎo tái
    对佛寺﹑佛塔的美称。
  • 宪台 xiàn tái/tāi
    1.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 宫台 gōng tái/tāi
    1.宫殿台榭。 2.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辅佐皇帝,直接处理政务。因官署设在宫中,故称宫台。又称宫省。
  • 容台 róng tái/tāi
    1.行礼之台。 2.礼署﹑礼部的别称。
  • 寅台 yín tái/tāi
    旧时同僚之间的尊称。
  • 封台 fēng tái/tāi
    旧指戏馆年终停演。
  • 尊台 zūn tái/tāi
    对他人的敬称。
  • 将台 jiāng/jiàng tái/tāi
    将帅的指挥台或阅兵台。
  • 廪台 lǐn tái/tāi
    即鹿台。相传为商纣王自杀处。
  • 层台 céng tái
    重台;高台。
  • 山台 shān tái/tāi
    民间建造的寺院。与官方赐额或建造的寺院相对。
  • 峿台 wú tái/tāi
    台名。在湖南祁阳县西南浯溪上,唐元结任道州刺史时筑,并撰有《峿台铭》云:"湘渊清新,峿台峭。登台长望,无远不尽。"
  • 巡台 xún tái/tāi
    1.天子巡幸时所筑祭天之台。 2.犹抚台。指巡抚。
  • 帅台 shuài tái/tāi
    帅使。
  • 帝台 dì tái/tāi
    1.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名。 2.犹帝阙。
  • 干台 gān/gàn tái/tāi
    指朝廷。
  • 平台 píng tái/tāi
    1.古台名。在河南商丘县东北。汉梁孝王筑,并曾与邹阳枚乘等游此。南朝宋谢惠连在此作《雪赋》,故又名"雪台"。 2.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3.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进行某种操作而设置的工作台,有的能移动和升降。
  • 幽台 yōu tái/tāi
    谓坟墓。
  • 开台 kāi tái/tāi
    戏曲开演:~锣鼓 ㄧ戏已~。
  • 弩台 nǔ tái/tāi
    弩箭发射台。
  • 强台 qiáng/qiǎng/jiàng tái/tāi
    台名。又称荆台﹑章华台。
  • 心台 xīn tái/tāi
    佛教语。指清净之心。以其洁净如明镜台,故称。语本《坛经.行由品》:"﹝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恢台 huī tái/tāi
    1.亦作"恢炱"。亦作"恢胎"。 2.旺盛貌;广大貌。
  • 恩台 ēn tái/tāi
    旧时对长官的尊称。
  • 悲台 bēi tái
    1.汉武帝为悲思戾太子据无辜而自杀,乃建思子宫,筑归来望思之台,后世称为"悲台"。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 2.悲风长号的高台。
  • 戍台 shù tái/tāi
    烽火台。
  • 戏台 xì/hū tái/tāi
    舞台,供演出用的台。
  • 戗台 qiāng/qiàng tái/tāi
    戗堤的顶面。参见"戗堤"。
  • 抚台 fǔ tái/tāi
    明清巡抚的别称。
  • 拆台 chāi tái
    施行破坏手段使人或集体倒台,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 拜台 bài tái
    1.庙里或坟前供放祭品的台。 2.旧时谓演员于戏演完时由二人戴纱帽﹑穿红袍向台前台后作揖致礼。
  • 提台 tí/dī/dǐ tái/tāi
    提督的尊称。
  • 摆台 bǎi tái
    谓在餐馆摆设餐台。
  • 摞台 luò tái/tāi
    即擂台。
  • 撂台 liào tái/tāi
    指丢下该负责的事,甩手不干。
  • 敌台 dí tái/tāi
    1.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 2.敌方的电台。
  • 散台 sàn/sǎn tái/tāi
    垮台。
  • 新台 xīn tái/tāi
    《诗.邶风》篇名。小序谓刺卫宣公。春秋时﹐卫宣公为儿子伋娶齐女﹐闻其貌美﹐欲自娶﹐遂于河边筑新台﹐将齐女截留。"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新台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境。后用以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
  • 时台 shí tái/tāi
    古代诸侯所筑观察四时气象之台。
  • 昆台 kūn tái/tāi
    相传昆仑山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昆台"﹑"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 明台 míng tái/tāi
    1.传说为黄帝听政之所。 2.泛指古代帝王议政的地方。 3.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
  • 星台 xīng tái/tāi
    三台星。借指朝廷中枢机构。
  • 春台 chūn tái/tāi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2.饭桌。 3.礼部的别称。
  • 晒台 shài tái/tāi
    建造在屋顶上供晒衣物的露天小平台。
  • 晾台 liàng tái/tāi
    楼顶上晾晒衣物的平台。
  • 曲台 qū/qǔ tái/tāi
    1.秦汉宫殿名。 2.汉时作天子射宫,又立为署,置太常博士弟子。为着记校书之处。《汉书.儒林传.孟卿》:"仓(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在曲台校书着记,因以为名。"后亦以指著述校书。
  • 月台 yuè tái/tāi
    赏月的露天平台:步月台赏月。也泛指站台:火车站月台上。
  • 望台 wàng tái/tāi
    1.轮船的驾驶台。 2.看台﹐瞭望台。
  • 朝台 cháo tái
    台名。又称朝汉台。在广东省南海县东北。相传汉文帝遣陆贾出使南粤﹐晓之以义﹐感之以诚﹐其王赵佗遂称臣。因冈作台﹐北面朝汉﹐朔望升拜。故名。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泿水》。
  • 杠台 gàng/gāng tái/tāi
    抬。
  • 松台 sōng tái/tāi
    犹泉台。
  • 果台 guǒ tái/tāi
    苹果、梨等果树上着生果实的瘤状膨大部分。其内储藏较多的养分。上面抽生的枝条叫果台枝。果台枝容易形成花芽。
  • 枿台 niè tái/tāi
    指伐后的树桩。
  • 柏台 bǎi tái
    1.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清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2.柏梁台的省称。
  • 柜台 guì/jǔ tái/tāi
    商店营业用的装置,式样像柜而长,用木料、金属或玻璃板制成。
  • 柳台 liǔ tái/tāi
    柳树掩映的楼台。
  • 桂台 guì tái/tāi
    汉未央宫台名。汉武帝筑以祈仙。
  • 梁台 liáng tái/tāi
    南朝梁的禁城。
  • 桥台 qiáo tái/tāi
    位于桥的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基础构筑物,其作用是把桥梁与路基连接起来。
  • 梧台 wú tái/tāi
    战国齐梧宫之台。故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境。
  • 棱台 léng/lēng/líng tái/tāi
    棱锥的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一个截面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 椒台 jiāo tái/tāi
    后妃宫廷中的亭台。椒,取芳香之义。
  • 楚台 chǔ tái/tāi
    指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 楼台 lóu tái/tāi
    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歇台 xiē tái/tāi
    旧时窑工吃饭﹑休息时用的土台。
  • 歌台 gē tái/tāi
    表演歌舞的楼台。
  • 洋台 yáng tái/tāi
    阳台。楼房的小平台,有栏杆,供晒衣服﹑乘凉等用。
  • 武台 wǔ tái/tāi
    汉宫殿名。
  • 池台 chí tái
    池苑楼台。
  • 河台 hé tái/tāi
    清代河道总督的俗称。
  • 泉台 quán tái/tāi
    指地下,人死所在之处:岂知此别,便隔泉台。
  • 法台 fǎ tái/tāi
    道教举行斋醮仪式的台桌。
  • 泰台 tài tái/tāi
    犹高台。
  • 煞台 shā/shà tái/tāi
    方言。演出结束;散戏。
  • 淡台 dàn tái/tāi
    复姓。春秋鲁有澹台灭明,孔子弟子。见《论语.雍也》。
  • 清台 qīng tái/tāi
    古代天文台名。
  • 渐台 jiàn/jiān tái/tāi
    1.台名。在湖北省江陵县东。楚昭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江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参阅汉刘向《列女传.楚昭贞姜》。 2.台名。在陕西省长安县。汉武帝作建章宫,太液池中有渐台,高二十馀丈,台址在水中,故名。汉末刘玄兵从宣平门入﹐王莽逃至渐台上﹐为众兵所杀。参阅《汉书.郊祀志下》﹑《王莽传下》﹐《三辅黄图.台榭》。 3.星名,在织女星旁。
  • 滑台 huá tái/tāi
    1.古地名。即今之河南省滑县。相传古有滑氏,于此筑垒,后人筑以为城,高峻坚固。汉末以来为军事要冲。北魏与金墉﹑虎牢﹑碻磝称河南四镇。南燕慕容德曾建都于此。 2.指滑州测景台。
  • 演台 yǎn tái/tāi
    舞台。
  • 漕台 cáo tái
    漕运总督。主管漕粮的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
  • 瀛台 yíng tái/tāi
    1.即瀛洲。 2.台名。在北京清故宫西苑太液池(即今中南海)中,也名南台,趯台。三面临水,中有勤政涵光香扆三殿,康熙乾隆两朝常作为夏日听政之所。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于此。
  • 灯台 dēng tái/tāi
    1.油灯的底座。亦指油灯。 2.灯塔。
  • 灵台 líng tái/tāi
    ①周代的台名,一说用以观星象:经始灵台,经之营之。②指心、心灵。语出《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
  • 灶台 zào tái/tāi
    灶上放东西的平面部分。亦泛指灶。又称锅台。
  • 炉台 lú tái/tāi
    炉子上面可以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 炮台 páo/bāo/pào tái/tāi
    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
  • 烛台 zhú tái/tāi
    1.插蜡烛的器具。 2.指烛台上的蜡烛。
  • 烽台 fēng tái/tāi
    即烽火台。
  • 照台 zhào tái/tāi
    镜台;镜子。
  • 燕台 yàn/yān tái/tāi
    1.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2.指冀北一带。 3.指幕府。
  • 琴台 qín tái/tāi
    1.作为弹琴场所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 2.安放琴的座垫。 3.台名。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相传为汉司马相如弹琴之所。 4.台名。相传为春秋时单父宰宓子贱弹琴之所。在山东省单县东南之旧城北。 5.台名。在河南省鲁山县城北,唐元德秀所建。 6.台名。在江苏省苏州灵岩山上。
  • 爵台 jué tái/tāi
    即铜雀台。爵﹐通"雀"。
  • 爷台 yé tái/tāi
    旧时对州﹑县长官的尊称。
  • 献台 xiàn tái/tāi
    犹擂台。用来角技﹑比武的高台。
  • 玄台 xuán tái/tāi
    1.神话中天帝藏书之台。 2.指元代的司天监。 3.犹泉台,指阴司。 4.草名。玄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玄参》。
  • 玉台 yù tái/tāi
    1.汉代台名。 2.泛指宫廷的台砚。 3.传说中天帝的居处。 4.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 5.特指聘礼。 6."玉台体"的省称。 7.谓砚台。 8.指玉台山。在今四川阆中县境。亦为台观名。
  • 王台 wáng tái/tāi
    1.指春秋吴王阖闾所筑之姑苏台,在姑苏山上。一说夫差筑。 2.指工蜂为培育蜂王所筑的巢房。房形长大,房壁较厚,房口朝下。
  • 珍台 zhēn tái/tāi
    华美的台。
  • 班台 bān tái
    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 球台 qiú tái/tāi
    1.球体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的部分。2.打台球、乒乓球等用的像桌子的东西。
  • 琼台 qióng tái/tāi
    1.亦作"璚台"。 2.相传为桀纣所建的玉台。 3.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4.山峰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西北。
  • 瑶台 yáo tái/tāi
    美玉砌成的华丽楼台,传说为神仙所居住:客醉瑶台。
  • 璇台 xuán tái/tāi
    1.饰以美玉的高台。本为夏天子的台名。 2.泛指华美的台观。 3.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 璜台 huáng tái/tāi
    用玉石装饰的楼台。
  • 璧台 bì tái
    《穆天子传》卷六:"天子乃为之台,是曰重璧之台。"郭璞注:"言台状如垒璧。"后用"璧台"形容华美的高台。
  • 生台 shēng tái/tāi
    寺院施舍饭食供禽虫啄食的台案。
  • 电台 diàn tái/tāi
    ①无线电台的通称。②指广播电台。
  • 留台 liú tái/tāi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唐宋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留台"。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 3.指御史台。
  • 登台 dēng tái/tāi
    1.登上高台;登上舞台。 2.汉称尚书﹑御史﹑谒者为三台﹐后亦称三公﹐因称登上三公之位为"登台"。亦泛指充任高级官吏。 3.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 白台 bái tái
    战国时美女名。
  • 相台 xiāng/xiàng tái/tāi
    相州(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别名。州有铜雀台,故名。
  • 省台 shěng/xǐng tái/tāi
    朝廷诸省和御史台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
  • 看台 kàn/kān tái/tāi
    建筑在场地旁边或周围,供观众看表演的台(多指运动场上的观众席)。
  • 石台 shí/dàn tái/tāi
    1.石桌。 2.石砌的高台。
  • 砌台 qì/qiè tái/tāi
    古代王侯家用以登临观赏之台。
  • 砚台 yàn tái/tāi
    磨墨的文具。
  • 砧台 zhēn tái
    1.一种机器部件,用来将金属放在上面进行锻打成形。 2.机动锤的砧块。
  • 碾台 niǎn tái/tāi
    即碾盘。
  • 祖台 zǔ tái/tāi
    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
  • 祭台 jì/zhài tái/tāi
    1.古代为举行祭礼而建的土台。 2.基督教做弥撒或设圣餐的台。一般位于教堂内层最高处。
  • 禁台 jīn/jìn tái/tāi
    犹台省。指禁中尚书台等官署。亦为中央级官府的统称。
  • 禅台 chán tái
    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
  • 穸台 xī tái/tāi
    坟墓。
  • 窑台 yáo tái/tāi
    北京名胜之一。又称瑶台。
  • 窗台 chuāng tái/tāi
    托着窗框的墙的平面部分。
  • 站台 zhàn tái/tāi
    即月台。车站内高于路面的平台。供上下乘客及装卸货物。参见"月台"。
  • 章台 zhāng tái/tāi
    1.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2.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3.汉长安街名。 4.泛指妓院聚集之地。
  • 符台 fú tái/tāi
    明制﹐中央官署设有尚宝司﹐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别称符台。
  • 筑台 zhù/zhú tái/tāi
    谓建造游观之台。
  • 箫台 xiāo tái/tāi
    即凤台。箫史的吹箫台。
  • 簃台 yí tái/tāi
    古台名。即謻台,为周景王所建。周赧王因负债而逃居此台,故一名逃债台。
  • 粮台 liáng tái/tāi
    清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经理军粮的机构。
  • 紫台 zǐ tái/tāi
    1.道家称神仙所居。 2.犹紫宫。指帝王所居。
  • 繁台 fán/pó tái/tāi
    古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师旷吹台,汉梁孝王增筑,后有繁姓居其侧,故名。
  • 经台 jīng tái/tāi
    用于讽诵佛经的平台。
  • 绛台 jiàng tái/tāi
    1.春秋晋平公在国都绛所建之高台。一说晋灵公所造。 2.指灯台。
  • 翻台 fān tái/tāi
    旧时妓院酒宴,狎客再摆一次台面或另到一家再设一席。
  • 肇台 zhào tái/tāi
    谓始建功业。台,星名,古以"三台"与三公相应。
  • 胥台 xū tái/tāi
    即姑苏台。
  • 臬台 niè tái/tāi
    明清时按察使的别称。
  • 舆台 yú tái/tāi
    1.亦作"舆儓"。 2.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舆为第六等,台为第十等。泛指操贱役者,奴仆。 3.比喻为之服务的工具。
  • 舞台 wǔ tái
    剧场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古代露天剧场的舞台主台大都前伸于观众席之中,或低于观众席(如古希腊扇形剧场的舞台),或高于观众席(如中国的庙台),供观众从三面看戏。室内剧场的舞台通常正对观众席,有镜框舞台、伸出型舞台、中心舞台等。
  • 船台 chuán tái/tāi
    置有移船下水或曳船上墩设施,专供修造船舶用的岸边场地。是船厂的主要生产设施,附有装焊设备、起重设备以及各种动力供应管道。按遮盖形式,可分为室内船台、露天船台和敞开船台;按地坪情况,可分为倾斜船台和水平船台。
  • 花台 huā tái/tāi
    1.四周砌以砖石的种花的土台子。 2.指妓院。
  • 芸台 yún tái/tāi
    1.古时藏书的地方;或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 2.菜名。即油菜。
  • 苏台 sū/sù tái/tāi
    1.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 2.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
  • 英台 yīng tái/tāi
    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
  • 茅台 máo tái/tāi
    1.镇名。在贵州省仁怀县境内,东通遵义,水路沿赤水河可通长江,以产佳酿著名。 2.指茅台酒。
  • 荆台 jīng tái/tāi
    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
  • 草台 cǎo tái
    旧时在乡间为演戏而临时搭建的戏台。
  • 莲台 lián tái/tāi
    莲座②。
  • 落台 luò/là tái/tāi
    1.犹了结。 2.指卸去公职。
  • 蒜台 suàn tái/tāi
    见"蒜薹"。
  • 藩台 fān tái/tāi
    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
  • 虒台 tí tái/tāi
    指春秋时晋之虒祁宫。
  • 蚁台 yǐ tái/tāi
    犹蚁城。
  • 蚕台 cán tái
    养蚕器具。用以安放团匾养蚕。
  • 蜃台 shèn tái/tāi
    即蜃楼。
  • 蜂台 fēng tái/tāi
    1.蜂王居处。 2.借指佛塔。远望佛塔﹐状如蜂房﹐故称。
  • 蜡台 là/zhà tái/tāi
    上面有槽用来插蜡烛的器物。
  • 行台 xíng/háng tái/tāi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3.客寓,旅馆。 4.临时设立的戏台。
  • 补台 bǔ tái
    谓设法帮助以使事情成功,与"拆台"相对而言。
  • 表台 biǎo tái
    对表亲的敬称。
  • 西台 xī tái/tāi
    1.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 2.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 3.官署名。刑部的别称。 4.台名。宋谢翱哭文天祥处。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山。
  • 观台 guān/guàn tái/tāi
    瞭望天象之台。《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杜预注:"观台,台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视朔书气,观台告祲。"张铣注:"观台,观灾祥气之台也。"唐薛存诚《观南郊回仗》诗:"候刻移宸辇,遵时集观台。"一说"观"读去声。观台,指天子诸侯宫门双阙之台。参阅《左传.僖公五年》杨伯峻注。
  • 角台 jiǎo/jué tái/tāi
    棱台。
  • 謻台 yí tái/tāi
    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境内。
  • 计台 jì tái/tāi
    指计省。即三司。
  • 讲台 jiǎng tái/tāi
    在教室或会场的一端建造的高出地面的台子,人在上面讲课或讲演。
  • 贤台 xián tái/tāi
    指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而置金,以求天下贤士,故称。
  • 轮台 lún tái/tāi
    1.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本仑头国(一作轮台国),汉武帝时为李广利所灭,置使者校尉,屯田于此。武帝晩年颁发《轮台罪己诏》中的轮台即此。后并于龟兹。参见"轮台诏"。 2.古县名。唐贞观中置。治所当在今新疆米泉境。贞元中地入吐蕃。 3.泛指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