矙 拼音:kàn; 部首:目; 笔画:24;
kàn
详解
汉字“矙”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汉字:矙
* 拼音:kàn
* 注音:ㄎㄢˋ
* 部首:目
* 部外笔画:19
* 总笔画:24
* 五笔:HUNT
* 仓颉:BUANK
* 郑码:LXCM
* 四角:67020
* 结构:左右结构
* 统一码:U+77D9
二、字义解释
“矙”字基本字义同“瞰”,意为窥视,看望。在古籍中,该字也有注视、观察的含义。
三、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矙”字位于午集中目部,康熙笔画为25画。其解释引用了《集韵》和《韵会》的注解,音阚,意为视也,又窥也。同时提到了《孟子》中的一句:“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并注释音勘。最后指出,《集韵》中“矙”与“瞰”同义,且与“覵瞯”等字相通。
四、音韵方言
“矙”字的国际音标为kʰĄn˥˧。在日语中读音为MIRU,韩语罗马音为KEM,现代韩语为감。在客家话中,[台湾四县腔]读音为kam3,[客英字典]读音为kam5,[海陆腔]读音为kam3,[梅县腔]读音为kam3。在粤语中读音为ham3。
五、其他信息
“矙”字也可以用于人名,寓意窥视高远、有远见等。此外,“矙”字的五行属性为木,这可能与其部首“目”以及字义中的观察、注视等含义有关。
综上所述,“矙”字是一个具有独特含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其字义、音韵和用法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基本信息
* 汉字:矙
* 拼音:kàn
* 注音:ㄎㄢˋ
* 部首:目
* 部外笔画:19
* 总笔画:24
* 五笔:HUNT
* 仓颉:BUANK
* 郑码:LXCM
* 四角:67020
* 结构:左右结构
* 统一码:U+77D9
二、字义解释
“矙”字基本字义同“瞰”,意为窥视,看望。在古籍中,该字也有注视、观察的含义。
三、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矙”字位于午集中目部,康熙笔画为25画。其解释引用了《集韵》和《韵会》的注解,音阚,意为视也,又窥也。同时提到了《孟子》中的一句:“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并注释音勘。最后指出,《集韵》中“矙”与“瞰”同义,且与“覵瞯”等字相通。
四、音韵方言
“矙”字的国际音标为kʰĄn˥˧。在日语中读音为MIRU,韩语罗马音为KEM,现代韩语为감。在客家话中,[台湾四县腔]读音为kam3,[客英字典]读音为kam5,[海陆腔]读音为kam3,[梅县腔]读音为kam3。在粤语中读音为ham3。
五、其他信息
“矙”字也可以用于人名,寓意窥视高远、有远见等。此外,“矙”字的五行属性为木,这可能与其部首“目”以及字义中的观察、注视等含义有关。
综上所述,“矙”字是一个具有独特含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其字义、音韵和用法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矙的同部首
䁖
目
盲
盯
直
省
相
盹
盼
盾
看
眨
眉
真
眠
眶
睁
眯
眼
着
眷
睐
督
睦
睛
盱
睫
睡
睬
眄
眇
眍
眬
眙
眊
眩
眭
眈
眦
眺
眵
眸
盷
睄
睑
睇
睃
盵
睚
睨
睢
盰
盳
睥
盿
眚
眀
眆
眢
県
睎
盶
眞
盺
眡
盻
眂
眧
眝
眤
盽
眃
眅
眛
眣
眿
眫
眖
眔
眜
眪
眻
眘
眒
眐
眳
眲
眎
眰
眕
眱
眏
眑
眹
眽
眓
眮
眥
睹
眗
瞄
眴
瞅
眾
瞒
睋
瞎
睊
瞭
睍
睅
瞧
瞬
睆
瞳
睏
瞩
睂
睌
瞪
睉
瞻
睈
睿
睽
睖
睘
睾
睒
瞀
睕
瞢
睝
瞌
睙
睗
瞋
瞑
瞟
睓
瞠
睔
瞰
睜
瞥
睞
瞽
睟
睠
瞿
矍
瞍
睤
睧
瞫
睩
瞵
睪
睭
睷
睰
睲
睮
睯
睳
睴
睱
睵
睶
睸
睺
睼
睻
瞁
瞃
瞂
瞇
瞝
瞆
瞱
瞏
瞊
瞉
瞈
瞐
瞓
瞕
瞙
瞣
瞔
瞡
瞛
瞖
瞚
瞗
瞜
瞸
瞘
瞞
瞤
瞶
瞷
瞮
瞨
瞲
瞴
瞦
瞯
瞹
瞾
矂
瞺
矀
矇
矆
瞼
矁
矅
矌
矄
矉
矊
矈
矋
矃
矗
矎
矏
矒
矑
矐
矔
矓
矙
矖
矕
矘
矚
矙的同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