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粟 nà sù
1.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 2.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可直接参加省城﹑京都的考试,称纳粟。
相关:
详解
纳粟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起源
纳粟,是指古代富人通过捐赠粮食来取得官爵或赎罪的行为。此词源于《东周列国志》等古代文献,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制度。
二、历史背景与运用
1. 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这是纳粟的基本含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财富与权力交换的现象。例如,秦始皇四年就曾下令百姓捐纳粮食千石,以此拜爵一级。
2. 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在明清两代,富家子弟通过捐纳财货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可以直接参加省城或京都的考试,这也是纳粟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具体示例
* 宋代文学家程大昌在《演繁露·纳粟拜爵》中提及:“秦始皇四年,令民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这直接引用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说明了纳粟在古代社会的实际应用。
*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奈何天·虑婚》中提到:“这是条青云路,早着鞭,不似那纳粟求官的资格浅。”这进一步说明了纳粟在明清时期作为富家子弟取得官位的途径之一。
四、总结
纳粟作为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制度,既体现了财富与权力的交换,也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与变迁。通过捐纳粮食或财货,富人可以取得官爵或赎罪,富家子弟也可以获得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和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定义与起源
纳粟,是指古代富人通过捐赠粮食来取得官爵或赎罪的行为。此词源于《东周列国志》等古代文献,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制度。
二、历史背景与运用
1. 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这是纳粟的基本含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财富与权力交换的现象。例如,秦始皇四年就曾下令百姓捐纳粮食千石,以此拜爵一级。
2. 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在明清两代,富家子弟通过捐纳财货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可以直接参加省城或京都的考试,这也是纳粟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具体示例
* 宋代文学家程大昌在《演繁露·纳粟拜爵》中提及:“秦始皇四年,令民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这直接引用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说明了纳粟在古代社会的实际应用。
*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奈何天·虑婚》中提到:“这是条青云路,早着鞭,不似那纳粟求官的资格浅。”这进一步说明了纳粟在明清时期作为富家子弟取得官位的途径之一。
四、总结
纳粟作为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制度,既体现了财富与权力的交换,也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与变迁。通过捐纳粮食或财货,富人可以取得官爵或赎罪,富家子弟也可以获得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和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