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纳” 词语大全
-
一纳
yī nà
犹一味。 -
上纳
shàng/shǎng nà
谓向官府交纳赋税。 -
中纳
zhōnɡ nà
宋代募商人运粮秣至边境地区,以供军需,而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指定地点领取现金或盐茶等物,谓之"入中",亦称"中纳"。 -
乡纳
xiāng nà
谓同意并加采纳。 -
买纳
mǎi nà
征购。 -
了纳
liǎo/le nà
指完纳赋税。 -
交纳
jiāo nà
向政府或公共团体交付规定数额的金钱或实物:~会费 ㄧ~膳费 ㄧ~农业税。 -
亲纳
qīn/qìng nà
亲近结纳。 -
从纳
cóng/zòng nà
依从采纳。 -
保纳
bǎo nà
谓接纳保护。 -
俞纳
yú/yù/shù nà
应允;接受。 -
信纳
xìn/shēn nà
相信和采纳。 -
俯纳
fǔ nà
敬语。采纳。 -
倒纳
dǎo/dào nà
犹言反戴。 -
傅纳
fù nà
使之陈述意见并加以采纳。 -
僧纳
sēng nà
见"僧衲"。 -
允纳
yǔn nà
接受;采纳。 -
关纳
guān nà
1.表达,献送。 2.进纳。 -
出纳
chū nà
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里有关现金、银行存款、票据、有价证券等的收付和保管工作的总称。担任这种工作的人员称“出纳员”,简称“出纳”。按会计中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不得由会计人员兼任。 -
刻纳
kè nà
限期归还。 -
办纳
bàn nà
备办交纳。 -
加纳
jiā nà
西非国家。临几内亚湾。旧名“黄金海岸”。面积23.90万平方千米。人口1694万(1994年)。首都阿克拉。地势低平,中部沃尔特盆地占全国面积的43%。地处热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可可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木材、黄金、钻石均为重要出口商品。 -
勤纳
qín nà
殷勤接待。 -
包纳
bāo nà
1.包含容纳。 2.接受。 3.谓承担代缴。 4.苞苴纳贿。谓受礼受贿。 -
华纳
huá/huà/huā nà
有雕饰的台阶。纳,即纳陛。 -
取纳
qǔ nà
索取或收受财物。 -
受纳
shòu nà
1.受取;容纳。 2.接受贿赂。 -
吐纳
tǔ/tù nà
1.吐故纳新。道家养生之术。 2.泛指呼吸。 3.犹吞吐。吐出与吞进。 4.比喻贸易,买卖。 5.言谈;谈吐。 6.指发声。 -
含纳
hán nà
包容。 -
吞纳
tūn nà
汇合;容纳。 -
听纳
tīng nà
听从采纳;听谏纳善。 -
吸纳
xī nà
1、吸入:~新鲜空气。2、吸收;接纳:~存款|~下岗职工就业。3、接受;采纳:~先进技术|~合理化建议。 -
呈纳
chéng nà
犹缴纳。 -
周纳
zhōu nà
见"周内"。 -
哂纳
shēn nà
1.笑纳。请别人接受礼物的敬词。 2.讥讽侵吞他人财物。 -
嘉纳
jiā nà
赞许并采纳。多为上对下而言。 -
回纳
huí nà
谓奉还别人赠送之物。 -
填纳
tián/zhèn nà
犹补缴。 -
声纳
shēng nà
[英sonar]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进行导航和测距的技术或设备。军事上用于侦察﹐也用于测量海深和发现鱼群等方面。 -
奉纳
fèng nà
1.敬还﹐退回。 2.敬献。 -
娉纳
pīng nà
见"娉内"。 -
存纳
cún nà
容纳,接纳。 -
完纳
wán nà
交纳(赋税)。 -
尉纳
wèi/yù nà
安抚结纳。 -
容纳
róng nà
接受;收留:大厅能容纳千人|多蒙容纳。 -
察纳
chá nà
谓考察采纳。 -
延纳
yán nà
引见接纳:广为延纳英贤。 -
开纳
kāi nà
1.广泛采纳。 2.见"开内"。 3.接纳,允许往来通好。 -
引纳
yǐn nà
招致接纳。 -
归纳
guī nà
①归拢并使有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大家提的意见,~起来主要就是这三点。②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绎’相对)。 -
怀纳
huái nà
怀柔招纳。 -
悒纳
yì nà
依违随人,曲从迎合。 -
悬纳
xuán nà
谓公布应缴纳的数额。 -
感纳
gǎn nà
谓因感动而接受其情意。 -
慰纳
wèi nà
安抚招纳或接纳。 -
承纳
chéng nà
接受。 -
折纳
zhé nà
唐时实行两税法,称按钱折价交纳粟帛为折纳。宋时亦称以产业偿还官欠。参阅《旧唐书.食货志二》﹑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
抚纳
fǔ nà
1.安抚招纳。 2.抚慰结纳。 -
招纳
zhāo nà
1.招引接纳。 2.犹招降。 -
拜纳
bài nà
1.亦作"拜内"。奉献;敬缴。 2.接受的敬词。 -
按纳
àn nà
按捺。 -
捐纳
juān nà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秦汉,称纳粟。清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
接纳
jiē nà
①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他被~为工会会员ㄧ展览会每天~上万人参观。②采纳:他~了大家的意见。 -
援纳
yuán nà
擢用接纳。 -
揽纳
lǎn nà
1.包揽代纳赋税。 2.收揽容纳。 -
收纳
shōu nà
1.收留,容纳。 2.收集。 -
敷纳
fū nà
谓臣下陈奏善策,天子择善采纳。 -
格纳
gé nà
宋代海南按商船大小定税金多寡的名目。 -
款纳
kuǎn nà
诚恳收留。 -
欱纳
hē nà
吸饮。 -
比纳
bǐ nà
(alfred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巴黎大学毕业。1889年创立法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895年创办法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鉴》。1905年与西蒙合编“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主要著作有《实验心理学绪论》、《智力的实验研究》等。 -
汇纳
huì nà
汇合容纳。 -
沿纳
yán nà
唐宋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亦称"杂变"。 -
泛纳
fàn nà
犹宽容。 -
泰纳
tài nà
(hippolytetaine,1828-1893)法国文学评论家。早年攻读哲学。曾任巴黎美术学院美术史和美学教授。信奉实证主义哲学,提出文学创作受种族、环境、时代影响的论点,对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发生过影响。著有《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等。 -
海纳
hǎi nà
1.喻容受量大。 2.谓广泛采纳。 -
消纳
xiāo nà
1.归纳。 2.消受,容纳。 3.销售。 4.消耗,耗去。 -
滚纳
gǔn nà
谓依次交纳。 -
潜纳
qián nà
暗藏。 -
然纳
rán nà
谓同意采纳。 -
版纳
bǎn nà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属的旧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1960年版纳改为县,如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 -
献纳
xiàn nà
1.指献忠言供采纳。 2.指献纳忠言之官﹐献纳臣。 3.祀奉。 4.奉献;进贡。 -
玉纳
yù nà
1.亦称"玉束纳"。 2.缀系帕子的玉饰的一种。 -
珍纳
zhēn nà
犹保重。 -
理纳
lǐ nà
办理缴纳。 -
申纳
shēn nà
重行纳用。 -
登纳
dēng nà
选入。 -
征纳
zhēng nà
1.召用。 2.犹征收。 -
百纳
bǎi nà
见"百衲"。 -
监纳
jiān/jiàn nà
监督交纳。 -
省纳
shěng/xǐng nà
省察采纳。 -
矜纳
jīn/qín/guān nà
怜惜允纳。 -
私纳
sī nà
犹私取。 -
科纳
kē nà
犹科输。 -
笑纳
xiào nà
也作“哂纳”。纳:接受。请对方收受赠礼的客套话:些微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
籍纳
jí nà
宋时将欠户的产业按高价没入官府折还欠钱谓之籍纳。 -
纳闷
nà mèn/mēn
疑惑在胸,心中发闷:他不解何意,正自纳闷|他的态度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我心里很是纳闷。 -
纳陛
nà bì
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纳陛以登"李周翰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 -
纳马
nà mǎ
犹纳粟。明代入监之资。 -
纳还
nà huán/hái
归还。 -
纳鞋
nà xié
1.亦称"纳鞋底"。 2.用线缝制鞋底。纳,通"衲"。 -
纳降
nà jiàng/xiáng
1.接受投降。 2.投降。 -
纳隍
nà huáng
汉张衡《东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谓推入城池中。按,《孟子.万章下》称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纳之沟中。"张赋本此意。后以"纳隍"指出民于水火的迫切心情。 -
纳钵
nà bō
1.亦作"纳宝"。 2.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金﹑元时国君的行营。 -
纳锡
nà xī
入贡。 -
纳音
nà yīn
古以五音(宫﹑商﹑角﹑征﹑羽)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相合为六十音,与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为宫,称为纳音。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清钱大昕《纳音说》。 -
纳麓
nà lù
《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孔传:"麓,録也。纳舜使大録万机之政。"后以"纳麓"谓总揽大政。 -
纳顾
nà gù
受到知遇。 -
纳采
nà cǎi/cài
古代定亲时男方送聘礼给女方:下达纳采,用雁。 -
纳忠
nà zhōng
献纳忠心;效忠。 -
纳牖
nà yǒu
《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程颐传:"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 -
纳吉
nà jí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币之前,男方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 -
纳揆
nà kuí
任用百官。语出《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
纳甲
nà jiǎ
1.谓天干分纳于八卦。即干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相传出于《京氏易传》,后代卜筮家以干支与卦爻,五行﹑五方相配,本此。 2.袄子。 -
纳交
nà jiāo
结交。 -
纳征
nà zhēng
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
纳女
nà nǚ/rǔ
谓献女于天子﹑诸侯等。 -
纳肝
nà gān
《吕氏春秋.忠廉》:"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及懿公于荣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内,同"纳"。后以"纳肝"为忠烈的典故。 -
纳级
nà jí
捐款升级。 -
纳国
nà guó
犹纳土。 -
纳新
nà xīn
1.吸进新鲜空气。 2.用来比喻接收新成员。 -
纳粹
nà cuì
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Partei)的缩写Nazi的音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国家社会党,是以希特勒为首的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政党。 -
纳种
nà zhǒng/zhòng
下种。 -
纳币
nà bì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 -
纳监
nà jiān/jiàn
明清科举时代富家子弟纳资为监生。 -
纳货
nà huò
接受贿赂。 -
纳聘
nà pìn
即纳币。古婚礼六礼之一。 -
纳受
nà shòu
接受;收受。 -
纳土
nà tǔ
1.献纳土地。谓归附。 2.奉献泥土。 -
纳下
nà xià
1.采纳下面的意见。 2.交下。 -
纳粮
nà liáng
旧指完交税粮。 -
纳罕
nà hǎn
惊异:心里犹自纳罕|她的眼泪直流下来,众人更是纳罕。 -
纳坦
nà tǎn
复姓。金代有纳坦谋嘉。见《金史》本传。 -
纳贿
nà huì
1.受贿。 2.行贿。 -
纳款
nà kuǎn
归顺;降服。 -
纳禄
nà lù
归还俸禄。谓辞官。 -
纳喇
nà lǎ
复姓。清有显祖继妃纳喇氏﹑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等。见《清史稿.后妃传》。 -
纳兰
nà lán
复姓。金代有纳兰邦烈。 -
纳质
nà zhì
送纳人质。 -
纳赂
nà lù
1.行贿。 2.受贿。 -
纳善
nà shàn
接纳善言。 -
纳剌
nà là/lá
复姓。见《金史.金国语解》。 -
纳赎
nà shú
纳银赎罪。 -
纳宦
nà huàn
见"纳官"。 -
纳谏
nà jiàn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
纳步
nà bù
犹留步。 -
纳妾
nà qiè
指娶小老婆;纳小。 -
纳贽
nà zhì
初次拜见长者时馈赠礼物。 -
纳布
nà bù
粗布名。纳,通"衲"。 -
纳石
nà shí/dàn
茶名。 -
纳财
nà cái
1.谓所食之米。 2.谓接受钱财。 -
纳纳
nà nà
1.沾湿貌。 2.包容貌。 -
纳言
nà yán
1.古官名。主出纳王命。 2.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 -
纳用
nà yòng
采用。 -
纳贡
nà gòng
1.古代诸侯向天子贡献财物土产。 2.明代科举制度准许人捐纳钱财入国子监,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而由普通民人捐纳者称例监。清代有例贡,性质相近。 -
纳室
nà shì
娶妻。 -
纳宠
nà chǒng
纳妾。 -
纳入
nà rù
放进;归入。 -
纳福
nà fú
迎祥致福:蠲邪纳福。后多用为问候之辞: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
纳粟
nà sù
1.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 2.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可直接参加省城﹑京都的考试,称纳粟。 -
纳头
nà tóu/tou
低头。 -
纳异
nà yì
容纳不同见解。 -
纳拜
nà bài
低头拜见。纳,用同"捺"。 -
纳诲
nà huì
进献善言。 -
纳说
nà shuō/shuì/yuè
犹言进谏。 -
纳访
nà fǎng
出谋献策。 -
纳夏
nà xià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 -
纳履
nà lǚ
1.穿鞋。 2.借指辞别。 -
纳宜
nà yí
犹纳福。多用为书信中祝人安适之辞。 -
纳凉
nà liáng/liàng
乘凉: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
纳节
nà jié
纳还朝廷所赐的旌节。亦借指辞官。 -
纳米
nà mǐ
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
纳命
nà mìng
犹送死。 -
纳佑
nà yòu
犹纳福。 -
纳官
nà guān
1.向官府交纳谷物。 2.捐官。 3.授官。 -
纳礼
nà lǐ
旧时婚礼中男方向女方送财礼。 -
纳亨
nà hēng/pēng
犹纳牲。 -
纳合
nà hé/gě
复姓。金代有纳合椿年。见《金史》本传。 -
纳喊
nà hǎn
呐喊。 -
纳税
nà shuì
缴纳赋税。 -
纳衣
nà yī/yì
1.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衲"。 2.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衲"。 -
纳职
nà zhí
犹纳贡。 -
纳妇
nà fù
娶妇。 -
结纳
jié/jiē nà
结交:深相结纳|结纳天下豪杰。 -
绥纳
suí nà
安抚接纳。 -
绾纳
wǎn nà
犹延纳。 -
缴纳
jiǎo/zhuó nà
交纳:~公粮 ㄧ~税款。 -
聘纳
pìn nà
谓以礼娶亲。古代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聘指问名﹐纳指纳征﹐亦称纳币。 -
聚纳
jù nà
聚敛纳贿。 -
艾纳
ài nà
1.亦作"艾蒳"。 2.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3.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
苞纳
bāo nà
包容。苞,通"包"。 -
荣纳
róng nà
谓受宠幸重用。 -
补纳
bǔ nà
1.缝补。 2.补阙献纳。 3.补充交纳。 -
襃纳
bāo nà
1.亦作"褒纳"。 2.赞赏收纳,嘉许采纳。 -
解纳
jiě/jiè/xiè nà
解送缴纳。 -
言纳
yán nà
见"言讷"。 -
认纳
rèn nà
1.应承交纳(税款)。 2.领取。 -
诛纳
zhū nà
诛杀和纳受之数。 -
询纳
xún nà
谓向人请教并采纳其意见。 -
诱纳
yòu nà
招引接纳。 -
贡纳
gòng nà
纳贡,进贡。 -
贴纳
tiē nà
谓补贴交纳(息钱)。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