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王田 wáng tián

西汉末王莽新朝把天下的田地称作王田。《汉书.食货志上》:"﹝王莽﹞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后亦以泛称须纳田赋的耕地。

相关:

详解

“王田”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解释
“王田”一词源自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在这一时期,王莽为了实施土地改革政策,将天下的田地统一称为“王田”。《汉书·食货志上》中明确记载:“(王莽)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
二、历史背景
1. 改革目的:王莽实施“王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时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问题,试图通过土地国有化来恢复小农经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2. 实施方式:王莽将全国的土地收归国有,称为“王田”,并禁止土地的买卖和转让。同时,他也将奴婢改称“私属”,禁止奴婢的买卖。
三、后续发展
1. 社会反响:尽管王莽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改革措施过于激进,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和抵制。加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力、官员腐败等,使得“王田”政策最终失败。
2. 后续影响:“王田”政策虽然失败,但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为后来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同时,“王田”一词也成为后世对须纳田赋的耕地的泛称。
四、总结
“王田”一词源于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是王莽实施土地改革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将全国的土地收归国有,并禁止土地的买卖和转让。尽管“王田”政策最终失败,但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