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田” 词语大全

  • 丁田 dīng/zhēng tián
    按人丁分给的土地。
  • 丹田 dān tián
    针灸穴位中人体脐下的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穴都别称丹田。也有称脐下为下丹田,心窝部为中丹田,两眉间为上丹田。在练气功时意守丹田,就是把内气有意识地运向脐下小腹。
  • 三田 sān tián
    1.古时天子﹑诸侯每年三次田猎,称为三田。 2.道家谓两眉间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脐下为下丹田,合称三丹田或三田。
  • 上田 shàng/shǎng tián
    土质最好的田地。
  • 下田 xià tián
    1.下等的田。 2.即下丹田。
  • 东田 dōng tián
    1.秦汉对陕东六国田亩的总称。别于商鞅变法后的秦田。 2.南朝齐文惠太子所建楼馆名。 3.泛指农田。
  • 中田 zhōnɡ tián
    1.田中。 2.中等田地。
  • 丰田 fēng tián
    日本汽车工业城。在爱知县境。人口30.5万(1986年)。日本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世界有名的汽车城。
  • 义田 yì tián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大塘者,勾践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
  • 乘田 chéng tián
    春秋时鲁国主管畜牧的小吏。《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乘田矣。"赵岐注:"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刍牧者也。"后用以指小吏。
  • 乡田 xiāng tián
    古谓共井田的各家。
  • 书田 shū tián
    1.以耕田比喻读书,故称书为"书田"。 2.旧时巨族大姓以公置田产中的地租所得,行为族中子弟读书的补贴,谓之"书田"。
  • 井田 jǐng tián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春秋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 2.泛指田地。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 亲田 qīn/qìng tián
    亲身从事农业劳动。
  • 代田 dài tián
    西汉赵过在畎田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轮作法。将一亩地分为三份,每年轮流耕种,以保养地力,获得较高的收成。古代曾通行于北方干旱地带。
  • 佚田 yì/dié tián
    见"佚畋"。
  • 作田 zuò tián
    种地。
  • 侵田 qīn tián
    侵占的田地。
  • 做田 zuò tián
    种田。
  • 僦田 jiù tián
    谓租借田地。
  • 公田 gōng tián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4.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体所有的田地。
  • 典田 diǎn tián
    也称“典地”。田主以一定的价格出让其田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在一定的期限内,田主可依典价赎回田地。到期不赎,典主继续享有该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并可向田主索取罚金,或补给少量价款,将田买绝。
  • 军田 jūn tián
    官给军营耕牧的田地。
  • 农田 nóng tián
    1.耕种的田地。 2.指管理农田的职事。
  • 冢田 zhǒng tián
    墓地。
  • 冲田 chōng tián
    夹在山间的较平坦的水田。
  • 出田 chū tián
    1.亦作"出畋"。出外打猎。 2.方言。发引。
  • 分田 fēn/fèn tián
    1.划分土地给耕者耕种;分配土地。 2.分取田地所产之物。
  • 刈田 yì tián
    收割后的田地。
  • 制田 zhì tián
    规划田地。
  • 劚田 zhú tián
    挖掘田土。
  • 力田 lì tián
    1.努力耕田。亦泛指勤于农事。 2.古时乡官名。汉置。
  • 区田 qū/ōu tián
    1.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沟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 2.指用区田法种植的田地。
  • 司田 sī tián
    管理农务的官。
  • 卤田 lǔ tián
    盐碱地。
  • 原田 yuán tián
    1.原野上的田地。 2.方言。高原上的田地。
  • 受田 shòu tián
    古代有授给人民田地的制度,民年二十后可受公家分与的田地,六十归还。参阅《汉书.食货志上》﹑《通典.食货一﹑二》。
  • 名田 míng tián
    以私名占有田地。
  • 善田 shàn tián
    良田。
  • 四田 sì tián
    《周礼.春官.甸祝》:"甸祝掌四时之田,表貉之祝号。"贾公彦疏:"四时田即大司马所云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后用以指帝王的四季田猎。
  • 园田 yuán tián
    1.园圃和田地。 2.今专指种菜的田地。
  • 围田 wéi tián
    1.在洼地筑堤挡水护田。 2.指挡水围堤内的田地。 3.围占江湖淤滩为田。因与水争地,壅塞水道,常造成水害。
  • 圃田 pǔ tián
    1.犹甫田,大田。 2.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3.喻指事物聚集的地方。 4.古泽薮名。故地在今河南中牟县西。
  • 土田 tǔ tián
    土地;田地。
  • 圩田 wéi/xū tián
    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系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唐代已相当发达。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是北宋沈括的《万春圩图记》。
  • 圭田 guī tián
    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 坂田 bǎn tián
    指地势较高的水田。
  • 均田 jūn tián
    1.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2.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 坡田 pō tián
    坡地。
  • 坝田 bà tián
    堤岸旁边的田地。
  • 坟田 fén tián
    旧时私人用作埋葬死者的田地。
  • 垄田 lǒng tián
    峡谷中的高田。
  • 垌田 dòng/tóng tián
    [方]∶在江河的冲积扇或三角洲上大片广阔的田地。
  • 垦田 kěn tián
    1.开荒耕地。 2.已开垦的田地。
  • 垸田 yuàn/huán tián
    方言。就湖滨淤积作成的圩田。
  • 塝田 bàng tián
    方言。山边地势较高的田地。
  • 墓田 mù tián
    坟地。
  • 士田 shì tián
    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领有的田地。
  • 壖田 ruán tián
    指河边的田地。
  • 大田 dà tián
    1.沃土。 2.指大面积种植作物的田地。 3.古官名。田官之长。 4.天子诸侯借四时田猎以检阅师旅的活动。
  • 天田 tiān tián
    1.帝王之籍田。 2.古时西北边塞用作侦察敌人出入踪迹的沙田。 3.星名。
  • 夫田 fū/fú tián
    1.古代有计口受田制度。一夫所受之田﹐谓之夫田。 2.指计口受田制度。
  • 奁田 lián tián
    陪嫁的田产。
  • 好田 hǎo/hào tián
    喜好狩猎。
  • 学田 xué tián
    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学校基金。
  • 孰田 shú tián
    熟田,可以耕种的田地。
  • 宅田 zhái tián
    古时官员告老还家,公家给以养老的禄田,称宅田。
  • 官田 guān tián
    1.公田的一种。 2.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 3.属官府或皇室所有,私人耕种﹑官府收租的田地。
  • 实田 shí tián
    据实申报田亩数。
  • 客田 kè tián
    1.租种别人的田地。亦指所租之田。 2.属于外乡人所有的田地。
  • 宵田 xiāo tián
    夜间打猎。
  • 寄田 jì tián
    古谓农田少的国家移民到别国去种田。
  • 寸田 cùn tián
    1.道教语。指三丹田。 2.心田,心。
  • 廨田 xiè tián
    即公廨田。隋唐时给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
  • 就田 jiù tián
    谓从事耕种。
  • 屯田 tún/zhūn tián
    1.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 3.专司屯田的机构和官员。 4.指北宋词人柳永。因柳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 山田 shān tián
    1.山中狩猎。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 3.山间的田地。
  • 师田 shī tián
    征伐与田猎。
  • 幽田 yōu tián
    道家谓耳神字幽田,故为耳的代称。
  • 庄田 zhuāng tián
    1.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室﹑贵族﹑地主﹑官僚﹑寺观等占有并经营的大片土地。 2.泛指田地。
  • 庙田 miào tián
    旧时寺﹑庙﹑庵﹑观占有的土地。主要由官府拨给和信徒捐献。庙田大都出租或雇工经营,所得用于祭祀和供养僧尼﹑道士或管庙人员。
  • 庸田 yōng tián
    下等田。
  • 弁田 biàn tián
    清代称军田。
  • 开田 kāi tián
    垦荒为田。
  • 弄田 nòng/lòng tián
    汉未央宫有弄田﹐供皇帝宴游。
  • 归田 guī tián
    〈书〉指退职回乡:解甲~丨告老~。
  • 彻田 chè tián
    垦治田地。
  • 心田 xīn tián
    1.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故称。 2.心思;心意。
  • 恩田 ēn tián
    佛教语。三福田之一。谓供养父母。
  • 悲田 bēi tián
    佛教语。三福田之一。谓以悲悯之心施惠于贫穷的人,则得无量之福,故称。隋灌顶《智者大师别传》:"所获檀嚫各六十种,一时回施悲﹑敬两田,使福德增多。"
  • 情田 qíng tián
    1.《礼记.礼运》:"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后因以"情田"指心地。 2.谓播种爱情之田。
  • 意田 yì tián
    犹心田。谓产生意念的所在。
  • 抄田 chāo tián
    1.方言。翻土。 2.指翻过土的田。
  • 押田 yā tián
    也称“抵地”。作为偿还债款本息抵押品的田地。田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并不因之转移。到期不能偿还债款,押田常转为典田。中国旧时农民向地主、富农借钱,常采用这种方式。
  • 括田 kuò/guā tián
    丈量田亩,检查漏赋情况。
  • 按田 àn tián
    巡视农田。
  • 授田 shòu tián
    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夏的贡法,殷的助法,周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唐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
  • 插田 chā tián
    插秧。
  • 揽田 lǎn tián
    承租田地。
  • 搁田 gē tián
    又叫“烤田”、“落田”。水稻生长期内排除田间积水的措施。水稻各生育时期适时排水干田,并掌握复水的时间,有利水稻的生长发育。
  • 搜田 sōu tián
    春日田猎。亦泛指田猎。
  • 播田 bō tián
    种田﹐种植。
  • 收田 shōu tián
    收割农田的作物。
  • 敬田 jìng tián
    佛教语。指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便会产生无量的福分。田,指产生福报。
  • 晩田 wǎn tián
    指秋季作物。
  • 料田 liào tián
    普查田亩,整顿田制。
  • 新田 xīn tián
    开垦两年的田地。
  • 方田 fāng tián
    1.古九章算术之一。即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 2.指宋初所行之屯田守边制。其田方形﹐故称。 3.指宋王安石所行之方田法。
  • 旗田 qí tián
    清朝旗人的田地。
  • 族田 zú tián
    宗族共有的田地。有祭田﹑社地﹑义庄田﹑祠堂田等名目。有的由族长经管﹐有的由族里委托专人经管。所收地租用于祭祀﹑助学﹑救济等。经管人常侵吞地租之一部或大部﹐侵吞全部以至祭祀不举者则较少见。
  • 旱田 hàn tián
    ①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的田地,如种小麦、杂粮、棉花、花生等的田地。②浇不上水的耕地。
  • 时田 shí tián
    指四时田猎。
  • 春田 chūn tián
    1.春季的田猎。 2.春季的田地。
  • 晒田 shài tián
    为使水稻根系深扎,防止倒伏,把田里的水抽干,让太阳照射田面,也叫“烤田”。
  • 服田 fú/fù tián
    种田﹐从事耕作。
  • 本田 běn tián
    原有的田地。
  • 杏田 xìng tián
    晋葛洪《神仙传.董奉》:"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余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 杜田 dù tián
    犹杜撰。
  • 村田 cūn tián
    农田。
  • 条田 tiáo/tiāo tián
    为保持水土和防治自然灾害而建设的一种长条形农田。
  • 板田 bǎn tián
    土壤板结的田。
  • 架田 jià tián
    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
  • 柜田 guì/jǔ tián
    一种小型围地。四周筑土围护的低洼田。
  • 查田 chá tián
    清查田地。特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内分配土地后进行的群众性的清查土地﹑清查阶级的运动。目的是检查土地分配是否完全恰当。以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也进行了查田斗争。
  • 样田 yàng tián
    供比较的样板田。
  • 桑田 sāng tián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3.指桑田沧海的相互变化。 4.古地名。虢地。
  • 梯田 tī tián
    沿山坡开辟的梯状田地。每一级边缘筑有埂堰,可防止水土流失。
  • 棉田 mián tián
    种植棉花的田地。
  • 棘田 jí tián
    荆棘之田,荒田。
  • 楚田 chǔ tián
    楚地的田野。
  • 正田 zhèng tián
    宋时"良农"自耕的五十亩田。
  • 民田 mín tián
    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气田 qì tián
    生产可供出售的大量天然气的地区。
  • 水田 shuǐ tián
    1.围有田埂,用以蓄水种稻的耕地。 2."水田衣"的省称。
  • 求田 qiú tián
    见"求田问舍"。
  • 江田 jiāng tián
    濒江的田。
  • 池田 chí tián
    御苑中的田。
  • 沃田 wò tián
    肥美的田地。
  • 沙田 shā/shà tián
    1.指水边或水洲沙淤之田。 2.旧时广东盐田亦称沙田。
  • 沤田 òu/ōu tián
    终年积水的田地,一般地势较低洼。
  • 油田 yóu tián
    由一定地质构造控制,主要储集石油并可供开采的地区。常由不同油藏组合而成。按储油圈闭的不同,可分为构造型油田、地层型油田和复合型油田等。中国最著名的油田有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
  • 治田 zhì tián
    1.古人掌管农业事务的官员。治,通"司"。 2.种田。
  • 法田 fǎ tián
    指以佛法滋长善根的心田。
  • 洼田 wā tián
    低田。
  • 海田 hǎi tián
    谓沧海变桑田。
  • 煤田 méi tián
    可以供开采的大面积煤层的分布地带。
  • 涝田 lào tián
    1.地势低下易于积水受淹的田。 2.浇灌田地。
  • 淖田 nào/chuò/zhuō tián
    烂泥田。
  • 淤田 yū tián
    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
  • 渎田 dú/dòu tián
    开沟渠而溉田。
  • 渠田 qú/jǔ tián
    即水田。
  • 渚田 zhǔ tián
    小洲上的田。
  • 游田 yóu tián
    1.亦作"游畋"。 2.出游打猎。
  • 湖田 hú tián
    在湖泊地区开辟的水田,四周修筑围埝。
  • 溉田 gài tián
    1.灌溉田亩。 2.谓灌溉而种田。
  • 滮田 biāo tián
    指水田。语本《诗.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 漂田 piāo/piǎo/piào tián
    水田。
  • 潮田 cháo tián
    以潮水溉田。亦指以潮水灌溉的田地。
  • 火田 huǒ tián
    1.以火焚烧草木而田猎。 2.火耕之田。
  • 炭田 tàn tián
    即煤田。地层中含有煤炭的地区。
  • 烧田 shāo tián
    一种耕作法。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
  • 熟田 shú tián
    1.谓庄稼成熟。 2.常年耕种的田地。 3.古代特指田畔种乌臼树,以臼子完粮者称为熟田。
  • 田叟 tián sǒu
    老农夫。
  • 田卢 tián lú
    猎犬名。
  • 田圻 tián qí/yín
    田野。
  • 田塍 tián chéng
    见"田畻"。
  • 田凭 tián píng
    土地所有权的凭证。
  • 田井 tián jǐng
    犹城乡。
  • 田入 tián rù
    农耕的收入。
  • 田坑 tián kēng
    田野坑地。
  • 田功 tián gōng
    农事。
  • 田单 tián dān/shàn/chán
    田契。
  • 田券 tián quàn/xuàn
    即田契。
  • 田人 tián rén
    农民。宋梅尧臣有《田人夜归》诗。
  • 田奴 tián nú
    从事农耕的奴仆。
  • 田埜 tián yě
    见"田野"。
  • 田备 tián bèi
    田猎的用具。
  • 田兵 tián bīng
    即田卒。
  • 田原 tián yuán
    1.田野。 2.耕种于平原。
  • 田垌 tián dòng/tóng
    田地。特指水田。
  • 田业 tián yè
    1.农业。 2.指田地﹑房屋等产业。 3.指田地。
  • 田垄 tián lǒng
    1.亦作"田陇"。 2.田埂。 3.指田间。
  • 田器 tián qì
    农具。
  • 田公 tián gōng
    1.农夫。 2.地主。
  • 田仆 tián pū/pú
    1.周代掌管君王猎车的小吏。 2.专事农业的奴仆。
  • 田埂 tián gěng
    田间的埂子,用以分界并蓄水。
  • 田垟 tián yáng
    方言。田地。
  • 田假 tián jiǎ/jià
    唐时太学﹑国子学的假期名称。因农事忙而放假,故名。
  • 田夫 tián fū/fú
    农夫。
  • 田主 tián zhǔ
    1.田神。 2.旧谓田地的所有者。
  • 田妇 tián fù
    农妇。
  • 田壤 tián rǎng
    犹田地。
  • 田卒 tián zú/cù
    屯田戍边的士兵。
  • 田唇 tián chún
    田埂。
  • 田典 tián diǎn
    秦时管理农田的低级官吏。
  • 田产 tián chǎn
    田地和产业。亦指个人或团体等拥有的田地。
  • 田事 tián shì
    1.犹农事。 2.狩猎之事。
  • 田佃 tián diàn/tián
    佃户。
  • 田作 tián zuò
    耕作。
  • 田墌 tián zhǐ/zhuó
    犹田地。
  • 田壄 tián yě
    见"田野"。
  • 田仔 tián zī/zǐ/zǎi
    佃农。
  • 田园 tián yuán
    耕田和园地,也泛指风光自然的乡村:田园诗人。
  • 田头 tián tóu/tou
    1.田边。 2.田地的两头儿。 3.田地里。 4.寺庙里掌管田地的和尚。
  • 田坎 tián kǎn
    田埂。
  • 田塝 tián bàng
    方言。田边的堤坝。
  • 田亩 tián mǔ
    1.田地。 2.泛指农村。 3.指乡间百姓。
  • 田册 tián cè
    登记田亩的簿册。
  • 田场 tián cháng/chǎng
    打谷场。
  • 田制 tián zhì
    关于农田的制度。
  • 田僮 tián tóng/zhuàng
    1.田地和僮仆。 2.耕田的奴隶。
  • 田七 tián qī
    见“三七”。
  • 田农 tián nóng
    1.农耕。 2.种田的农民。
  • 田地 tián dì/de
    1.耕种用的土地。 2.地方,处所。 3.路程;道路。 4.犹地步,程度。
  • 田具 tián jù
    1.狩猎用具。 2.农具。
  • 田中 tián zhōng
    1.田地之中;田野之中。 2.指乡村。
  • 田基 tián jī
    圩埂,田埂。
  • 田则 tián zé
    旧时评订农田等级的准则。
  • 田圃 tián pǔ
    田地和园圃。
  • 田土 tián tǔ
    田地。
  • 田坡 tián pō
    坡田。亦泛指田地。
  • 田坪 tián píng
    田野中平坦的场地。
  • 田墅 tián shù
    1.犹田舍。 2.田庄。
  • 田契 tián qì/qiè/xiè
    买卖﹑租借田地时所立的契约或田地所有权的凭据。
  • 牛田 niú tián
    1.授予养官牛者的田地。 2.用于牧牛的田地。
  • 牧田 mù tián
    古代称授予民众为公家放牧的场地。后泛指牧场。
  • 狝田 xiǎn tián
    指秋季打猎。
  • 狩田 shòu tián
    冬季打猎。
  • 玉田 yù tián
    1.传说中产玉之田。杨伯雍于无终山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送石子一斗,云种之可产美玉,后当得佳妇。伯雍种其石,果有玉生石上,因取玉聘徐氏女为妻。后称种玉处为"玉田"。参阅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2.形容冰雪覆盖的田野。 3.对田园的美称。
  • 王田 wáng tián
    西汉末王莽新朝把天下的田地称作王田。《汉书.食货志上》:"﹝王莽﹞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后亦以泛称须纳田赋的耕地。
  • 琼田 qióng tián
    1.传说中能生灵草的田。 2.传说中种玉之田。 3.形容莹洁如玉的江湖﹑田野。
  • 瑶田 yáo tián
    1.传说中仙人的园圃。 2.形容白雪覆盖的田野。
  • 璧田 bì tián
    《春秋.桓公元年》:"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后世因以"璧田"喻良田美地。
  • 瓜田 guā tián
    1.种瓜的田地。 2.复姓。汉代有瓜田仪。见《汉书.王莽传下》。
  • 生田 shēng tián
    未开垦的荒地。
  • 田宅 tián zhái
    田地和房屋。
  • 田戍 tián shù
    屯田戍守。
  • 田彘 tián zhì
    田豕。
  • 田灋 tián fǎ
    见"田法"。
  • 田子 tián zǐ
    见"田丁"。
  • 田毛 tián máo
    指农作物。借指农民。
  • 田家 tián jiā/gū/jie
    1.农家。 2.农夫。
  • 田渔 tián yú
    1.打猎和捕鱼。 2.耕田和捕鱼。
  • 田曹 tián cáo
    1.古时掌管农事的机构。 2.唐屯田官的别名。
  • 田市 tián shì
    农业和商业。
  • 田役 tián yì
    1.诸侯为狩猎而役使民众。 2.指农事方面的差役。
  • 田结 tián jié/jiē
    即地约。有关土地使用分配的券书。
  • 田郎 tián láng/làng
    指东汉尚书郎田凤。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因以"田郎"为称美郎官﹑侍臣的典故。
  • 田服 tián fú/fù
    乡野人的服装。
  • 田鼓 tián gǔ
    农人使用的鼓。多用于社祭和催耕。
  • 田狩 tián shòu
    打猎。亦特指冬猎。
  • 田稺 tián zhì
    见"田穉"。
  • 田殖 tián zhí/shi
    经营田产。
  • 田畯 tián jùn
    1.即田啬夫。 2.农神。 3.泛指农民。
  • 田种 tián zhǒng/zhòng
    1.耕种。 2.田地。 3.指庄稼。
  • 田驺 tián zōu
    专事农业的役隶。
  • 田弋 tián yì
    打猎。弋,射获禽类。
  • 田犬 tián quǎn
    猎狗。
  • 由田 yóu tián
    申田,古代掌管农事的官吏。
  • 田齐 tián qí
    周初,齐国原为姜姓。春秋末,田氏夺得政权,世称田齐。其先人陈完为陈国厉公之子,因陈国发生变乱投奔齐国,改姓田。后田氏子孙世代为齐卿,逐渐夺得齐国政权。周安王时列为诸侯。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 田歌 tián gē
    农歌。
  • 田宫 tián gōng
    犹田宅。
  • 田躺 tián tǎng
    在烂泥地上滑行的一种乘坐工具。相传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制。
  • 田鼠 tián shǔ
    鼠的一类。主要吃草本植物的茎﹑叶﹑种子等,对农作物有害。
  • 田官 tián guān
    1.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 2.农务官署。
  • 田稻 tián dào
    1.田里稻子。多指水稻。 2.种稻。
  • 田表 tián biǎo
    古时疆界上的报警标志。
  • 田庄 tián zhuāng
    1.田地和庄园。 2.农村;村庄。
  • 田径 tián jìng
    1.亦作“田迳”。田间小路。2.“田径运动”的略语。参见“田径运动”。
  • 田祖 tián zǔ
    传说中始耕田者。指神农氏。
  • 田穉 tián zhì
    1.亦作"田稺"。 2.秧苗。
  • 田棱 tián léng/lēng/líng
    田间土垄。
  • 田时 tián shí
    1.农忙之时。 2.适于田猎之时。
  • 田首 tián shǒu
    田畦的两端。
  • 田阱 tián jǐng
    田间洼地。
  • 田正 tián zhèng
    古代田官之长。
  • 田客 tián kè
    1.雇农;佃户。 2.鼓子花的别名。
  • 田闾 tián lǘ
    犹田间,乡间。
  • 田月 tián yuè
    农忙季节。
  • 田舍 tián shè/shě
    ①田地和房屋:田舍井然有序。②农家屋舍: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 田脚 tián jiǎo/jué
    方言。浙江绍兴一带佃户向田主取得的赁耕权称为"田脚"。
  • 田巴 tián bā
    战国时齐国辩士。相传其辩于徂丘,议于稷下,一日服十人。见《鲁连子》。后泛指口才敏捷的人。
  • 田莱 tián lái
    正在耕种和休耕的田地。亦泛指田地。
  • 田廪 tián lǐn
    指粮食。
  • 田猎 tián liè
    打猎。
  • 田里 tián lǐ
    1.田地和庐舍。 2.特指卿大夫的封地和住宅。 3.指故乡。 4.泛指乡间,民间。 5.乡民,百姓。
  • 田穑 tián sè
    1.耕作。 2.收获的谷物。
  • 田烛 tián zhú
    古代郊祭时置于田头的火烛。
  • 田赛 tián sài
    田径运动中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的总称,可分跳跃和投掷两大项群。跳跃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投掷包括推铅球、掷铁饼、掷标枪、掷链球和掷手榴弹等,均以厘米计算成绩。除手榴弹外,都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 田桑 tián sāng
    1.种田和养蚕。泛指农事。 2.在田园中栽种整齐的桑树,与散种的"树桑"相对。
  • 田蚕 tián cán
    1.指植桑养蚕等事务。 2.泛指农桑。
  • 田获 tián huò
    田猎所获。
  • 田忙 tián máng
    农忙。
  • 田豕 tián shǐ
    野猪。
  • 田茀 tián fú
    谓田地荒芜。茀,野草塞路。
  • 田熟 tián shú
    指庄稼成熟。
  • 田籍 tián jí
    旧时官府登记田地的簿册。
  • 田浍 tián kuài/huì
    田间水沟。
  • 田荡 tián dàng
    农具名。用以匀平秧田泥土。
  • 田窦 tián dòu
    西汉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并称。两人均为皇戚,每相争雄。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田饩 tián xì
    田邑和俸禄。
  • 田课 tián kè
    田赋。
  • 田牧 tián mù
    1.农业和牧业。 2.指从事农牧生产。 3.指畜牧。 4.打猎与放牧。
  • 田方 tián fāng
    宋神宗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按地之肥瘠分五等以定其税。田方,一方之田。
  • 田田 tián tián
    ①形容声音响亮:殷殷田田,如坏墙然。②形容荷叶相连遮盖:莲叶何田田。
  • 田师 tián shī
    古时掌管农事的官员。
  • 田畜 tián xù/chù
    1.耕种与畜牧。 2.指畜牧。
  • 田生 tián shēng
    佛教语。众生。
  • 田父 tián fù/fǔ
    老农。
  • 田户 tián hù
    犹农家。
  • 田积 tián jī
    农业收益。
  • 田野 tián yě
    1.亦作"田壄"。亦作"田埜"。 2.田地。 3.指田地和原野。 4.泛指农村。
  • 田邑 tián yì
    1.诸侯大夫的封地采邑。 2.田野与都邑。
  • 田法 tián fǎ
    1.亦作"田灋"。 2.古时狩猎的典法。 3.耕种之法。
  • 田游 tián yóu
    亦作“田遊”。打猎游乐。
  • 田畻 tián chéng
    1.亦作"田塍"。 2.田埂。
  • 田胡 tián hú
    晋时少数民族名。
  • 田洫 tián xù
    田畔的水沟。
  • 田科 tián kē
    指农业税。
  • 田闲 tián xián
    见"田间"。
  • 田茅 tián máo
    田间的茅草。喻微贱。
  • 田陂 tián bēi/pí/pō
    坡田。
  • 田禾 tián hé
    1.泛指庄稼。 2.指谷物。
  • 田衣 tián yī/yì
    1.袈裟的别名。亦称"田相衣"。袈裟多方格形图案,类水田畦畔纵横,故名。 2.指僧人。
  • 田螺 tián luó
    软体动物,腹足纲,田螺科。大型淡水螺类,壳高可达7厘米。外形呈圆锥形。种类多,分布广,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和水田中。肉味鲜美,可供食用,也是鱼类的饵料和家畜、家禽的饲料。在中药中称“田蠃”,有清热、利尿作用。
  • 田泽 tián zé/shì
    田地沼泽。
  • 田神 tián shén
    农神。
  • 田苗 tián miáo
    禾苗。
  • 田畼 tián chàng
    未种禾稼的田地。
  • 田黄 tián huáng
    1.亦作"田坑石"。 2.寿山石的一种,产于田坑,色黄,故名田黄,是极珍贵的印石。寿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北芙蓉峰下。
  • 田面 tián miàn
    1.指田地的表土。 2.耕地的面积。
  • 田更 tián gēng/gèng
    田叟。
  • 田财 tián cái
    田地和家财。
  • 田稼 tián jià
    农作物。
  • 田税 tián shuì
    田地的赋税。
  • 田路 tián lù
    1.即木路。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车。 2.田间小路。
  • 田洋 tián yáng
    田垟。田地。
  • 田陌 tián mò
    1.田野。 2.田间小路。
  • 田翁 tián wēng
    老农夫。
  • 田律 tián lǜ
    1.关于农田生产的法律。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有《田律》。 2.关于田猎的法律。
  • 田畴 tián chóu
    围有界限的耕地:施肥田畴。
  • 田畔 tián pàn
    田界;田边。
  • 田扇 tián shàn/shān
    扬扇,扬谷的农具。
  • 田赀 tián zī
    田产和财物。
  • 田收 tián shōu
    1.农田的收成。南朝宋颜延之有《应诏观北湖田收》诗。 2.指农田的作物收割之后。
  • 田赋 tián fù
    中国历代政府对农田征收的税。名称历代有所不同。始于公元前594年。有些朝代将其他课征并入。明、清两代,田赋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
  • 田捐 tián juān
    田赋以外的附加捐税。
  • 田庐 tián lú
    1.田中的庐舍。泛指农舍。 2.田地和房屋。 3.指家乡。
  • 田额 tián é
    田赋的数额。
  • 田丁 tián dīng/zhēng
    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 2.亦称"田子"﹑"马前牌"。宋代苗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 田畈 tián fàn
    田野;田地。
  • 田牛 tián niú
    耕牛。
  • 田背 tián bèi/bēi
    田畴的表土。
  • 甫田 fǔ tián
    1.大田。 2.《诗.齐风》篇名。朱熹以为诗的主旨是"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后引为戒"务大而无功"的典实。 3.《诗.小雅》篇名。《诗.小雅.甫田序》云:"《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后用为伤今思古的典实。
  • 田苏 tián sū/sù
    《左传.襄公七年》:"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与田苏游,而曰'好仁'。"杜预注:"田苏,晋贤人。苏言起好仁。"后借指贤德长者。
  • 田荆 tián jīng
    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析产,拟破堂前一紫荆树而三分之,明日,树即枯死。真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顇,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产和好。树亦复茂。后因以"田荆"为兄弟和好之典实。
  • 田漏 tián lòu
    古时农家计时的器具。宋梅尧臣有《和孙端叟寺丞农具.田漏》。
  • 田甿 tián méng
    农民。
  • 田祭 tián jì/zhài
    古时岁末对土谷百神的祭祀。
  • 田青 tián qīng
    1.田螺的别名。 2.方言。指青苗。
  • 田袍 tián páo
    即田衣。
  • 田秩 tián zhì
    即田禄。
  • 田间 tián jiān
    1.亦作"田闲"。 2.田地里。 3.泛指农村﹑乡间。 4.诗人田间(1916-1985)。安徽无为人。1934年参加左联。后主编《每月诗歌》。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马头琴歌集》等。
  • 田陇 tián lǒng
    见"田垄"。
  • 田皋 tián gāo/yáo
    田地。
  • 田马 tián mǎ
    打猎所用的马。
  • 田货 tián huò
    1.田地和财物。 2.农产品。
  • 田采 tián cǎi/cài
    封地,采邑。
  • 田讼 tián sòng
    有关田产的诉讼。
  • 田输 tián shū
    犹田赋。
  • 田社 tián shè
    古代奉祀田神的处所。
  • 田车 tián chē/jú
    打猎用的车子。
  • 田者 tián zhě
    种田人。
  • 田鸡 tián jī
    1.青蛙。 2.鸟名。形状略像鸡,体形较小,羽毛赤栗色,背部橄榄色,嘴绿褐色,脚赤色。生活在草原和水田里。
  • 田禄 tián lù
    1.先秦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 2.泛指俸禄。
  • 田矢 tián shǐ
    射猎用的箭。
  • 田谷 tián gǔ/gǔ/yù
    1.种植五谷。 2.谷物。
  • 田界 tián jiè
    田地的边界。多置界石,以标志范围。
  • 田租 tián zū
    1.即田赋。 2.佃农向地主交纳的租米。
  • 田连 tián lián
    古代著名琴师。
  • 畈田 fàn tián
    位置在冲田以下的田地。也叫“平畈田”。
  • 畎田 quǎn tián
    1.亦作"甽田"。 2.在田中开小沟。
  • 留田 liú tián
    屯田。
  • 畜田 xù/chù tián
    积聚田产。
  • 畦田 qí tián
    周围筑埂可以灌溉和蓄水的田。
  • 畬田 shē/yú tián
    1.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 2.用火耕种田。
  • 畿田 jī tián
    畿内千里之地。
  • 疁田 liú tián
    水灌田。
  • 瘠田 jí tián
    不肥沃的田地。
  • 瘦田 shòu tián
    瘠薄之田。
  • 白田 bái tián
    1.旱田。 2.种白谷的田。 3.荒田。 4.地名。在江苏省宝应县南。
  • 盐田 yán tián
    1.不排水的天然的洼地,其中聚集水和蒸发后留下沉积盐。2.借助于蒸发制盐的大盐池。
  • 盘田 pán tián
    犹整田。
  • 石田 shí/dàn tián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 2.贫瘠的田地。 3.指石砚。
  • 砚田 yàn tián
    1.即砚台。 2.以砚喻田。谓靠笔墨维持生计。
  • 研田 yán/yàn tián
    指砚。以田喻砚,把读写看作耕作。
  • 砠田 jú tián
    多石的薄田。
  • 磳田 zēng tián
    犹今之梯田。
  • 祀田 sì tián
    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 祊田 bēng tián
    古代周天子祭祀泰山时因汤沐之需而圈定的地域。后作为封邑赐给郑国,习称"祊田"或"邴田"。周衰,邑地渐废,郑遂以"祊田"与鲁之"许田"交换,而废泰山之祀。
  • 祠田 cí tián
    祭祀田神。
  • 祭田 jì/zhài tián
    旧时族田中用于祭祀的土地。
  • 禄田 lù tián
    古代国家按官品分给官吏以充俸禄的田地。
  • 福田 fú tián
    佛教语。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
  • 禳田 ráng tián
    祭神祈求灾异不作,庄稼丰收。
  • 禾田 hé tián
    稻田。
  • 私田 sī tián
    1.古代井田制度﹐每井九百亩﹐八家各分配百亩﹐称为"私田"。 2.私人所有的田地。
  • 种田 zhǒng/zhòng tián
    耕种田地。指以务农为生。
  • 秋田 qiū tián
    1.秋季畋猎。 2.秋日收获后的田园。
  • 秫田 shú tián
    种稙黏粟之田。
  • 秧田 yāng tián
    培埴稻秧的水田。
  • 稊田 tí tián
    谓贫瘠的田地;薄田。
  • 稻田 dào tián
    种稻的田。
  • 穰田 ráng tián
    向神祈求庄稼丰收。穰﹐通"禳"。
  • 籍田 jí tián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相传天子籍田千亩﹐诸侯百亩。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诸侯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称为"籍礼"﹐以示对农业的重视。亦指天子示范性的耕作。
  • 羊田 yáng/xiáng tián
    传说杨伯雍种玉的田。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 纸田 zhǐ tián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鉏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后以"纸田"喻从事文字生涯。
  • 缦田 màn tián
    古代不作垄沟耕作的土地。
  • 美田 měi tián
    1.肥沃的田地。 2.使田地肥沃。
  • 羡田 xiàn tián
    在已入籍或所规定的土地数目之外另占有的田地,是不纳租赋的隐匿田。
  • 耕田 gēng tián
    1.用犁翻松田土。亦泛指从事农作。 2.可种植作物的田地。
  • 耤田 jí/jiè tián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
  • 职田 zhí tián
    见"职分田"。
  • 肥田 féi tián
    采用施肥等措施使土地肥沃:草木灰可以~。
  • 脯田 fǔ/pú tián
    枯干的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
  • 腊田 là/xī tián
    干枯的田。专指秋天缺少雨水时所耕之田。
  • 腴田 yú tián
    肥沃的田地。
  • 膏田 gāo/gào tián
    肥沃的田地。
  • 良田 liáng tián
    肥沃的田地:~千顷 ㄧ荒漠变成~。
  • 芝田 zhī tián
    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
  • 花田 huā tián
    1.种花的园圃。 2.江浙一带称棉为花,棉田为花田。
  • 苗田 miáo tián
    1.夏猎。 2.苗民的田地。指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苗民的产业。清代苗田的实物地租,一般比汉族田地稍为轻减。
  • 茔田 yíng tián
    茔地。
  • 草田 cǎo tián
    谓未垦种的田地。
  • 莆田 pú tián
    县名。在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
  • 莱田 lái tián
    荒地。
  • 营田 yíng tián
    1.经营田产;购置田地。 2.即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或召募流民于驻扎地区种田,以供军饷。 3.屯田制之耕作地。
  • 葑田 fēng/fèng tián
    1.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 2.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也叫架田。
  • 蓝田 lán tián
    县名。在陕西,以产美玉而闻名: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玉种。因有“蓝田生玉”之语,比喻名门出贤弟子。
  • 薅田 hāo tián
    耘田。
  • 薄田 báo tián
    贫瘠的田地。
  • 藉田 jiè/jí tián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藉,通"籍"。
  • 蚝田 háo tián
    人工养蚝的田。
  • 蚶田 hān tián
    沿海养殖蚶子的田。
  • 蛏田 chēng tián
    福建﹑广东一带海滨饲养蛏类的田。
  • 血田 xuè/xiě tián
    引起极不愉快联想的场所。
  • 行田 xíng/háng tián
    1.赋田,授田。 2.谓经行于田间。
  • 让田 ràng tián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初﹐楚之边邑胛梁之女与吴边邑处女蚕﹐争界上之桑。二家相攻﹐吴国不胜﹐遂更相伐﹐灭吴之边邑。吴怒﹐故伐楚﹐取二邑而去。"后以"让田"谓因争夺田界而责让。
  • 讼田 sòng tián
    为争田地而诉讼。
  • 课田 kè tián
    征收田赋。
  • 谷田 gǔ/gǔ/yù tián
    种谷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