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 jīn mén
1.在渡口设置的关门。 2.东汉首都洛阳有十二门,南面西头门称津门,一名津阳门。 3.津门亭的省称。 4.天津市的别称。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
相关:
详解
津门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津门最初指的是在渡口设置的关门,即渡口上的城门或关卡。
- 同时,津门也是天津市的别称。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
2. 历史和文化含义:
- 津门一词在《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等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与渡口、交通和军事防御等紧密相关。
- 东汉首都洛阳的南面西头门也称为津门,又名津阳门,显示了其在古代城市结构中的重要性。
- 津门作为天津市的别称,反映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作为北方的重要门户城市,对保卫神京(北京)具有重要意义。
3. 现代使用:
- 津门一词在现代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天津市或与天津相关的文化和历史时。
-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文化的丰富性,津门也被用来比喻其他重要的城市门户,代表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4. 总结:
- 津门一词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既指渡口上的关门,也指天津市这一重要的城市门户。
- 在现代,津门一词仍然被广泛使用,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1. 基本含义:
- 津门最初指的是在渡口设置的关门,即渡口上的城门或关卡。
- 同时,津门也是天津市的别称。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
2. 历史和文化含义:
- 津门一词在《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等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与渡口、交通和军事防御等紧密相关。
- 东汉首都洛阳的南面西头门也称为津门,又名津阳门,显示了其在古代城市结构中的重要性。
- 津门作为天津市的别称,反映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作为北方的重要门户城市,对保卫神京(北京)具有重要意义。
3. 现代使用:
- 津门一词在现代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天津市或与天津相关的文化和历史时。
-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文化的丰富性,津门也被用来比喻其他重要的城市门户,代表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4. 总结:
- 津门一词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既指渡口上的关门,也指天津市这一重要的城市门户。
- 在现代,津门一词仍然被广泛使用,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