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科 shǐ kē
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相关:
详解
史科,作为一个汉语词语,其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史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它指的是一种针对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
2. 历史背景:史科的出现源于《新唐书·选举志上》中的记载。当时,谏议大夫殷侑认为“三史”(可能是指《史记》、两《汉书》和《三国志》)在劝善惩恶方面仅次于六经,但由于史学教育的荒废,导致很多朝廷官员连基本的朝廷旧章都不知道。因此,提出了设立史科及三传科的建议。
3. 考试内容:据宋·王溥《唐会要·贡举中》所述,史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对《史记》、两《汉书》和《三国志》等历史典籍的理解。考试中,会提问大义一百条,并有三道策问。考生需要达到义通七、策通二以上的标准才能及第。
4. 使用场景:史科一词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等场景中常被使用,用于指代历史学科或相关领域的研究。
综上所述,史科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典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旨在选拔出具备历史知识和见解的人才。
1. 基本含义:史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它指的是一种针对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
2. 历史背景:史科的出现源于《新唐书·选举志上》中的记载。当时,谏议大夫殷侑认为“三史”(可能是指《史记》、两《汉书》和《三国志》)在劝善惩恶方面仅次于六经,但由于史学教育的荒废,导致很多朝廷官员连基本的朝廷旧章都不知道。因此,提出了设立史科及三传科的建议。
3. 考试内容:据宋·王溥《唐会要·贡举中》所述,史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对《史记》、两《汉书》和《三国志》等历史典籍的理解。考试中,会提问大义一百条,并有三道策问。考生需要达到义通七、策通二以上的标准才能及第。
4. 使用场景:史科一词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等场景中常被使用,用于指代历史学科或相关领域的研究。
综上所述,史科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典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旨在选拔出具备历史知识和见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