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科” 词语大全
-
七科
qī kē
指应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
三科
sān kē
1.三品;三等。 2.三个科段,三个段落。参见"三科九旨"。 3.三次科考。 -
上科
shàng/shǎng kē
犹甲第,甲榜。 -
专科
zhuān kē
“专修科”的简称。大学或专门学院的组成部分。中国专科学生的学习年限为一至二年,招收高级中学及同等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
丙科
bǐng kē
1.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 2.泛指考试的第三等。 -
严科
yán kē
严厉的法律。 -
中科
zhōnɡ kē
犹中品,中等。 -
乙科
yǐ kē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
乡科
xiāng kē
乡试。 -
井科
jǐng kē
即井坎。 -
产科
chǎn kē
医家或医院中的一科。专治妇女孕产诸疾,并辅助产妇分娩。亦指关于产科的医学。 -
伤科
shāng kē
中医名词。指专治跌打损伤的医科。古为正骨兼金镞科。 -
佃科
diàn/tián kē
官田收租的章程。 -
作科
zuò kē
制定法规。 -
偏科
piān kē
教学或学习中只注重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而忽视其他课程。 -
催科
cuī kē
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
儿科
ér/er kē
医院中专门为儿童治病的一科。也叫小儿科。 -
儒科
rú kē
1.指儒学。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
全科
quán kē
[方]齐全,齐备。 -
八科
bā kē
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
内科
nèi/nà kē
医疗机构中主要用药物而不用手术来治疗内脏疾病的一科。 -
农科
nóng kē
教学上对农业﹑林业﹑养殖﹑园艺等学科的统称。 -
决科
jué kē
谓参加射策,决定科第。后指参加科举考试。 -
凝科
níng kē
指严酷的法律。 -
凭科
píng kē
旧称某些发给凭证的机构。 -
出科
chū kē
旧时指在科班学戏期满。 -
分科
fēn/fèn kē
1.谓在学问业务上有不同的专长。 2.今指不同的学术或业务的类别。 -
刑科
xíng kē
1.刑法的条款。 2.明清时六科之一,负责处理刑事案件。 -
前科
qián kē
以前曾经犯罪,受过刑罚处罚。有前科的人又犯新罪,如果符合累犯的条件,就构成累犯,要从重处罚。有某种前科的人不能担任某些职务,如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我国人民法院中助理审判员以上职务。曾有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不能视为前科。 -
副科
fù/pì kē
所学课程中的次要科目:学校设置课程不能重主科,轻~。 -
医科
yī kē
教学上对有关医疗﹑药物﹑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学科的统称。 -
十科
shí kē
宋代科举取士的十项科目。元佑元年,据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奏设。名目是:一﹑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二﹑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三﹑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四﹑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五﹑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六﹑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七﹑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八﹑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九﹑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十﹑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参阅《宋史.哲宗纪一》﹑《宋史.选举志六》。 -
升科
shēng kē
明清定制谓开垦荒地,满规定年限(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后,就按照普通田地收税条例征收钱粮。科,科税。 -
卖科
mài kē
奉承,讨好。 -
危科
wēi kē
高科。科举名登前列。 -
发科
fā/fà kē
1.指传统剧演出中角色所作的滑稽动作和表情。 2.谓开始某种行动。 3.科举考试应试得中。 -
史科
shǐ kē
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
右科
yòu kē
指武举。 -
同科
tóng/tòng kē
1.犹同等。 2.同一种类。 3.同罚;同等判处。 4.科举时代称同榜考中。 5.指同榜考中者。 -
名科
míng kē
1.指求功名的科举考试。 2.泛指应试的科目。 -
吏科
lì kē
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 -
吾科
wú/yù kē
盾名。 -
均科
jūn kē
谓判以同等之罪。 -
坐科
zuò kē
谓入科班学戏。 -
外科
wài kē
1.主要用手术治疗体内外疾病的医学分科。与内科相对。 2.指外科医生。 -
大科
dà kē
1.唐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宋人谓之大科。清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 2.袍衫所绣大朵团花。 -
女科
nǚ kē
1.犹妇科。 2.指妇科医生。 3.为女子所开的科举考试。 -
妇科
fù kē
医院中专门治妇女病的一科。 -
学科
xué kē
①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也称“科目”。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织的一定知识和技能范围的单位。如中小学的数学、物理、语文、音乐等;高等学校心理学系的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
密科
mì kē
谓繁苛的法律条文。 -
定科
dìng kē
1.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 2.固定的科目。 -
实科
shí kē
理工科的旧称。 -
宣科
xuān kē
念诵。 -
宽科
kuān kē
宽大的科条。 -
射科
shè/yè/yì kē
猎取科名。 -
峻科
jùn kē
严密的法令。 -
崇科
chóng kē
犹高第。指科举考试列入优等。 -
巍科
wēi kē
犹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 -
工科
gōng kē
教学上对有关工程学科的统称。 -
差科
chāi kē
指差役和赋税。 -
常科
cháng kē
1.通常的规格;普通的等级。 2.谓一般科第。 -
幼科
yòu kē
中医指小儿科,也叫小方脉科。 -
庄科
zhuāng kē
见"庄窠"。 -
开科
kāi kē
1.原指科举考试时,设立各种科目,分科取士。后即指科举制的开考。 2.谓开口说话。 3.开场道白。 -
征科
zhēng kē
征收赋税。 -
律科
lǜ kē
法令条文。 -
恒科
héng kē
1.规定的条文。 2.谓按原规定收税。 -
恩科
ēn kē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
悬科
xuán kē
古时所公布的考试科目。亦泛指科举考试。 -
成科
chéng kē
既定的法律条文。 -
房科
fáng kē
旧时官衙里的下级办事人员。 -
排科
pái/pǎi kē
犹搞鬼,捣乱。 -
推科
tuī kē
审问判罪。 -
撒科
sā/sǎ kē
见"撒科打诨"。 -
擢科
zhuó kē
登第。 -
收科
shōu kē
收场;圆场。 -
斋科
zhāi kē
道教典籍。 -
文科
wén kē
1.科举制时以经学考选文士之科﹐别于武举而言。最有名的是进士科。 2.学问体系科别之一。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等学科的统称。亦指学校教学分科之一﹐与"理科"对称。 -
断科
duàn kē
料定。 -
新科
xīn kē
1.新立的科条。 2.新设的科目。 3.谓本年科举中式。 -
旧科
jiù kē
从前的法律条文。 -
明科
míng kē
明文规定的法令条规。 -
景科
jǐng kē
即丙科。 -
末科
mò kē
谓科举考试及第的最下等。 -
术科
shù/shú/zhú kē
技术性的科目。与"学科"相对。 -
本科
běn kē
大学或学院的基本组成部分(区别于‘预科、函授部’等)。 -
杂科
zá kē
唐宋时科举取士的一科。在"经义"﹑"诗赋"等科之外。 -
条科
tiáo/tiāo kē
犹条律。 -
柱科
zhù kē
柱身。科,物体中部。 -
树科
shù kē
树棵。指单棵的树。 -
桂科
guì kē
唐人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或登科,省称"桂科"。 -
桩科
zhuāng kē
正项赋税外增加的税捐。 -
棘科
jí kē
荆棘丛。 -
横科
héng/hèng kē
滥征捐税。 -
正科
zhèng kē
1.明清科举制,按常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会试。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会试逢丑﹑未﹑辰﹑戌年为正科,区别于临时特设的其它专科和加行的恩科。 2.清代府医学官名。 -
武科
wǔ kē
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
殊科
shū kē
1.不同。 2.特殊的律条。 -
法科
fǎ kē
1.指刑法条例。 2.旧制大学七科之一。分法律﹑政治﹑经济三个学系。 3.佛教指戒律。 -
济科
jì/jǐ kē
(zico,1953)巴西足球运动员。原名阿图内·安图内斯·科因布拉。出身足球世家。早年学医。1967年进入弗拉门戈足球学校。1973年入国家队。参加过千余场国内外重大比赛,进球八百多个,多次被评为美洲和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90年代曾任巴西体育部部长。 -
熊科
xióng kē
通称“熊”。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体躯粗壮、肥大,吻部较长,尾短小,体长5~2米,体重约100~400千克;四肢强有力,用足掌行走;臼齿发达,是食肉目中大型杂食性动物。广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如黑熊、棕熊、白熊等。 -
特科
tè kē
旧时于常科外选拔人才的考试。 -
犬科
quǎn kē
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颜面长;鼻腔大,密布嗅神经,故嗅觉灵敏;臼齿较多,裂齿发达;四肢长,前足五趾,后足四趾,爪不能伸缩。几乎遍布全世界。如犬、狼、狐、貉等。 -
犯科
fàn kē
犯法。 -
猫科
māo/máo kē
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颜面短;臼齿较少,裂齿发达;舌面有钩状角质突起;前掌能转动,爪尖而弯曲,且能伸缩。如家猫、猞猁、狮、虎、豹等。 -
玄科
xuán kē
道教的规章。 -
玉科
yù kē
法则;法令条文。 -
理科
lǐ kē
教学上对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学科的统称。 -
田科
tián kē
指农业税。 -
甲科
jiǎ kē
1.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2.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3.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4.指登甲科的人。 5.泛指科举考试。 -
疮科
chuāng kē
犹皮肤科。 -
登科
dēng kē
也称“登第”。科举考中进士。 -
盈科
yíng kē
1.水充满坑坎。 2.喻打下坚实基础。 -
眼科
yǎn kē
医疗分科中专治眼病的一科。 -
瞧科
qiáo kē
看清;察觉。 -
石科
shí/dàn kē
石穴。科,借为"窠"。 -
秋科
qiū kē
秋季举行的科举考试。 -
童科
tóng kē
见"童子科"。 -
笑科
xiào kē
笑着。 -
等科
děng kē
同级。 -
篆科
zhuàn kē
即篆书。 -
繁科
fán/pó kē
繁重的赋税。 -
罚科
fá kē
科举时代对犯规者停止其考试的一种处分。 -
罪科
zuì kē
处罪的科条。 -
耳科
ěr kē
专治耳朵疾病的诊室。 -
胄科
zhòu kē
谓军旅之事。 -
臼科
jiù kē
1.臼形的坑。 2.同"臼窠"。 -
草科
cǎo kē
草窠,草丛。 -
荣科
róng kē
对科考的美称。 -
菊科
jú kē
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种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头状花序,花序下部有小苞片。果实为瘦果。温带和高山上分布最多。包括食用的向日葵、莴苣、茼蒿等,药用的红花、苍术等,可供观赏的菊花、大丽花等。 -
蓬科
péng kē
1.蓬草。泛指杂草丛。 2.犹蓬颗。 -
虚科
xū kē
假情假义。 -
解科
jiě/jiè/xiè kē
谓要旨清楚,条理分明。 -
设科
shè kē
1.开设课程﹐教授。 2.规定取士的考试科目。 3.谓表演某种戏剧动作。 -
词科
cí kē
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宋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清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 -
诸科
zhū kē
1.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2.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南宋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 -
豆科
dòu kē
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草本、灌木或乔木。果实为荚果。花冠形似蝴蝶。雄蕊常十枚,九枚合生,一枚分离。根部有能固氮的根瘤。广布于全世界,经济价值较大。 -
豫科
yù kē
旧制高等学校升入本科前的准备阶段,学业期限为一至三年。 -
贤科
xián kē
科举时代对选拔官吏所分科目的美称。 -
贵科
guì kē
指进士科。唐宋以来,看重由进士出身进入仕途的人。故称。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