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口事 kǒu shì

口舌之事。指进谗言。

相关:

详解

口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ǒu shì,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口事指的是口舌之事,即进谗言。这个词源自《战国策·燕策二》中的一句话:“苏代自齐献书於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其中,鲍彪的注解是“言人谮之”,即人们会进谗言。
详细解释:
1. 构成:口事由“口”和“事”两个字组成,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义与嘴巴(说话)和事情(内容)有关。
2. 语境:在古代文献中,口事多指在政治或社交场合中,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的谗言或诽谤。苏代在《战国策·燕策二》中的话,就是预见自己可能会遭人谗言,所以提前准备了应对的文书。
3. 现代理解:虽然在现代社会,口事的直接含义(进谗言)可能不常用,但其背后的意义——即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无端的是非或诽谤——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使用场景:
* 在讨论历史或文学时,口事可能作为一个特定的词汇被提及,以解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行为。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用“口事”来提醒自己要慎重言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口事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其含义丰富且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