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南公 nán/nā gōng

1.战国时楚国隐士。 2.复姓。战国有南公揭。见《史记.秦本纪》。

相关:

详解

词语解释:南公
南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nán gōng,其含义和解释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1. 复姓:
- 南公,作为复姓,指的是周朝周王族王族的支系,曾国(即史书中的随国)的始封君就称南公。这一信息常见于周代史料如《左传》、《国语》等的记载中,也频繁出现在出土的西周和东周青铜器铭文中。
2. 战国末期楚国人:
- 在战国末期,有楚人称南公,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提到的“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里的南公就是一个楚国人,他曾发表过著名的言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3. 成语含义:
- 南公也被用作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公众面前表现得非常谦虚、低调,不显摆自己的才华或成就。这里的“南”表示方向,意味着低下、低调,而“公”则表示公众、人群。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有才华但不张扬的人,也可以用来劝诫他人不要过于自负或傲慢。
综上所述,南公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和解释,既可以是复姓,也可以指代战国时期的楚国人,还可以作为一个成语来描述人的性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