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三竿 sān gān

"三竿日"的省称。

相关:

详解

“三竿”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释:
1. 读音与注音:
- 读音为:sān gān。
2. 释义:
- “三竿”通常是指“三竿日”的省称,源自成语“日上三竿”,意味着太阳已经升起到三根竹子的高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已经不早了,有时也用来形容人起床太晚。
3. 出处与典故:
- “日上三竿”的出处可追溯到《南齐书·天文志上》,其中有描述“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的记载,表明在南齐时期,人们已经用“三竿”来形容太阳的高度。
4. 时间与太阳高度:
- 在传统理解中,“日上三竿”所指的时间段大约是辰时至巳时,即上午7点到11点之间,但具体的历史文献中并未明确指出是辰时还是巳时。这个时间段内,太阳已经升起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5. 关于“竿”的解释:
- 在这里,“竿”指的是竹竿。因此,“三竿”可以理解为三根竹子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竿”作为一个长度单位并不准确,因为竹子的长度会因种类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三竿”更多的是一个形象化的描述,而非精确的长度测量。
6. 现代用法与语境:
- 在现代汉语中,“三竿”或“日上三竿”常被用于形容时间较晚或某人起床晚的情境,带有一种轻松或调侃的语气。例如,“你每天都日上三竿才起床,真是太懒了!”这样的用法既保留了古语的韵味,又适应了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