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三府 sān fǔ

1.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

相关:

详解

“三府”这个词语有多种含义,下面将详细解释:
1. 汉制下的三府:
- 在汉代制度中,“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他们都可以开设自己的府署,因此被合称为“三府”。这一制度后来也被后世沿用,并且“三府”也被泛指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例如,《后汉书·承宫传》中就有“三府更辟,皆不应”的记述,其中的“三府”即指太尉、司徒、司空府。
2. 通判的别称:
- “三府”也是通判的别称。在官职体系中,通判的官品低于知府和同知,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三府”。这一点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献中有所体现,如“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综上所述,“三府”一词既可以根据汉代制度理解为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及其府署,也可以作为通判这一官职的别称。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准确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