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三帅 sān shuài

指春秋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秦晋殽之战,为晋军所获。

相关:

详解

“三帅”这一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具体取决于上下文。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解释:
### 解释一:历史上的“三帅”
1. 来源:这一解释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特指秦国的三位将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
2. 事件背景:在秦晋殽之战中,这三位将领被晋军俘获。这一事件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有详细记载。
3. 意义:“三帅”在这里是对这三位重要将领的统称,他们在秦国军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解释二:宋朝的“三帅”
1. 来源:在宋朝时期,“三帅”通常指的是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长官,即殿帅、马帅、步帅。
2. 职责与权力:三衙负责全国军队的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然而,三衙之间互不统属,最高指挥权属皇帝。禁军出师时,并不由三衙长官统兵,而是由皇帝临时任命的率臣(帅臣)领兵出征。
3. 意义:“三帅”在宋朝是军队高层领导的代称,他们虽然各自拥有一定的兵权,但最终都受制于皇帝。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宋朝统治者对兵权的分散和控制。
综上所述,“三帅”这一词语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在历史文献中,它可能指春秋时期的秦国三将领,也可能指宋朝时期的三衙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