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畏影避迹 wèi yǐng bì jì

解释: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出处: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先秦·庄周《庄子·渔父》

例句:庄周所谓~,吾弗为也。 — 《陈书·萧允传》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明事理

近义:畏影而走|

相关:

详解

成语“畏影避迹”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读音与字义
* 读音:wèi yǐng bì jì
* 解释:这个成语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它源自于对事物本质的误解或过度担忧,从而采取不必要的逃避行为。
二、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先秦时期庄周的《庄子·渔父》。原文是:“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这句话描述了一个人因为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脚印,而不断奔跑以逃避它们,但结果却是跑得越快,影子越紧跟不放,脚印也越多。这个故事用来讽刺那些不明事理、自相惊扰的人。
三、成语用法与示例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
* 示例:在《陈书·萧允传》中有这样的用法:“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这句话表明说话者不愿像庄周所描述的那样,因为一些无谓的担忧而逃避现实。
综上所述,“畏影避迹”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成语,它提醒我们不要因不必要的恐惧或误解而自寻烦恼,应该勇敢面对现实,理性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