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角之口 zhé jiǎo zhī kǒu
解释:角:鹿角。折断鹿角的嘴。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出处: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 — 《汉书·朱云传》
例句:虽有注河之辩,~,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宋·周邦彦《汴都赋》)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三寸不烂之舌|
接龙:口耳并重
相关:
- 众口之辩 - 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
- 口体之奉 - 奉:奉养。指衣食方面的奉养。
- 口祸之门 - 祸:灾祸。嘴是招惹祸患的大门。形容话多易惹祸。
- 口角春风 - 口角:嘴边。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 口角流沫 - 口角:嘴边。口角飞溅唾沫。形容说话时慷慨激昂的样子。
- 口角流涎 - 形容对喜爱又不能占有之物的羡慕之态。
- 口角生风 -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 屐齿之折 -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 总角之交 -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 总角之好 - 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 折冲之臣 - 指忠勇之臣。
- 折笄之杖 - 笄:簪子。折断簪子的棍棒。比喻对晚辈进行严厉的教训。
- 折而族之 -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 片言折之 - 折:使人折服;之:代词,指人。用简短的几句知使人折服。形容话虽少,说服力却很强。
- 牛口之下 -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 犄角之势 - 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 虎口之厄 - 厄:迫害,苦难。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 蜗角之争 -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 门内之口 - 门内:家里。家中的人口。
- 雀角之忿 - 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详解
成语“折角之口”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拼写:
- 读音:zhé jiǎo zhī kǒu
- 简拼:zjzk
2. 意思:
- “折角之口”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3. 出处:
- 该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原文为:“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这句话描述了朱云在辩论中的出色表现,意为他能够折断对手的“角”,即击败对手。
4. 用法:
- “折角之口”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且多用于书面语。
5. 示例:
- 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使用了这个成语:“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这句话展示了即使拥有极好的口才和辩论能力,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所有的意思。
6. 近义词:
- 三寸不烂之舌:也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说会道。
综上所述,“折角之口”是一个形容人口才极佳、善于辩论的成语,源自《汉书·朱云传》,在书面语中常作为宾语使用,其近义词为“三寸不烂之舌”。
1. 读音与拼写:
- 读音:zhé jiǎo zhī kǒu
- 简拼:zjzk
2. 意思:
- “折角之口”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3. 出处:
- 该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原文为:“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这句话描述了朱云在辩论中的出色表现,意为他能够折断对手的“角”,即击败对手。
4. 用法:
- “折角之口”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且多用于书面语。
5. 示例:
- 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使用了这个成语:“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这句话展示了即使拥有极好的口才和辩论能力,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所有的意思。
6. 近义词:
- 三寸不烂之舌:也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说会道。
综上所述,“折角之口”是一个形容人口才极佳、善于辩论的成语,源自《汉书·朱云传》,在书面语中常作为宾语使用,其近义词为“三寸不烂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