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失张失志 shī zhāng shī zhì

解释: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 《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例句:娘见那女孩儿前言不应后语,~,道三不着两,面上忽青忽红。 — 《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举动慌乱

近义:失张失致|失张失智|

接龙:志同心和

相关:

详解

成语“失张失志”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拼音
* 读音:shī zhāng shī zhì
二、含义
* “失张失志”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这个成语描绘了人在某种情况下失去常态,显得慌张而无措。
三、出处
* 该成语出自《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原文是:“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这里,“失张失志”被用来形容婆子听到叫声后,心神不定、慌忙出去迎接的情景。
四、用法与结构
* “失张失志”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形容人的举动慌乱。
* 它的结构为联合式成语,由两个相近意义的词组合而成。
五、近义词与相关词汇
* 近义词有“失张失致”、“失张失智”等,都用来形容人的举止失措、心神不定。
六、实例引用
* 在《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中,有这样的描述:“娘见那女孩儿前言不应后语,失张失志,道三不着两,面上忽青忽红。”这里,“失张失志”再次被用来形容女孩儿的慌乱和无措。
综上所述,“失张失志”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于描绘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慌乱和心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