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德而功 bù dé ér gōng
解释:不:无;德:德行,才能。没有才能却受到奖赏。
出处:不德而有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接龙:功遂身退
相关:
- 不勤而获 - 指不劳而获。
- 不平而鸣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 不期而同 - 指不约而同。
- 乐而不厌 - 喜爱而不厌倦。
- 习而不察 - 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 劳而不获 - 获:收获。付出了劳动,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妖不胜德 - 比喻邪不压正。
- 存而不论 - 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文德武功 - 治理国家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成绩斐然。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 死而不朽 - 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 浮而不实 - 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
- 盛德不泯 - 盛大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指大德者永世受人崇敬。
- 磨而不磷 - 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 祖功宗德 -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 秘而不露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群而不党 -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 讴功颂德 - 犹言歌功颂德。
- 迷而不返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食而不化 -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详解
成语“不德而功”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出处:
- 读音:bù dé ér gōng
- 出处: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不德而有功”。
2. 词义解释:
- “不”意为“无”;
- “德”指的是德行、才能;
-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没有才能却受到奖赏。
3. 用法与语境:
-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不恰当的赏赐情况,即某人没有显著的才能或贡献,却得到了不应有的奖赏。
4. 相关词语接龙:
- 顺接:功人功狗、功成事立、功披荆棘等;
- 逆接:献可替不、进可替不等。
5. 注意事项:
-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在正式或积极的语境中使用。
综上所述,“不德而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含义的成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赏赐与才能之间关系的看法,并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注重公平与合理的评价及奖励机制。
1. 读音与出处:
- 读音:bù dé ér gōng
- 出处: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不德而有功”。
2. 词义解释:
- “不”意为“无”;
- “德”指的是德行、才能;
-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没有才能却受到奖赏。
3. 用法与语境:
-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不恰当的赏赐情况,即某人没有显著的才能或贡献,却得到了不应有的奖赏。
4. 相关词语接龙:
- 顺接:功人功狗、功成事立、功披荆棘等;
- 逆接:献可替不、进可替不等。
5. 注意事项:
-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在正式或积极的语境中使用。
综上所述,“不德而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含义的成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赏赐与才能之间关系的看法,并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注重公平与合理的评价及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