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一无所能 yī wú suǒ néng

解释:什么能耐也没有。

出处: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定数》

例句:在那里面的都是坏种或低能儿,他们除任意摧残外,~,其实文章也看不懂。(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

用法:作谓语、定语;讽刺人

近义:一无所好|一无所长|一无可取|

反义:精明强干|神通广大|多才多艺|

接龙:能说善道

相关:

  • 一扫无遗 -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干净。
  • 一无长物 -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 一诺无辞 -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 义无所辞 - 就道理上讲不应该推辞。
  • 寄颜无所 - 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
  • 懦弱无能 - 懦弱:软弱无能。形容胆小怕事,缺乏才能。
  • 所剩无几 -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 无一是处 - 宋·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 无所不备 -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 无所不容 - 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
  • 无所作为 - 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无所依归 - 没有依靠和归宿。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 无所畏惮 -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 无能为力 -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 无能为役 - 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 百无一是 - 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 百无一漏 - 干一百件事,没有一件疏漏。形容有完全把握,不会失手。
  • 百无所忌 - 百:所有的,不论什么;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辞无所假 - 辞:文词;假:利用。写文章时用词有所创新,没有因袭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有独特的风格。

详解

成语“一无所能”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含义
* 读音:yī wú suǒ néng
* 含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能耐也没有,即毫无能力或本领。
二、出处与示例
* 出处:该成语出自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杂记上·定数》:“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这里描述了一个苏州人叶某,性格迂腐笨拙,没有任何能力,父亲去世后既没有留下产业,还有债务。
* 示例:在鲁迅的作品中,也多次使用了这个成语。如《书信集·致萧军、萧红》中描述某些人为“坏种或低能儿,他们除任意摧残外,一无所能”。在《朝花夕拾·琐记》中,鲁迅也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
三、用法与近义词、反义词
* 用法:一无所能是一个动宾式成语,可以作谓语或定语,通常含有贬义,用于讽刺人。
* 近义词:一无所好、一无所长、一无可取等,这些成语都表示在某方面没有优点或长处。
* 反义词:精明强干、神通广大、多才多艺等,这些成语则表示具有出色的能力或本领。
四、相关文化拓展
* 灯谜:在传统文化中,一无所能也常被用作灯谜的谜底,如“最无能的人”。
* 成语接龙:一无所能还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如“能屈能伸”、“伸头探脑”等。
综上所述,一无所能是一个表示毫无能力或本领的成语,出自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它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通常含有贬义色彩,用于讽刺那些没有实际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