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丝” 词语大全
-
一丝
yī sī
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2.指一点。 -
七丝
qī sī
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
乌丝
wū sī
1.黑丝。 2.即乌丝栏。 -
丝事
sī shì
指养蚕缫丝之事。 -
丝丝
sī sī
1.形容纤细之物。犹言一丝一丝。 2.形容细微的感觉。犹一些﹑一点。 3.象声词。 -
丝布
sī bù
1.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2.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3.古钱名。 -
丝雨
sī yǔ/yù
像丝一样的细雨。 -
丝牦
sī máo
犹毫厘。形容微细。牦,通"厘"。 -
丝缕
sī lǚ
1.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 2.指不断的情思。 -
丝镛
sī yōng
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镛,大钟。 -
丝带
sī dài
一种以各种结构法(如天鹅绒、缎子、塔夫绸或罗缎的结构法)密织的并用于缀边、装饰或编织的扁平或圆筒窄织品(如丝绸、人造丝、尼龙、棉织品、金银线交织物)。 -
丝发
sī fā/fà
1.如丝之发。 2.犹丝毫。形容细微。 3.指细微事物。 -
丝绒
sī róng
用蚕丝和人造丝为原料织成的丝织品。表面起绒毛,色泽鲜艳﹑光亮,质地柔软,供制妇女服装﹑帷幕﹑装饰品等。 -
丝麻
sī má
1.丝与麻。 2.用以比喻头绪纷繁。 3.治丝绩麻。旧指女工之事。 -
丝窠
sī kē
1.蜘蛛网。 2.缫丝的一种工具。 -
丝絶
sī jué
指丝织之绝技。 -
丝萝
sī luó
1.菟丝与女萝。《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陆德明释文:"在草曰菟丝,在木曰松萝。"后用以泛指藤萝之类的植物。 2.菟丝﹑女萝均为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故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 -
丝罗
sī luó
丝织物名。质地轻软,经纬组织呈椒眼纹,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
丝禽
sī qín
鹭鸶的别名。 -
丝缗
sī mín
亦作“丝緍”。1.《诗·召南·何彼襛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缗。”后因称钓丝为“丝缗”。2.丝绳。旧时民间传说,男女出生后即有月老用赤绳暗系双方之足,订为夫妻。因以“丝缗”指婚姻。 -
丝瓜
sī guā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细长,略如黄瓜,嫩时可供蔬食,成熟后内有网状的纤维,极强韧,谓之丝瓜络,可用以擦拭或入药。 -
丝子
sī zǐ
蚕丝。 -
丝笼
sī lóng/lǒng
1.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2.指鸟笼。 -
丝弦
sī xián
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亦借指弦乐器。 -
丝绣
sī xiù
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
丝帛
sī bó
丝与丝织物的总称。 -
丝庄
sī zhuāng
旧时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盛行于广州一带。 -
丝言
sī yán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
丝微
sī wēi
稍微;丝毫。 -
丝光
sī guāng
1.指光线。 2.丝的光泽。 3.通过化学作用使棉纱或棉织品增加光泽的处理过程。经过丝光处理的棉织品称丝光布﹑丝光毛巾等。 -
丝棼
sī fén
《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杨伯峻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 -
丝抹
sī mǒ/mò/mā
指弦乐器。后讹称"细末"。 -
丝鞋
sī xié
用丝绸制的鞋。 -
丝路
sī lù
1.《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后因以"丝路"比喻世事无常﹑多变。 2.丝绸之路的省称。 -
丝窝
sī wō
一种糖的名称。 -
丝行
sī háng
中国旧时买卖生丝的商行。其性质为中间商,盛行于江浙等省。 -
丝染
sī rǎn
《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或"丝染"比喻客观影响对人的作用。 -
丝泪
sī lèi
微细如丝之泪。 -
丝管
sī guǎn
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
丝衣
sī yī/yì
1.古祭服。 2.丝绸衣服。 -
丝篁
sī huáng
弦管乐器。借指音乐。 -
丝竹
sī zhú
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 -
丝履
sī lǚ
以丝织品制成的鞋。古代为华贵的服饰。 -
丝纶
sī lún/guān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2.钓丝。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
丝脉
sī mài/mò
犹脉络。 -
丝斤
sī jīn
指蚕丝。蚕丝以斤计量,故称。 -
丝妇
sī fù
治丝的妇女。 -
丝人
sī rén
治丝织绸的人。 -
丝络
sī luò/lào
1.接连不断。 2.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 -
丝絇
sī qú
古代鞋上的丝制饰物。有孔,可以穿系鞋带。 -
丝绳
sī shéng
1.丝编之绳。 2.指钓丝。 -
丝芯
sī xīn/xìn
用作金银丝芯的生丝线。 -
丝忽
sī hū
犹丝毫。形容极小或极少。 -
丝国
sī guó
古代希腊和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 -
丝肠
sī cháng
指柔细的肠子。 -
丝料
sī liào
元代的一种税制。 -
丝枲
sī xǐ
1.生丝和麻。 2.指缫丝绩麻之事。 -
丝绦
sī tāo
丝编的带子或绳子。 -
丝茧
sī jiǎn
1.亦作"丝蠒"。 2.蚕茧。亦指养蚕缫丝等工作。 -
丝车
sī chē/jú
人力或机动的缫丝机具。 -
丝簧
sī huáng
1.弦管乐器。 2.引申为音乐。 -
丝蠒
sī jiǎn
见"丝茧"。 -
丝粟
sī sù
1.蚕丝与粟米。 2.比喻极小或极少。 -
丝柳
sī liǔ
细柔如丝的柳条。 -
丝肉
sī ròu
指乐声和歌声。 -
丝桐
sī tóng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
丝籰
sī yuè
复摇和络丝过程中卷绕生丝用的框架。通常用木﹑竹制成。 -
丝絮
sī xù
即丝绵。 -
丝纩
sī kuàng
1.丝和丝绵。 2.单指丝绵。 -
丝柎
sī fū/fǔ/fù
即丝籰。缫丝用具。参见"丝籰"。 -
丝网
sī wǎng
1.丝织的网。亦指棉﹑纱﹑麻等制成的网。 2.指鱼网。 3.指细密如丝的网状物。 -
丝缰
sī jiāng
丝制的马缰绳。 -
丝糕
sī gāo
用小米粉﹑玉米粉或面粉等加水搅拌发酵后蒸成的松软的食品。宋陈造有《谢韩干送丝糕》诗。 -
丝绵
sī mián
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成。保暖性好,供作衣絮和被絮之用。 -
丝条
sī tiáo/tiāo
纤细的枝条。 -
丝锥
sī zhuī
俗称螺丝攻。加工孔内螺纹的一种螺纹刀具。可分为手用丝锥和机用丝锥。 -
丝虫
sī chóng
1.指蜘蛛。 2.又名血丝虫。一种人体寄生虫。虫体细长,呈丝状。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
丝栈
sī zhàn
1.旧中国在上海出现的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经营四川﹑湖北及山东等省产生丝。接受厂商委托,转售洋行,抽收佣金。并代办仓储﹑保险﹑纳税等事,有时还借垫资金。 2.储存生丝的栈房。 -
丝苓
sī líng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高诱注:"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后遂用"丝苓"比喻姻亲。 -
丝绸
sī chóu
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织品的总称。 -
丝线
sī xiàn
以丝纺成的线。 -
丝毫
sī háo
细微之至。丝﹑毫都表示极小或极少。 -
丝鞭
sī biān
1.丝制的马鞭。 2.古代亦用作缔结婚姻的信物。 3.戏曲锣经。以鼓签连续急促地敲击单皮鼓,形成类似燃放鞭炮或撕布之声。多用以衬托念白和身段动作。武戏里最紧凑的对打,或单人连续耍刀花﹑枪花﹑棍花时,往往停下锣钹等打击乐器,单用丝鞭衬托。 -
丝末
sī mò
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 -
丝茅
sī máo
草名。即白茅。 -
举丝
jǔ sī
古代官方对民间的一种信贷形式。 -
九丝
jiǔ sī
1.九弦。 2.山名。在今四川省兴文县。 -
乱丝
luàn sī
1.紊乱的丝。常以比喻纷乱无绪的事物。 2.喻指散乱的头发。 -
二丝
èr sī
指斑白头发。 -
云丝
yún sī
指飘动的鬃毛。 -
五丝
wǔ sī
五色丝。 -
克丝
kè sī
即缂丝。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 -
兔丝
tù sī
1.植物名。即菟丝子。 2.喻妻室。 -
刷丝
shuā/shuà sī
一种名石,产安徽歙县,用以制砚,称"刷丝砚"。石纹精细缜密如刷丝,称刷丝罗纹。 -
冰丝
bīng sī
1.指冰蚕所吐的丝。常用作蚕丝的美称。 2.指琴弦。 -
凤丝
fèng sī
琴弦的美称。 -
刻丝
kè sī
同‘缂丝’。 -
华丝
huá/huà/huā sī
花白头发。 -
吴丝
wú sī
吴地产的丝。喻指精美的琴弦。 -
危丝
wēi sī
指琴。 -
咡丝
èr sī
谓蚕口上下吐丝。 -
哀丝
āi sī
指哀婉的弦乐声。 -
商丝
shāng sī
商弦。 -
垂丝
chuí sī
1.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 2.指如丝的枝条下垂。 3.白发下垂。 4.指垂丝海棠。 -
天丝
tiān sī
1.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游丝。 2.仙女纺织用的丝线。 -
属丝
shǔ/zhǔ sī
连续之丝。 -
市丝
shì sī
1.市制长度单位,一市丝等于十万分之一市尺,通称丝。 2.市制重量单位,一市丝等于百万分之一市斤,旧制等于一百六十万分之一市斤,通称丝。 -
干丝
gān/gàn sī
食品。把素净豆腐干煮沸加压切成细丝,再加上配料烹制而成,既可热吃,亦可凉拌。 -
引丝
yǐn sī
抽丝;牵线。 -
弹丝
dàn/tán sī
弹奏弦乐器。 -
彩丝
cǎi sī
1.彩色丝线。 2.旧俗以彩丝为端午日应节之物。据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可辟邪崇,又名"长命缕"﹑"续命缕"。唐代故事,宫中常于端午日以彩丝所结长命缕赐诸臣。 -
悬丝
xuán sī
靠一根丝吊着。多比喻极危殆。 -
情丝
qíng sī
喻指男女间相爱悦的感情。 -
悲丝
bēi sī
1.悲哀的弦乐声。 2.见"悲染丝"。 -
愁丝
chóu sī
白发。 -
抽丝
chōu sī
抽茧取丝。亦比喻缓慢。 -
拉丝
lā/lá sī
拔丝 ①。 -
拔丝
bá sī
1.把原料拉制成丝状。 2.烹调方法之一。把马铃薯﹑苹果之类的食物放在熬滚的糖锅里搅拌,取食时,糖遇冷会拉成丝状。 -
挂丝
guà sī
围屏。 -
散丝
sàn/sǎn sī
1.散落细丝。常用以形容细雨。 2.花名。 -
敲丝
qiāo sī
指银锭。古代银锭上都敲印着圆丝纹,故称。 -
斑丝
bān sī
杂色丝的织成品。 -
料丝
liào sī
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因其系煮料抽丝而成,故称。 -
断丝
duàn sī
1.断绝的丝。 2.指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
新丝
xīn sī
1.当年的蚕丝。 2.比喻初生的白发。 -
春丝
chūn sī
1.指春日的柳条。 2.指春日的钓丝。 -
晴丝
qíng sī
虫类所吐的﹑在空中飘荡的游丝。 -
暖丝
nuǎn sī
指春天新绿的柳条。 -
朱丝
zhū sī
1.红色的丝绳。 2.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 3.借指琴瑟。 -
机丝
jī sī
织机上的丝。 -
染丝
rǎn sī
将丝染色。喻受人熏陶感化。 -
柘丝
zhè sī
柘蚕丝。 -
柳丝
liǔ sī
指垂柳细长的枝条。 -
核丝
hé/hú sī
细胞核中的丝条体。指血统。 -
桐丝
tóng sī
指琴弦。 -
梦丝
mèng sī
旧谓生女之兆。 -
棕丝
zōng sī
即棕毛。参见"椶毛"。 -
棼丝
fén sī
乱丝。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
楚丝
chǔ sī
犹楚弄。 -
横丝
héng/hèng sī
指纵横交织的蛛丝。 -
橙丝
chéng sī
切成丝的橙皮,作调味佐料。 -
檿丝
yǎn sī
蚕食檿桑叶所吐的丝﹑可供织作,制琴弦最佳。因亦以"檿丝"借指琴弦﹑弦乐。 -
毫丝
háo sī
犹丝豪。极言微小或微少。毫﹑丝均是微小的度量单位。 -
水丝
shuǐ sī
旧时指成色低的银子。 -
汗丝
hàn/hán sī
极细微的汗。 -
游丝
yóu sī
①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游丝荡漾,残红堆拥|游丝软系飘香榭。②钟表里的弹性元件,用以控制摆轮做等时往复运动。 -
湖丝
hú sī
浙江省湖州市出产的蚕丝。色白,柔韧,质地极佳,行销国内外。又名白丝。 -
灯丝
dēng sī
电灯泡或电子管内的金属丝。通电即发光﹑发热或产生射线。 -
灵丝
líng sī
1.指传说中联结男女婚姻的红线。 2.指传说中的续命丝。典出《艺文类聚》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 -
烟丝
yān sī
1.指细长的杨柳枝条。 2.吸烟时喷出的烟缕。 3.烟叶加工后切成的细丝。 -
焊丝
hàn sī
气焊或电焊时熔化填充在工件接合处的金属丝。焊丝的表面不涂防氧化作用的焊剂。 -
熔丝
róng sī
由合金制成、在比较低温度下熔解的导线。到一定的超载电流时,导线即升温到熔解点。 -
熟丝
shú sī
通过在肥皂溶液中煮沸除去油脂的丝。 -
琴丝
qín sī
琴弦。亦指琴声。 -
牵丝
qiān sī
1.佩绶。谓任官。 2.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郭牵其一。郭牵得第三女。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 3.犹引绳。 4.即牵丝戏。 5.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
狂丝
kuáng sī
指随风飞舞的柳条。 -
珥丝
ěr sī
吐丝。 -
理丝
lǐ sī
1.抽理蚕丝。 2.谓弹奏弦乐器。 -
琼丝
qióng sī
形容莹洁的丝状物。 -
瓦丝
wǎ/wà sī
古乐器中的土和丝两类。 -
生丝
shēng sī
用茧缫制成的丝。是纺织工业的原料。 -
甲丝
jiǎ sī
指穿结甲叶之绳。 -
电丝
diàn sī
指电线。 -
白丝
bái sī
白色的茧丝。 -
皮丝
pí sī
水烟名。 -
碧丝
bì sī
染青绿色的蚕丝。多用以形容初生细草或青年女子的头发。 -
秦丝
qín sī
犹秦筝。 -
竹丝
zhú sī
古代纸的品种之一。 -
筋丝
jīn sī
植物的脉络。 -
管丝
guǎn sī
犹丝竹。指管乐器和弦乐器。 -
篆丝
zhuàn sī
曲细而形如篆文的游丝。 -
篾丝
miè sī
竹篾劈的细丝。 -
粉丝
fěn sī
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的食品。 -
素丝
sù sī
1.本色的丝;白丝。 2."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 3.比喻白发。 -
絓丝
guà/kuā sī
粗丝和精丝的统称。 -
緑丝
lǜ/lù sī
1.绿色丝缕。 2.指柳丝。 -
纹丝
wén/wèn sī
细纹。借指极为细微的痕迹。 -
纺丝
fǎng sī
虫名。纺织娘的别名。 -
练丝
liàn sī
未染色的熟丝。 -
细丝
xì sī
古称纹银。 -
络丝
luò/lào sī
1.一绺丝。 2.缠丝。 -
绦丝
tāo sī
杂色丝带。 -
绣丝
xiù sī
语出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后以"绣丝"为对人表示崇敬之典。 -
绢丝
juàn sī
用疵茧、废丝和双宫茧作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所得短纤维纺制成的线。有桑蚕绢丝、柞蚕绢丝和蓖麻蚕绢丝等。光泽润美,手感柔和,吸湿性好。多为双股线,用于织制轻薄的绢丝纺等高级丝织品,或加工成缝纫丝线、刺绣丝线等。 -
综丝
zōng/zèng sī
整理蚕丝。 -
缂丝
kè sī
丝织工艺名。也称刻丝、缂绣。织时,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在需要处与细蚕丝经线交织。故其经线纵贯织品,而纬线则不能横贯全幅。织品当空照视时,其图案花纹,似刻镂而成。 -
缘丝
yuán sī
一种不育丝状体,它们在很多子囊壳和其他子实体结构的孔口处排成一列。 -
缫丝
sāo sī
把蚕茧用开水浸泡,抽出茧丝:缫丝女工。 -
缲丝
qiāo/sāo sī
煮茧抽丝。 -
羔丝
gāo sī
见"羔羊素丝"。 -
肉丝
ròu sī
切成细丝状的肉。 -
色丝
sè/shǎi sī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絶;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因以"色丝"指绝妙好辞,犹言妙文。 -
花丝
huā sī
雄蕊的下部,多为丝状,作用是支撑花药。 -
苔丝
tái sī
长篇小说。英国哈代作于1891年。贫苦少女苔丝遭到富家子亚雷奸污。后在牛奶场当女工,与大学生克莱相爱。新婚之夜,她向克莱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却遭遗弃。为生活所迫,她不得已与亚雷同居。不久,克莱反悔,欲与她重归于好。绝望中的苔丝杀死亚雷,自己也被判处死刑。 -
茧丝
jiǎn sī
1.蚕丝。 2.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 3.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 -
荞丝
qiáo sī
用荞麦面做成的粉丝。 -
荷丝
hé/hè sī
即藕丝。 -
莼丝
chún sī
莼菜。 -
菱丝
líng sī
菱蔓。 -
菟丝
tù/tú sī
草名。俗称菟丝子。蔓生,茎细长,缠络于其他植物上。花淡红色。子可入药。 -
萦丝
yíng sī
1.纠结的丝缕。 2.形容纠缠难解。 -
藕丝
ǒu sī
1.莲藕折断后,藕丝仍相连续,因以喻情意绵绵。 2.彩色名。纯白色。 -
虹丝
hóng sī
彩虹如束丝。比喻男女情思。 -
虫丝
chóng sī
1.蛛丝。 2.泛指其他虫类吐的丝。 3.蚕丝。 -
蚕丝
cán sī
1.蚕吐的丝。 2.羹名。 -
蛛丝
zhū sī
蜘蛛分泌物结成的丝。亦指蛛网。 -
螺丝
luó sī
1.螺旋。 2.螺钉的俗称。 3.螺纹的俗称。 -
蠒丝
jiǎn sī
蚕丝。比喻雨丝。 -
血丝
xuè/xiě sī
1.丝缕状的血。 2.指极稀少的血色。 3.指眼白上因毛细管充血而出现的红丝。 -
裊丝
niǎo sī
1.亦作"袅丝"。 2.香灰的别称。 -
触丝
chù sī
投入罗网。 -
言丝
yán sī
指诏书。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
调丝
tiáo/diào sī
弹奏弦乐器。 -
豆丝
dòu sī
食品。豆腐干切成丝状,加配料烹煮而成。也叫干丝。 -
豪丝
háo sī
犹丝毫。豪,通"毫"。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