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外” 词语大全
-
外鹜
wài wù
用心不专一;旁鹜。 -
外任
wài rèn/rén
1.指地方官职位。 2.谓任地方官。 -
外侧
wài cè/zè/zhāi
在外部的某一位置。如:这些船是全部装有空气调节设备的,并且它们的特等舱都在外侧。 -
外仆
wài pū/pú
1.古代官名。掌管国君和大臣临时止宿﹑停留处所等事务。 2.借指掌管留止住次的人员。 -
外儒
wài rú
道家对儒家的称呼。 -
外切
wài qiē/qiè
如果一个多边形(或多面体)的每一边(或多面体之每一面)均与位于其内的一条闭曲线(或曲面)相切,则称此多边形(或多面体)外切于该曲线(或曲面)。如:外切形。 -
外妹
wài mèi
1.同母异父之妹。 2.指舅或姨之女。 -
外和
wài hé/hè/huó/huò/hú
外表和气。 -
外僚
wài liáo
在京师以外任职的官吏。 -
外区
wài qū/ōu
谓本地以外的区域;外域。 -
外宇
wài yǔ
1.亦作"外寓"。亦作"外?"。 2.犹外域,外方。 -
外乡
wài xiāng
本地或家乡以外的地方。 -
外备
wài bèi
犹外办。参见"外办"。 -
外号
wài hào/háo
也叫“绰号”、“诨名”。根据一个人的性情特征,在本名以外另起的名号:“黑旋风”是李逵的外号。 -
外夷
wài yí
1.亦作"外彝"。 2.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
外外
wài wài
对外甥的爱称。 -
外务
wài wù
1.身外的事务;正业以外的事务。 2.指与外国交涉的事务。清末有外务部,职权同后来的外交部。 -
外层
wài céng
一般指距地面500千米以上高度的大气层。层内大气十分稀薄,大气分子很少互撞,带电微粒受磁力线控制而运动,中性粒子基本上按各自抛物线轨迹运动,速度较大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而逸入行星际空间。 -
外公
wài gōng
外祖父。 -
外伸
wài shēn
向外突出以便位于上方。 -
外军
wài jūn
指在外作战的军队。 -
外内
wài nèi/nà
外部和内部。其对象因所指而异。 -
外串
wài chuàn
亦称“客串”,非本剧团的演员临时扮角色参加演出,也指临时担任原不属自己的工作。 -
外厨
wài chú
星座名。 -
外壳
wài ké/qiào
外皮。 -
外套
wài tào
短篇小说。俄国果戈理作于1842年。小官吏亚卡基耶维奇成年累月抄写文书,经常受人愚弄。他节衣缩食,好容易做了一件新外套,不久却被人抢去。他求警察局长帮助,却挨了一顿臭骂,从此一病不起,终于死去。 -
外传
wài chuán/zhuàn
1.古代经学家称广引事语﹑推演本义的书为"外传",与专主解释经义的"内传"相对。如《春秋左传》为内传,《国语》为外传;《诗》有《韩诗外传》,《春秋》又有《谷梁外传》﹑《公羊外传》等。 2.传记文的一种。为史书所不载的人物立传;或于正史外另为作传,记其遗闻逸事,都叫外传。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等。 -
外史
wài shǐ
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
外出
wài chū
1.出外。 2.谓离京出任地方官。 -
外人
wài rén
①别人。多指没有亲友关系的疏远的人:这里没外人,直说无妨|你我终是外人,怎管得他家事!②外界的人:不与外人通|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③近代指外国人:海峡两岸的事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不应让外人插手。 -
外吏
wài lì
1.指在外应值之吏。 2.指朝臣。 3.指地方官。 4.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与"京吏"相别。 -
外主
wài zhǔ
谓在外之主事者。 -
外宠
wài chǒng
1.指宠臣。 2.娈童;男色。 3.指丈夫在婚外所宠爱而与之同居的女子。 -
外学
wài xué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2.东汉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
外勤
wài qín
部队以及某些机关﹑企业如报社﹑测量队﹑贸易公司等,经常在外面进行的工作。亦指从事外勤工作的人。 -
外婚
wài hūn
指姻戚。 -
外宾
wài bīn
外国来的宾客。 -
外壤
wài rǎng
外伤。壤,通"伤"。 -
外壕
wài háo
在据点外围或阵地前挖掘的壕沟。 -
外使
wài shǐ
指派出或进入的使者。 -
外声
wài shēng
音韵学术语。指开口呼和合口呼。 -
外卖
wài mài
1、餐饮业指销售供顾客带离店铺的食品(一般指自己店铺现做的):~烤鸭|增加~业务。2、外卖的食品:送~|吃~。 -
外妻
wài qī/qì
犹外妇。 -
外制
wài zhì
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 -
外像
wài xiàng
1.谓外治之法。 2.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 -
外伤
wài shāng
1.指因受外来刺激而产生的忿恨忧虑等情绪。 2.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 -
外子
wài zǐ
旧时妇女对人称自己的丈夫:张总,外子不懂人情世故,冒犯处请多关照! -
外尘
wài chén
佛教语。指色﹑声﹑香﹑味等外境。 -
外姑
wài gū
岳母。 -
外家
wài jiā/gū/jie
1.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 2.指外戚。 3.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4.指男子于正妻之外在别处所置之妾。 5.谓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6.指外家拳。 -
外债
wài zhài
国家向外国借的债。亦指私人或单位向别人﹑其他单位借的债。 -
外功
wài gōng
指练手﹑眼﹑身﹑步及肩﹑肘﹑腕﹑胯等功夫的武术。与"内功"相对。 -
外卦
wài guà
重卦中的上卦,即六十四卦中的上三爻。亦称悔。 -
外头
wài tóu/tou
外边;外面。 -
外县
wài xiàn/xuán
省内本地以外的县份。 -
外官
wài guān
1.古指外朝卿大夫。 2.宫外百官。非近侍之臣。与内官相对。 3.或谓在外捍卫边境之官。参阅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4.地方官。与京官相对。 -
外侮
wài wǔ
1.来自外国﹑外族的侵犯和凌辱。 2.谓对外侵犯﹑欺凌。 3.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 -
外亲
wài qīn/qìng
1.旧指女系的亲属。如母﹑祖母的亲族,及女﹑孙女﹑诸姊妹﹑诸侄女﹑其他诸姑的子孙等。 2.犹外戚。 3.表面亲善。 -
外奬
wài jiǎng
外来的奖劝﹑激励。 -
外候
wài hòu
外露的征候。 -
外丹
wài dān
道家烧炼金石而成的丹药,俗称"金丹"。与"内丹"相对。 -
外化
wài huà/huā
谓外表变化。 -
外客
wài kè
1.外来的客人。 2.外寇。 -
外利
wài lì
1.外来的利益。 2.谓外刃锋利。 -
外宁
wài níng/nìng
境外安宁。 -
外在
wài zài
事物本身以外的。与"内在"相对。 -
外围
wài wéi
1.指外层包围圈。 2.指外界的气氛。 3.指圆状物外圈的周长。 4.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的(事物)。 -
外姻
wài yīn
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
外刑
wài xíng
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 -
外力
wài lì
1.外来的力量。 2.物理学术语。指外界作用于某一体系的力。例如其他原子对某一原子的作用力,对该原子来说就是外力。 -
外奔
wài bēn/bèn
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 -
外室
wài shì
犹外宅。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 -
外城
wài chéng
1.指塞外防边的城堡。 2.内城外之郭,即内城外围修筑的又一层城墙。 -
外商
wài shāng
1.外地商人。 2.指外国商人。 -
外举
wài jǔ
1.谓荐举外人。 2.荐举出任外职。 3.指在外举兵。 -
外傅
wài fù
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与内傅相对。 -
外关
wài guān
中医学名词。位于腕后二寸,前臂背侧尺桡两骨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
外场
wài cháng/chǎng
1.屋外的场地。 2.清制武举会试分内场﹑外场。外场试武艺,内场试武经。 3.旧时指妓院里在外边干杂事的仆人。 4.指外差。 5.指外面的事情。 6.犹外界。 7.谓在外面混事所讲究的面子上的一套,如阔绰﹑好客﹑讲义气等。 -
外交
wài jiāo
①彼此交往:不好外交|擅长外交。②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间交往活动。主要有国家元首、外交代表等进行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颁发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等。 -
外厂
wài chǎng/ān/hàn
明朝永乐时建立的特务机关。 -
外寝
wài qǐn
1.古代宫室之制,有正寝﹑内寝之别。正寝又叫外寝,为君主治事之所。 2.中门外的房屋,治丧者所居。 -
外典
wài diǎn
1.佛教徒称佛书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2.指与某种著作相关的另一种著作。 3.谓在外掌管(军政事务)。 -
外倾
wài qīng
谓性格外向。 -
外体
wài tǐ/tī/bèn
身体的外部。比喻辅佐之士。 -
外女
wài nǚ/rǔ
古时王之诸姑及姊妹之女。 -
外作
wài zuò
1.指正业之外的事。 2.谓在外干活。 -
外婆
wài pó
1.外祖母。 2.旧时嫖客对妓院老鸨的称呼。 -
外厩
wài jiù
宫外的马舍。 -
外姓
wài xìng
1.异姓。与内姓相对。 2.专指母方的姓氏。 -
外向
wài xiàng
①旧指女子婚后偏向丈夫方面:妈妈对女儿成家后一味外向,不来看望父母,很不满意。②指好活动、好交往,活泼而开朗的性格特征:我内向,你外向,彼此合不拢。 -
外孙
wài sūn/xùn
女儿的儿女。 -
外书
wài shū
佛教徒称佛经以外的书籍为外书。 -
外妇
wài fù
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 -
外宽
wài kuān
谓外表宽厚。 -
外事
wài shì
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孔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殷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清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 5.指外交事务。 6.指男色之事。 -
外命
wài mìng
1.指封建王侯及其臣属。 2.谓财物。 -
外寓
wài yù
见"外宇"。 -
外丧
wài sāng/sàng
谓大门以外的丧事。 -
外宗
wài zōng
1.古官名。掌宗庙祭祀时辅佐王后荐献等事。 2.王诸姑及姊妺的女儿等。 -
外地
wài dì/de
1.指京城以外的地方。 2.犹外乡。 -
外嬖
wài bì
指宫禁外的宠臣(包括男宠)。 -
外委
wài wěi
清代武官名。初为额外委派,后成定制。外委千总,正八品;外委把总,正九品;额外外委,从九品。 -
外埠
wài bù
外地,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埠邮件|外埠驻上海的办事处。 -
外堂
wài táng
古代帝王陵墓中外间的墓室。 -
外厢
wài xiāng
外面。 -
外奸
wài jiān
指外敌。 -
外兄
wài xiōng
1.表兄。 2.指同母异父兄。 -
外台
wài tái/tāi
1.官名。后汉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 2.官名。兰台。 3.官名。汉因秦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三台"。 -
外境
wài jìng
1.国境以外的地区。 2.指外界事物。 -
外加
wài jiā
另外加上。 -
外侨
wài qiáo
外国的侨民。 -
外寇
wài kòu
外来的敌寇;外来侵掠。 -
外壝
wài wéi
围绕祭坛的矮土墙。亦泛指祭坛。 -
外域
wài yù
本国以外的地区或国家。 -
外党
wài dǎng
谓母族或妻族。 -
外兵
wài bīng
官名。三国魏置。又分左外兵,右外兵。左外兵掌河南及潼关以东诸州;右外兵掌河北及潼关以西诸州。 -
外国
wài guó
1.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2.犹外地,外乡。 -
外办
wài bàn
1.警卫宫禁。亦指警卫宫禁的官员。 2.我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的简称。 -
外因
wài yīn
见“内因与外因”。 -
外宅
wài zhái
1.城外住宅;别宅。 2.指男子养于别宅而与之同居之妇。 -
外神
wài shén
谓郊﹑社﹑封禅等所祭之神。与"内神"相对。 -
外郭
wài guō
内城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
外质
wài zhì
外表,外貌。 -
外谪
wài zhé
由京师贬谪外省或边远地区。 -
外翼
wài yì
指阵地的左右两翼。 -
外名
wài míng
1.谓对外宣称。 2.外号。 -
外衅
wài xìn
指与外国的争端。 -
外野
wài yě
1.犹野外。 2.犹外地,外乡。 -
外部
wài bù
1.外面,表面。 2.中医特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六腑。 3.清末对外交部的简称。 -
外缘
wài yuán
1.佛教语。谓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 2.犹外因。 -
外第
wài dì
1.宫外府第。 2.后妃之家;后妃家的住宅。 3.别宅。 -
外肾
wài shèn
旧时称睾丸为外肾。 -
外贸
wài mào
对国外的贸易。与“内贸”相对。 -
外羡
wài xiàn
陵墓的外道。 -
外藩
wài fān
原指有封地的诸侯,后泛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吏:起自外藩,入继大统。 -
外罩
wài zhào
罩在衣服外面的褂子。 -
外长
wài cháng/zhǎng
外交部部长的简称。 -
外言
wài yán
1.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 2.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
外表
wài biǎo
①外观;表面:大楼的外表不错,而内部质量却不行|办事不能只图外表好看。②外貌;仪表:这是一个外表堂皇而内心卑鄙的伪君子。 -
外铄
wài shuò
犹外力。 -
外祖
wài zǔ
母之父。俗称外公。 -
外者
wài zhě
犹从前,以往。 -
外象
wài xiàng
见"外像"。 -
外貌
wài mào
外表,仪表。 -
外镇
wài zhèn
京城外设长官督守的要镇。亦指镇抚地方的官员。 -
外调
wài tiáo/diào
1.旧时指京官调任地方官。 2.调出。谓向其他地方或单位调物资﹑人员。 3.到外地或外单位作人事调查。 -
外辞
wài cí
1.泛指显豁之辞。 2.对外的言词。 -
外禄
wài lù
地方官的俸禄。借指地方官。 -
外郎
wài láng/làng
1.官名。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
外观
wài guān/guàn
①事物的外在形象:他外观宽绰,其实已经负债累累|这栋旧宅外观尚可,而内部已被白蚁蛀空。②外貌:外观整洁|既要注重外观,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 -
外逃
wài táo
1.逃往另一地。2.逃往另一国家。 -
外编
wài biān
正书以外带补遗﹑补缺性质的别编。 -
外相
wài xiāng/xiàng
1.谓在地方上主政者。 2.指人显露于外的状貌。 -
外职
wài zhí
指地方职务。与中央职务相对。 -
外邦
wài bāng
1.指地方州郡。 2.古代诸侯国称本国以外的邦国,或泛指中原地区以外四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指外国。 -
外营
wài yíng
外层营垒。 -
外祟
wài suì
外来的鬼怪﹑祸祟。亦以喻外来的扰害﹑祸患等。 -
外衣
wài yī/yì
穿在外面的衣服。常用以比喻伪装。 -
外邸
wài dǐ
1.在京的诸王住宅。 2.后妃之家。 -
外褂
wài guà
清朝官员的礼服之一,因加于各衣之外,故名。长及胫,裾前左右开叉,胸部及背部皆绣有花纹。 -
外见
wài jiàn/xiàn
谓显现于外。 -
外议
wài yì
外界的舆论。 -
外重
wài zhòng/chóng
谓中央政权以外的地方藩镇势重。 -
外篇
wài piān
古人因事理有别,故书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如《庄子》﹑《晏子春秋》都分内外篇。唐成玄英《<庄子>序》:"所言《内篇》者,内以待外立名,篇以编简为义……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 -
外舍
wài shè/shě
1.在外住宿。 2.外戚。 3.古以小学为外舍。 -
外累
wài léi/lěi/lèi
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
外钱
wài qián
犹外快。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 -
外货
wài huò
1.古代指来自其他诸侯国的货物。 2.指从外国来的货物。 -
外积
wài jī
谓财富积聚于外。 -
外繇
wài yáo/yóu/zhòu
谓戍边;亦指戍边士兵。 -
外钞
wài chāo
1.清代称公文的副本为外钞。 2.正集以外又刊刻者。 3.外国的纸币。 -
外语
wài yǔ/yù
外国语言。 -
外角
wài jiǎo
多边形任一边与其邻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
外说
wài shuō/shuì/yuè
指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
外耳
wài ěr
耳朵最外面的一部分,由耳郭﹑外听道和鼓膜组成。 -
外籍
wài jí
谓属于外国国籍的人或物。如明代有外籍进士。参阅明胡侍《真珠船》卷二。 -
外论
wài lùn/lún
外界的议论。 -
外边
wài biān
1.指物件靠外的边沿。 2.指超出某一范围的地方。 3.外地。 4.表面。 -
外色
wài sè/shǎi
男色。 -
外道
wài dào
1.佛教徒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为外道。 2.泛指不合于正道的论说﹑法则等。 3.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4.见外;客气。 -
外缩
wài suō/sù
谓表面收敛。 -
外眷
wài juàn
犹外亲。指女系的亲属。 -
外裔
wài yì
谓边远的地方。 -
外科
wài kē
1.主要用手术治疗体内外疾病的医学分科。与内科相对。 2.指外科医生。 -
外转
wài zhuǎn/zhuàn
旧时谓京官转任外省同级官职。与内转相对。 -
外迁
wài qiān
旧时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
外艰
wài jiān
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
外禅
wài chán/shàn
谓天子禅位于外姓。 -
外财
wài cái
犹外快。 -
外诱
wài yòu
外界事物的诱惑。 -
外邪
wài xié/yá/yé/yú/xú
1.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 2.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
外访
wài fǎng
出国访问:~活动。 -
外补
wài bǔ
1.旧时称京官外调。 2.指地方官。 -
外蕃
wài fán/fān/bō/pí
谓属国。 -
外籀
wài zhòu
逻辑学术语"演绎"的旧译名。 -
外邮
wài yóu
城外的驿站。 -
外祭
wài jì/zhài
指郊社山川等祭祀。与内祭相对。 -
外证
wài zhèng
1.外露的病状﹑症候。 2.旁证。 -
外类
wài lèi
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教派为外类。 -
外警
wài jǐng
谓外敌攻袭的警讯。 -
外遇
wài yù
已婚男女在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丈夫有了外遇,家庭蒙上了一重阴影。 -
外私
wài sī
1.古代士对本国大夫的自称。 2.士﹑大夫对他国大夫﹑士的自称。 3.私通外国。 -
外省
wài shěng/xǐng
1.谓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 2.本省以外的省份。 3.京都以外的地方各省。 -
外线
wài xiàn
1.处于对敌包围形势的作战线。 2.在安有电话分机的地方称对外通话的线路。 -
外虞
wài yú
1.谓对外患的防备。 2.外患。 -
外郡
wài jùn
京都以外的州郡。 -
外荒
wài huāng
1.谓耽乐田猎。以使人精神迷乱,故称。语出《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孔传:"迷乱曰荒……禽,鸟兽。"孔颖达疏:"老子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好色好田,则精神迷乱。" 2.边境少数民族所居僻远之地。 -
外资
wài zī
由外国政府或商人投入的资本。 -
外销
wài xiāo
1.清制指公款不必报户部,由地方官自行销用者。 2.谓商品销售到外地或外国。 -
外翁
wài wēng
1.外祖父。 2.岳父。 -
外祀
wài sì
郊祀。祀国内山川四望之属。 -
外秀
wài xiù
外表俊秀。 -
外胎
wài tāi
车轮的外带。即包在内胎外面直接与地面接触的轮胎。 -
外视
wài shì
1.犹外观,外表。 2.谓视如外人。 -
外臣
wài chén
1.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2.犹藩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
外舅
wài jiù
岳父。 -
外眦
wài zì
靠近两鬓的眼角。 -
外话
wài huà
①见外的话:都是自己人,说什么外话。②俗语:说句外话,叫作“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
外祸
wài huò
1.外来的灾祸。 2.来自国外的祸害。指外国的侵略。 -
外路
wài lù
1.宋代以后指各地方行政区划。 2.外地。 -
外身
wài shēn
1.谓献身。 2.谓置身于世外。 -
外洋
wài yáng
1.指外国。 2.指外海。与内海相对。 3.指外国的银圆。 -
外教
wài jiào/jiāo
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儒﹑道九流为外教。 -
外属
wài shǔ/zhǔ
外家亲属。 -
外朗
wài lǎng
谓聪明外露。 -
外币
wài bì
外国的货币。 -
外江
wài jiāng
1.江名。长江至湖北枝江县东分为二支,流经百里洲以南的为外江,至江陵西南与内江合。参阅《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江名。四川境内,沱湔称为外江,郫江称为内江。 3.旧称长江以南为外江,也称江外。 4.广东﹑福建等地人称长江左近及以北数省为外江,称其人为外江人。参见"外江话"。 -
外心
wài xīn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形外。 -
外屋
wài wū
数间相连的房屋中直接通到外面的房间。 -
外库
wài kù
宫外的仓库。与内库相对。 -
外母
wài mǔ
岳母。 -
外扬
wài yáng
1.显现于外。 2.向外宣示﹑宣扬。 -
外欠
wài qiàn
1.商业上指外界对己方的欠款。如:收回外欠。2.另外还欠。如:给你这二百元后,外欠多少?。 -
外役
wài yì
谓在外服役。 -
外海
wài hǎi
犹海外。指本国海面以外的地方。与内海相对。 -
外景
wài jǐng
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搭置在摄影棚外的室内景。 -
外求
wài qiú
求之于外。 -
外户
wài hù
1.从外面关闭的门。 2.泛指大门。 3.喻屏障或出入要地。 -
外界
wài jiè
①某个物体以外的空间:外界作用力|外界的空气振动耳膜,才能成为声音。②某个集体以外的部分:外界舆论|外界人士|整年呆在山沟里,对外界形势一无所知。 -
外忧
wài yōu
1.外来的忧患。 2.犹外艰。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
外氏
wài shì/zhī
指外祖父母家。 -
外痔
wài zhì
病名。生在肛门外部的痔疮。与内痔相对。 -
外施
wài shī
对外家施恩泽。 -
外快
wài kuài
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他利用业余时间跑推销,外快不少。 -
外徙
wài xǐ
谓转任地方官。 -
外畔
wài pàn
1.周围的边沿。 2.反叛;背叛。畔,叛。 -
外引
wài yǐn
从外国或外地引进。 -
外监
wài jiān/jiàn
1.唐代奉皇帝命在外监军的宦官。 2.宋代都水监的别称。掌管河流堤堰疏凿浚治事务。 -
外畿
wài jī
京畿以外的地方。 -
外政
wài zhèng
谓国事。 -
外才
wài cái
指人的外貌。 -
外敷
wài fū
把药膏﹑药水等涂抹在患处称外敷。 -
外朝
wài zhāo/cháo
1.周制天子﹑诸侯处理朝政之所。对内朝而言。 2.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
外幸
wài xìng
谓天子外出。 -
外庸
wài yōng
谓任地方官时的政绩。 -
外戚
wài qī
指帝室的母族、妻族:《史记·外戚世家》|汉末外戚专权,天下大乱。 -
外来
wài lái
从外边来的:非固有的。 -
外强
wài qiáng/qiǎng/jiàng
1.外面强大。 2.貌似强大。参见"外强中干"。 -
外材
wài cái
外貌,容貌。 -
外港
wài gǎng/jiǎng
某个没有港口或没有良好港口的都市附近的较好的港口称为该都市的外港。 -
外感
wài gǎn
1.感应于外界事物。 2.中医指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而引起的疾病。 -
外此
wài cǐ
除此之外。 -
外成
wài chéng
1.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 2.谓女子出嫁。 -
外弟
wài dì/tì/tuí
1.同母异父弟。 2.表弟。亦通谓姑舅兄弟。 3.妻弟。 -
外市
wài shì
谓勾通外人以取利。 -
外淫
wài yín
1.谓散逸游移。 2.谓滋润于外。 -
外敌
wài dí
外来的敌人。 -
外差
wài chā
把一个无线电频率同另一不同的频率合在一起以便产生差拍。 -
外延
wài yán
逻辑上指反映在概念之中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例如“生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就是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概念中的反映。 -
外溢
wài yì
1.显露于外。 2.流入国外。 -
外屏
wài píng/bǐng
1.天子的门屏。屏,对着门的小墙,后称照壁。与内屏相对。 2.星名。属二十八宿的奎宿。即双鱼座七星。 -
外瀛
wài yíng
谓海外之地。 -
外流
wài liú
指人﹑财物等转移到外地或外国。 -
外服
wài fú/fù
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后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 -
外班
wài bān
清制,会试中进士后,除留在京城任京官外,其分发外地任官者称外班。 -
外彝
wài yí
见"外夷"。 -
外治
wài zhì
1.指政事,国事,与"内职"相对。 2.中医学名词。如外科手术﹑针灸﹑推拿及药物熏﹑熨﹑敷﹑贴等法均属外治。与"内治"相对言。 -
外牧
wài mù
1.谓地方官。 2.指京都外的牧马场所。 -
外物
wài wù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
外带
wài dài
1.另外加上,附带。 2.车轮外胎。 -
外权
wài quán
古代指其他诸侯国的权势﹑势力。 -
外廷
wài tíng
1.亦作"外庭"。 2.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 -
外水
wài shuǐ
1.水名。指长江流经四川旧彭山县的一段。 2.水名。旧彭山县,汉称武阳。彭亡聚亦称彭亡。 3.水名。四川以涪江为内水,岷江为外水。 4.犹外乡。 5.犹外快。 -
外工
wài gōng
国都中掌丝织的女官及所属女工的通称。因在宫外,故称。 -
外文
wài wén
外国的语言或文字。 -
外椁
wài guǒ
棺材外的套棺。 -
外应
wài yīng/yìng
外部接应。亦指外部接应的力量。 -
外径
wài jìng
包括壁厚度在内的管子或容器的外缘直径。 -
外按
wài àn
冬日以鹰犬出近畿演习狩猎。 -
外痈
wài yōng
指发于体表肉眼可见到的各种化脓性感染。 -
外徭
wài yáo
指征发戍边的徭役。 -
外方
wài fāng
1.山名。即嵩高。五岳之一。 2.外地;远方。 3.指向门外。 -
外爷
wài yé
外祖父。 -
外手
wài shǒu
1.指在内室之外当差的佣人。 2.赶车或操纵机器时,指车和机器的右边。 -
外患
wài huàn
外来的祸患。多指外国的侵略:内忧外患|全民动员,清除外患。 -
外待
wài dài/dāi
谓待如外人。 -
外慕
wài mù
犹言他求;别有喜好。 -
外族
wài zú
1.母家或妻家的亲族。 2.指本民族或本国以外的民族或国家。 -
外焰
wài yàn
火焰的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具有氧化作用。 -
外情
wài qíng
1.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2.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 3.外国的情况。 4.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外援
wài yuán
1.外来的援助﹑救援。 2.外部的援助力量。 -
外氅
wài chǎng
外衣,大衣。 -
外形
wài xíng
1.谓形之于外。 2.外在的形象;外貌。 -
外日
wài rì
犹言那天;前些天。 -
外番
wài fān/pān
指外国或外族。 -
外放
wài fàng
委派为地方官。 -
外电
wài diàn
指外国通讯社的电讯。 -
外昏
wài hūn
谓另外新配偶。昏,通"婚"。 -
外州
wài zhōu
京都以外各州的统称。 -
外帘
wài lián
指科举乡试﹑会试时担任弥封收掌﹑监试提调等职的试官。 -
外生
wài shēng
1.忘我,置生命于度外。 2.外甥。 -
外甸
wài diàn/tián/shèng
谓国都的外围地区。 -
外府
wài fǔ
1.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 2.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 3.外廷所设府署机关。 4.京都以外的州郡。 5.外地。 -
外甥
wài shēng
姐或妺的儿子。某些地区亦称外孙为外甥。 -
外照
wài zhào
谓照耀﹑显扬于外。 -
外用
wài yòng
1.谓用于对外作战。 2.出任地方官。 -
外欲
wài yù
指外界的诱惑。亦指分外的欲望。 -
外意
wài yì
1.贰心;异志。 2.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与内意相对。 -
外父
wài fù/fǔ
岳父。 -
外汇
wài huì
源自英文foreignexchange一词。通常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
外庭
wài tíng
见"外廷"。 -
外露
wài lù/lòu
明显地表现在外。如:凶相外露。 -
外骨
wài gǔ/gū
指龟类的甲壳。 -
外隶
wài lì/dài
朝臣。 -
外集
wài jí
1.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 2.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 3.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
外阴
wài yīn
外生殖器部位。 -
外门
wài mén
1.大门。 2.外城门。 -
外闲
wài xián
见"外间"。 -
外需
wài xū
国外市场的需求,在我国也包括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口的需求(区别于‘内需’)。 -
外间
wài jiān/jiàn
1.亦作"外闲"。外边,外面。 2.谓外地。 3.数间相连的房屋中直接通到外面的房间。 -
外馆
wài guǎn
1.客舍。 2.天子嫁女,从宫中迁出后所居之馆。 -
外阃
wài kǔn
郭门之外。借指京城以外的武将或文官。 -
外面
wài miàn
1.外边。 2.外表;表面。 -
外闾
wài lǘ
指里巷的大门。 -
外饰
wài shì
谓粉饰外表;虚饰。 -
外难
wài nán/nàn/nuó
犹外患。 -
外除
wài chú
1.谓服父母之丧,丧服虽渐除而内心仍存悲哀。 2.京官出任地方官。 -
外骛
wài wù
1.谓流溢于外。 2.谓别有追求,心不专。 -
外顺
wài shùn
1.外貌和顺。 2.表面顺从。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