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襁裼 qiǎng xī/tì

即襁褓。

相关:

详解

襁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ǎng tì,其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襁裼即襁褓,是古代婴儿所穿的衣物或包裹物,用以束缚和保护婴儿。
2. 详细解释:
- “襁”在古汉语中特指婴儿时期的束缚衣物,即用于包裹婴儿的宽带子或布料。
- “裼”在这里有两种读音,但在此词语中读作tì,意思是婴儿的包被或束缚。
- 襁裼作为一个词语,整体意思是描述婴儿在襁褓中被紧紧裹住的状态,以此引申出受到束缚或限制的含义。
3. 使用场景:
- 该词语常用于形容婴儿在襁褓中的状态。
- 在文学作品中,也可比喻为某人在某种条件下受到限制或束缚,无法自由发展或行动。
4. 引证解释:
- 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中提到:“时天纔辨色,僧就视之,乃一初生儿,其襁裼甚新。”这句话描述了僧人看到一个初生的婴儿,其襁褓非常新,从而使用了“襁裼”这一词语。
5. 注意事项:
- 在现代汉语中,“襁裼”这一词语较为罕见,更多地在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见到。
- 当提到“襁裼”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读音和含义,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
综上所述,襁裼是一个描述婴儿在襁褓中状态的词语,也可比喻为受到束缚或限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