蜰蛴 féi qí
蛴螬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蛴螬》。
相关:
详解
蜰蛴,也被称为蛴螬,是一种昆虫的别名。以下是对蜰蛴(蛴螬)的详细解释:
1. 名称与来源:
- 蜰蛴,拼音为féi qí,注音为ㄈㄟˊㄑㄧˊ。
- 这个词语的解释可见于明代的《本草纲目·虫三·蛴螬》。
2. 生物特征:
- 蛴螬属于金龟科,原植物为东北大黑鳃金龟(朝鲜金龟甲)。
- 体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体长范围在16.2-21mm。
- 头部密布刻点,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
- 幼虫体肥胖,乳白色,常卷缩成马蹄形,有三对胸足。
3. 生活习性:
- 蛴螬及其成虫都能越冬,幼虫在地下90厘米以下越冬,春季再上升到10厘米左右深的耕作层。
- 喜欢有机质,特别喜欢在骡马粪中生活。
- 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藏于土中。
4. 药用价值:
- 蛴螬的幼虫是中药材,主要药性为味咸微温。
- 主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等症状。
5. 产地与分布:
- 蛴螬的分布范围很广,从黑龙江起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均有。
- 主要产地包括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综上所述,蜰蛴(蛴螬)是一种具有特定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昆虫,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 名称与来源:
- 蜰蛴,拼音为féi qí,注音为ㄈㄟˊㄑㄧˊ。
- 这个词语的解释可见于明代的《本草纲目·虫三·蛴螬》。
2. 生物特征:
- 蛴螬属于金龟科,原植物为东北大黑鳃金龟(朝鲜金龟甲)。
- 体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体长范围在16.2-21mm。
- 头部密布刻点,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
- 幼虫体肥胖,乳白色,常卷缩成马蹄形,有三对胸足。
3. 生活习性:
- 蛴螬及其成虫都能越冬,幼虫在地下90厘米以下越冬,春季再上升到10厘米左右深的耕作层。
- 喜欢有机质,特别喜欢在骡马粪中生活。
- 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藏于土中。
4. 药用价值:
- 蛴螬的幼虫是中药材,主要药性为味咸微温。
- 主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等症状。
5. 产地与分布:
- 蛴螬的分布范围很广,从黑龙江起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均有。
- 主要产地包括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综上所述,蜰蛴(蛴螬)是一种具有特定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昆虫,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