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蛞蝼 kuò lóu

古书上指蝼蛄。

相关:

详解

蛞蝼
基本含义:
蛞蝼,是一种昆虫的名称,亦称为“天蝼”、“土狗”、“爬酒虫”等,简称“蝼”。在古书上,它通常指蝼蛄。
外形特征:
* 颜色:褐色。
* 翅膀:有翅。
* 足部:前脚强化为挖掘足,能掘地。
* 触角:短于体长。
* 头部:头小,圆锥形,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
* 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
生活习性:
* 活动时间: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成虫有趋光性。
* 栖息地: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 繁殖: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较长,2~3年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内筑洞越冬。产卵盛期在6~7月,卵产于15~30厘米深处的卵室内,每虫一生共产卵80~809粒,平均417粒。
食性:
蛞蝼食性复杂,为害谷物、蔬菜及树苗。它们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
文化意义:
* 在语言中,常用“蛞蝼蚁”等词语来代表微小的生物,用以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 在古代神话中,蛞蝼因其体型微小、声音微弱,常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综上所述,蛞蝼是一种具有特定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文化意义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