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萁 jué qí
蕨苗。俗名蕨菜。
相关:
详解
蕨萁的解释如下:
1. 学名与科属:
- 学名:Botrypus virginianus (L.) Michx.
- 科属:瓶尔小草科蕨萁属。
2. 形态特征:
- 根状茎:短而直立,有一簇不分枝的粗健肉质的长根。
- 总叶柄:长20~25厘米,宽常达5~10毫米,多汁草质,干后扁平,几光滑无毛,或略有长毛疏生。
- 不育叶片:为阔三角形,顶端为短尖头,长13~18厘米,基部宽20~30厘米或更大,三回羽状,基部下方为四回羽裂。
- 孢子叶:自不育叶片的基部抽出,孢子囊穗为复圆锥状,成熟后高出于不育叶片之上,直立,几光滑或略具疏长毛。
3. 生长环境与分布:
-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600-3200米的山谷林下阴湿处。
- 分布范围: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此外,在欧洲、北美洲、巴西、温带亚洲(如朝鲜、日本、喜马拉雅)等地也有分布。
4. 主要价值:
-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散结的功效。
- 应用:治肺痈,结膜炎,劳伤,虫蛇咬伤,瘰疬等。
5. 其他信息:
- 别称:蕨萁也被称为蕨苗或蕨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蕨萁的详细信息,建议查阅植物学相关书籍或咨询植物学专家。
1. 学名与科属:
- 学名:Botrypus virginianus (L.) Michx.
- 科属:瓶尔小草科蕨萁属。
2. 形态特征:
- 根状茎:短而直立,有一簇不分枝的粗健肉质的长根。
- 总叶柄:长20~25厘米,宽常达5~10毫米,多汁草质,干后扁平,几光滑无毛,或略有长毛疏生。
- 不育叶片:为阔三角形,顶端为短尖头,长13~18厘米,基部宽20~30厘米或更大,三回羽状,基部下方为四回羽裂。
- 孢子叶:自不育叶片的基部抽出,孢子囊穗为复圆锥状,成熟后高出于不育叶片之上,直立,几光滑或略具疏长毛。
3. 生长环境与分布:
-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600-3200米的山谷林下阴湿处。
- 分布范围: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此外,在欧洲、北美洲、巴西、温带亚洲(如朝鲜、日本、喜马拉雅)等地也有分布。
4. 主要价值:
-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散结的功效。
- 应用:治肺痈,结膜炎,劳伤,虫蛇咬伤,瘰疬等。
5. 其他信息:
- 别称:蕨萁也被称为蕨苗或蕨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蕨萁的详细信息,建议查阅植物学相关书籍或咨询植物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