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埵 sà duǒ
梵语。摩诃萨埵(Mah?sattva)之简称,即大士,大菩萨。
相关:
详解
萨埵(sà duǒ)是一个梵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其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 萨埵,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缚、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义。
- 在《成唯识论述记》中,萨埵被称为有情,即有情意之义;而在《佛地经论》中,则作勇猛之义。
- 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
2. 佛教中的含义:
- 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其中,菩提意为觉、智、道,萨埵意为众生、有情。因此,菩提萨埵可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指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 萨埵亦用于指称金刚萨埵,这是佛教用语,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金刚萨埵原为大日如来内眷属中诸执金刚之上首,居于金刚法界宫,结诵传持密乘,成为付授密法第二祖。
3. 其他含义:
- 萨埵在印度数论派中,被视为自性(梵prakr!ti)所具三德之一。
- 在某些文献中,萨埵被解释为含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诸义。
综上所述,萨埵是一个多义词,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涵盖了存在、有情、勇猛、菩萨等多重含义。在不同的文献和语境中,萨埵可能具有不同的解释和用法。
1. 基本含义:
- 萨埵,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缚、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义。
- 在《成唯识论述记》中,萨埵被称为有情,即有情意之义;而在《佛地经论》中,则作勇猛之义。
- 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
2. 佛教中的含义:
- 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其中,菩提意为觉、智、道,萨埵意为众生、有情。因此,菩提萨埵可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指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 萨埵亦用于指称金刚萨埵,这是佛教用语,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金刚萨埵原为大日如来内眷属中诸执金刚之上首,居于金刚法界宫,结诵传持密乘,成为付授密法第二祖。
3. 其他含义:
- 萨埵在印度数论派中,被视为自性(梵prakr!ti)所具三德之一。
- 在某些文献中,萨埵被解释为含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诸义。
综上所述,萨埵是一个多义词,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涵盖了存在、有情、勇猛、菩萨等多重含义。在不同的文献和语境中,萨埵可能具有不同的解释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