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苫蓑 shān/shàn suō

茅草所编用以遮雨的覆盖物。

相关:

详解

苫蓑(shān su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结构
- 读音:shān suō
- 结构:苫(上下结构),蓑(上下结构)
二、释义
- 苫蓑指茅草所编用以遮雨的覆盖物。在古代,这种物品常被用于覆盖屋顶或其他需要遮雨的地方。
三、引证解释
- 引自《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 这段描述表明,在孙权率领大军围攻合肥城时,由于连续降雨导致城墙快要崩塌,于是人们使用苫蓑来覆盖城墙以进行保护。
四、其他相关信息
- 苫蓑与蓑衣相似,但蓑衣通常是由棕树皮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形状类似披风,可以披在肩上或系在身上,用于遮雨或挡雪。蓑衣在农村地区仍然有使用,因为它透气性好,经久耐穿,且遮雨性能优良。
总结来说,苫蓑是一种由茅草所编用以遮雨的覆盖物,在古代常被用于保护城墙或其他需要遮雨的地方。与蓑衣相似,但用途和制作方法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