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节本 jié běn

书籍经过删节的版本。

相关:

详解

节本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定义
节本指的是图书经删节以后印行的版本。这通常是因为某些书篇幅较大,或其中某些内容不宜保留,为了适应某一层次读者的需要,经过删节后重新印刷的版本。
二、引证解释
1. 宋·楼钥在《〈通鉴总类〉序》中提到:“《资治通鉴》,不刊之书也,司马公自言精力尽于此书,而士夫鲜有能徧读者。始则以科举而求简便,世所传节本,自谓得此足矣。”这句话表明,由于《资治通鉴》篇幅较长,难以普遍阅读,因此出现了删节后的版本,以方便读者。
2. 孙犁在《秀露集·被删小记》中说:“如果是‘节本’或‘洁本’,应在文前文后加以说明。”这句话强调了在标明为节本或洁本时,应在文前或文后注明,以告知读者这是经过删节的版本。
三、使用场景
节本通常用于书籍出版,尤其是对于一些篇幅较长或内容较复杂的书籍,通过删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例如,为年轻读者或初学者出版的简化版书籍,常常采用节本的形式。
四、结构
节本一词由“节”和“本”两个字组成。“节”表示删节、简化,“本”表示书籍、版本。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经过删节或简化后的书籍版本。
综上所述,节本是指图书经过删节后印行的版本,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