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缨绋 yīng fú

1.冠带与印带。 2.犹拂尘。 3.绳索。引申为缠缚。

相关:

详解

缨绋,读音为yīng fú,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 缨绋原指冠带与印带,是古代官员所佩戴的服饰和配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2. 引申含义:
- 犹拂尘:在某些语境中,缨绋也被引申为拂尘,表示清洁、去除尘埃之意。
- 绳索:另外,缨绋还有绳索的意思,进而引申为缠缚、束缚。
3. 出处:
- 该词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其中写道:“至 王莽 专伪,终於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这里用缨绋来指代当时被王莽篡位后,那些仍忠诚于汉朝的官员们所佩戴的冠带与印带,表达了他们对于被篡位者的羞耻和愤慨。
4. 用例:
- 在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中,也有关于缨绋的描述:“执御从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菓垒、掌扇、缨绋之类。”这里列举了皇帝出行时随从所携带的物品,其中就包括缨绋,显示了缨绋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5. 其他引用:
- 在宋代的诗词中,如郑侠的《和孟坚二月晦同出城》中,“缨绋嗟尘事,农桑羡野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尘事的厌倦和对农桑生活的羡慕。这里的缨绋再次指代了官场和权力。
综上所述,缨绋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的词语,既指古代官员的冠带与印带,也有拂尘、绳索等引申含义,同时承载了古代社会的权力、地位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