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绥章 suí zhāng

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绥,通"緌"。《诗.大雅.韩奕》:"王锡韩侯,淑旗绥章。"朱熹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于旗竿之首,为表章者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下》:"所画于旗,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旗文正相对也。"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见郑玄笺。

相关:

详解

绥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uí zhāng,其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绥章指的是古代旗竿顶端所装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
- 这种装饰物的作用在于区分旗帜的贵贱,即表示旗帜的等级和地位。
2. 来源与出处:
- 绥章一词最早出现在《诗·大雅·韩奕》中:“王锡韩侯,淑旗绥章。”这句话描述了周天子赐予韩侯的旗帜,其中淑旗指美丽的旗帜,绥章则是装饰在旗竿顶端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
3. 详细解释:
- 绥,在此处通“緌”,指的是一种装饰物。
- 朱熹在《集传》中进一步解释:“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于旗竿之首,为表章者也。”这表明绥章是由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制成,并悬挂在旗竿的顶端,作为旗帜的装饰和等级的标志。
4. 其他说法:
- 除了上述解释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绥章”是引以登车的彩索。这一解释出自郑玄的《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解释在学术界并非主流观点,且在《诗经》的原文和朱熹等学者的注释中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5. 总结:
- 绥章是古代旗帜上的一种装饰物,由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制成,悬挂在旗竿的顶端,用于表示旗帜的等级和地位。其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大雅·韩奕》中,是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