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食 zī/cí shí
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
相关:
详解
词语解释:粢食
读音:zī shí
释义:
粢食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以黍、稷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饭食。其中,黍是一种谷物,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稷则是指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
出处与引用:
- 《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这里的“粢食不凿”是指黍稷饭不精细,以此来显示祭祀的简朴和节俭。
- 孔颖达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这进一步解释了粢食的制作特点,即不以精细加工为主。
- 《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高诱注:“毇,细也。”这里的“粢食不毇”与“粢食不凿”意义相近,都强调了粢食的非精细性。
综上所述,粢食是古代祭祀时用于表示简朴和节俭的一种特殊饭食,以黍、稷为主要原料,不进行精细加工。
读音:zī shí
释义:
粢食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以黍、稷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饭食。其中,黍是一种谷物,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稷则是指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
出处与引用:
- 《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这里的“粢食不凿”是指黍稷饭不精细,以此来显示祭祀的简朴和节俭。
- 孔颖达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这进一步解释了粢食的制作特点,即不以精细加工为主。
- 《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高诱注:“毇,细也。”这里的“粢食不毇”与“粢食不凿”意义相近,都强调了粢食的非精细性。
综上所述,粢食是古代祭祀时用于表示简朴和节俭的一种特殊饭食,以黍、稷为主要原料,不进行精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