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祔食 fù shí

合食,受祭时和祖先共享祭品。

相关:

详解

祔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ù sh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祔食指的是合食,即在祭祀时,后代与祖先共享祭品的一种仪式。
2. 来源与出处:
- 该词最早出自《礼记·丧服小记》:“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者從祖祔食。” 这句话的意思是,庶子不祭祀那些无后代的未成年死者和无后代的成年人,这些无后代的死者会跟随他们的祖先一起接受祭祀。
3. 详细解释:
- “祔”字在古代有祭名和合葬两种含义。作为祭名时,它原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作为动词时,它表示合葬。
- “祔食”中的“食”指的是祭品,而“祔”在这里取其作为祭名的含义,即后代的神位附于先祖旁,共享祭祀。
4. 引申意义:
- 除了基本的祭祀含义外,“祔食”还引申出“鬼神附于他庙享祀”的意义,即那些无人祭祀的鬼神,会依附于其他庙宇接受祭祀。
5. 用法示例:
- 在古代文献或仪式中,可以看到类似“祔食不以为轻”的表达,强调了即使不是专门的祭祀,但能与祖先共享祭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祔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祭祀和祖先崇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