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痿蹷 wěi jué

见"痿蹶"。

相关:

详解

痿蹷(wěi jué) 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身体某部分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动弹,失去了正常的力量和活动能力。以下是关于“痿蹷”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 指身体某部分,特别是手足,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变得萎弱无力,导致动作和行走不便。亦特指下肢麻痹。
2. 详细解释:
- 痿蹷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其中“痿”表示身体虚弱、无力,“蹷”表示行走困难、无法正常活动。
- 该词可以用来形容身体的某个部位,如“痿蹷的手臂”、“痿蹷的腿”等,也可以用来形容整个身体的虚弱无力。
- 它通常用来描述因疾病、年老体弱、病重无法行走的人,或者因意外事故、其他原因导致肢体丧失活动能力的人。
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用“痿蹷”来形容自己或他人身体的虚弱无力状态。
- 在医学文献或中医理论中,该词也常被用来描述特定的病症或病理状态。
4. 故事起源:
- “痿蹷”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戎传》中,原文为“痿蹷如栗”,其中“栗”是一种坚果,用来比喻身体虚弱无力的样子。
- 后来,“痿蹷”逐渐演化为一个成语,用于形容身体某部分失去了正常的力量和活动能力。
5. 其他含义:
- 除了描述身体状态外,“痿蹷”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废弛无力。例如,在宋苏轼的《教战守策》中,“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蹷而不复振”,便是用“痿蹷”来形容士气低落、无法振作的状态。
总之,“痿蹷”是一个用于描述身体或事物虚弱无力、停滞不前的形容词短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