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隶 dí lì/dài
指征伐夷狄所获之俘虏。
相关:
详解
狄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í lì,意思是指征伐夷狄所获之俘虏。
以下是关于狄隶的详细解释:
1. 词语结构:狄隶由“狄”和“隶”两个字组成,其中“狄”指的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隶”在此处表示俘虏或奴隶。
2. 词语来源:狄隶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文选·潘岳<马汧督诔>》中的句子:“倾仓可赏,矧云私粟;狄隶可颁,况曰家僕。”这句话中,狄隶被用来形容征伐夷狄所得的俘虏。
3. 引证解释:根据李善注引郑玄的注释,“狄隶”被解释为“征蛮夷所获也”,即指通过征伐夷狄(包括北方的少数民族)所获得的俘虏。
综上所述,狄隶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语,它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伐以及战争中的俘虏制度。
以下是关于狄隶的详细解释:
1. 词语结构:狄隶由“狄”和“隶”两个字组成,其中“狄”指的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隶”在此处表示俘虏或奴隶。
2. 词语来源:狄隶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文选·潘岳<马汧督诔>》中的句子:“倾仓可赏,矧云私粟;狄隶可颁,况曰家僕。”这句话中,狄隶被用来形容征伐夷狄所得的俘虏。
3. 引证解释:根据李善注引郑玄的注释,“狄隶”被解释为“征蛮夷所获也”,即指通过征伐夷狄(包括北方的少数民族)所获得的俘虏。
综上所述,狄隶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语,它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伐以及战争中的俘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