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犍椎 jiān/qián zhuī/chuí

1.亦作"犍槌"。 2.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

相关:

详解

犍椎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拼音:jiān zhuī
2. 释义:
- 犍椎是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
- 它指的是寺院中的木鱼、钟、磬等能发出声音的法器。这些法器在佛教中用于集众和课诵,有助于营造庄严的道场氛围。
- 在佛教中,这些法器(呗器)不仅是集众和生活的信号,还是日常课诵和社会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们通过音声作为佛事的一部分,帮助大众提升诚敬心念。
3. 历史与文献记载:
- 犍椎这一词语在晋代法显的《佛国记》中有所记载,描述了僧团中共同使用犍椎(犍槌)的情景。
- 南朝梁陆云公的《御讲般若经序》和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也提到了犍椎(犍槌)的使用。
- 宋代道诚的《释氏要览·杂记》中明确指出,有声能集众的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等,皆可称为犍椎。
- 清代黄遵宪的《锡兰岛卧佛》诗中也有对犍槌声不绝的描述。
4. 使用与规矩:
- 犍椎(呗器)的使用在佛教中有其特定的规矩和方式。例如,报钟的敲响和形状因禅宗的不同宗派而异。
- 禅堂中敲板和钟的规矩也因宗派而异,但总共都是三十六下,体现了对祖师清规的尊重。
总结来说,犍椎(犍槌)是佛教中用于集众和课诵的法器,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体现了佛教对于声音和诚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