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勇 shuǐ yǒng
清政府于鸦片战争期间组成的水上民兵。
相关:
详解
水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uǐ yǒng,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水勇指的是清政府于鸦片战争期间组成的水上民兵。这一名词最早可见于清代文献,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上》中提到:“調水師不如練水勇……水勇善泅。”此外,林增平的《中国近代史》以及《新华月报》1961年第7期中也都有提及水勇这一词汇。
2. 历史背景:水勇的设立与鸦片战争时期的军事需求紧密相关。当时,清政府为了应对海上战争,特别组建了这支水上民兵,他们擅长游泳,能够在水上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寓意:从字面意义上看,“水”代表水上作战的环境,“勇”则体现了其勇敢、果敢的精神风貌。这一名称既反映了其军事属性,也寄托了对其英勇善战、勇往直前的期望。
总的来说,水勇是清政府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应对海上战争而组建的一支水上民兵,他们以其勇敢善战的精神风貌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定义:水勇指的是清政府于鸦片战争期间组成的水上民兵。这一名词最早可见于清代文献,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上》中提到:“調水師不如練水勇……水勇善泅。”此外,林增平的《中国近代史》以及《新华月报》1961年第7期中也都有提及水勇这一词汇。
2. 历史背景:水勇的设立与鸦片战争时期的军事需求紧密相关。当时,清政府为了应对海上战争,特别组建了这支水上民兵,他们擅长游泳,能够在水上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寓意:从字面意义上看,“水”代表水上作战的环境,“勇”则体现了其勇敢、果敢的精神风貌。这一名称既反映了其军事属性,也寄托了对其英勇善战、勇往直前的期望。
总的来说,水勇是清政府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应对海上战争而组建的一支水上民兵,他们以其勇敢善战的精神风貌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