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毚檀 chán tán

檀树的一种。一说即白檀。

相关:

详解

毚檀(chán tán)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种主要的解释:
1. 檀树的一种:
-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载,孔子葬在鲁城北泗上,其冢茔中种有数百种树木,包括柞、枌、雒离、安贵、五味以及毚檀等。司马贞在索隐中注释道:“毚音谗。毚檀,檀树之别种。”这表示毚檀是檀树的一种变种。
- 明代的方以智在《通雅·植物三》中也提到:“毚檀即白檀……亦檀香类,但不香耳。”这进一步证实了毚檀与白檀(檀香的一种)有关联,但可能并不具有檀香的香气。
2. 形容物体的颜色:
- 另一种解释是,毚檀被用来形容物体的颜色非常红,甚至红得发黑。这种用法常见于描述红色非常鲜艳、浓烈的情况,如红色的花朵或红木家具等。
- 这种解释可能起源于《庄子·秋水》篇中对“毚檀木”的描述,这是一种颜色极红的红木。
综上所述,毚檀一词既可以指代檀树的一种,特别是与白檀有关的变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用来描述颜色非常红,红得发黑的物体。这两种解释在不同的文献和语境中均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