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杨扠 yáng chā

1.亦作"杨叉"。 2.一种叉禾草的农具,长柄,歧头如丫。

相关:

详解

“杨扠”这个词语的解释,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含义,具体如下:
1. 作为农具的解释:
- 基本含义:杨扠(yáng chāi)是一种农具,用于叉取禾草。
- 形态特点:它具有长柄,歧头如丫的形状。
- 出处引用:这一解释源自清代李调元的《卍斋琐录》卷一,其中提到“蜀人呼扠禾上架之丫曰楊扠,以楊为之,狀如丫字。”另外,《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中也有“杨叉打兔子,尽在空里落”的表述,这里的“杨叉”即指杨扠。
2. 作为形容词性成语的解释:
- 基本含义:杨扠(yáng bā,注意这里发音与作为农具时有所不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行走时姿势不端正,摇摆不稳。
- 详细解释: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走路时身体摇晃,步伐不稳定,缺乏稳定性和自信。同时,它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言行举止不稳重、不可靠。
- 使用场景:杨扠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行走姿态不端正。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个人走路摇摆不稳、姿势不端正的情况,或者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稳重,缺乏稳定性和自信。
- 故事起源: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杨扠的人,他走路时姿势不端正,摇摆不稳。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一个人行走时姿态不端正,摇摆不稳。
综上所述,“杨扠”一词既可以指一种农具,也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性成语使用,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理解和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