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札书 zhá shū

1.牒,公文。 2.指写在简牒之上。 3.简策。

相关:

详解

札书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札书,读音为zhá shū,意思是指牒,即公文。
二、具体解释:
1. 牒,公文:札书在古代常作为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用于传递官方信息或命令。例如,在《墨子·号令》中提到:“札书得,必谨案视参食者。”这表示在得到札书后,必须谨慎地查看和核实内容。
2. 指写在简牒之上:札书也指写在简牒(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类似于竹简或木牍)上的文字。这种形式的札书在古代被广泛使用,作为信息的记录和传递工具。
3. 简策:札书有时也指代简策,即古代用竹片或木片串连起来书写的书籍或文书。
三、历史背景:
1. 札作为公文文种:札是自南北朝一直沿用到清代的公文文种。在宋代之前,札体公文既有上行文,也有下行文。元、明之后,札主要用作官府行文。
2. 札的演变:札原指薄小的木片,古人常用它作为书信的载体。至迟在南北朝,将写于小简的文书称为“札”。
四、相关类型:
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札、札子、札付、堂札子、省札(中书札子、照札、信札)、帅札、御札、奏札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札在古代各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格式。
五、总结:
札书作为古代公文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演变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体系和信息传递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